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诗句中,
不是
描绘“花中四君子”的一项是
A.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B.冰玉孤清世外姿,娟娟新月上疏枝。
C.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D.—径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6 07:53: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祭”是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B.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称为“大聘”,每隔三年的朝见为“小聘”。
C.“长揖”是古时不分长幼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D.“顿首”是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同类题2
以下都是写中华传统节日的对联,按“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②夜如何其,晓钟未动 岁云尽矣,更漏频催
③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④避恶茱萸囊 延年菊花酒
⑤去秽除邪千门户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⑥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A.⑤④⑥②
B.①⑤③②
C.①④③⑥
D.④①③⑤
同类题3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文字,叫“墓志铭”。
B.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C.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讲求辞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不大。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秦汉。
D.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同类题4
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长亭送别》中“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的“鱼雁”,指书信。
C.《报任安书》中“剖符丹书”指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D.《陈情表》中提到“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汉朝时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明清时期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
同类题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常指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东面的主阶称为“阼阶”。
B.畿,古称王畿,指王都管辖的方千里地面,汉称京畿,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C.祠,供奉皇家祖宗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而为活人建立祠的称为“生祠”。
D.田秩,指田禄,泛指俸禄。先秦卿大夫的俸给来自采地或公田,故称田禄。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