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悲惨命运
[英国]威·毛姆
(1)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艰难的事。时间一分接一分地过去,到了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的时候了,他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噢,你这就要走吗?时间真的还早哩!”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
(2)在我所知的这类事情中,最悲惨的例子要数我可怜的朋友梅尔帕梅纽斯·琼斯先生的遭遇了,他简直不知道如何从所拜访的人家里脱身:他是那么忠厚,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他去他的一个朋友家拜访。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了勇气说:“呃,我想我……”
(3)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琼斯先生,你真不能再多呆一会儿吗?”
(4)琼斯从来都是说实话的。“噢,能,”他说,“当然,我——呃——可以再呆一会儿。”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身来。
(5)“呃,现在,我想我真的……”
(6)“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饭哩……”
(7)“呃,是可以的,”琼斯说,“假如……”
(8)“那就留下来吧,我肯定我丈夫会很高兴的。”
(9)“好吧,那就留下来吧。”他颓然坐回到椅子上,灌了一肚子茶水,怪难受的。
(10)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饭,席间琼斯从头到尾都坐在那儿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主人一家都在纳闷,不知琼斯到底是因为呆笨而显得郁闷不乐呢,还是仅仅只是呆头呆脑。
(11)吃完饭之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就拿出照片来给他看。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照片都拿了出来,总共有好多哩。到八点三十分的时候,琼斯已看了七十一张照片,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琼斯站了起来:“现在我得告辞了。”他以恳求的口吻说。
(12)“告辞?”他们说,“才八点三十哩!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
(13)“没什么事。”他承认,接着又闷声闷气地坐下,然后苦笑了一下。
(14)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家的宝贝儿子——那个可爱的小调皮鬼把琼斯先生的帽子给藏起来了,因此,男主人说,琼斯先生非留下来不可了,于是就请琼斯一起抽烟和聊天。琼斯时时刻刻都想果断地离去,可就是办不到。后来男主人开始厌烦琼斯了,用反话挖苦说:“琼斯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我们可以给你临时搭一个铺。”琼斯误解了他的本意,竟热泪盈眶地向他连连道谢。于是男主人便把他安顿在一间空房里,内心却在狠狠地诅咒他。
(15)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进城上班去了,留下琼斯和在家的宝贝儿子玩。琼斯这一天一直在琢磨要离去,可他又左右为难。男主人傍晚下班回去,发现琼斯居然还在家里,大感吃惊和恼火。他想开个玩笑把琼斯支走,于是就说,他认为该向琼斯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了一阵子,然后紧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
(16)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最后他终于垮了。他发烧可真厉害,根本就神志不清。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怪可怕的。有时候,他会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道:“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回到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再过一会儿,他又会跳起来,大叫道:“再来一杯茶,再拿些照片来!哈!”
(17)最后,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在他假期的最后一天,他去世了。人们说在他临终之际,他坐在床上说:“噢!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再见!”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12)
【小题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按时间顺序概括琼斯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小题3】你认为造成琼斯悲剧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
【小题4】有评论说小说情节“既夸张荒诞又真实可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6 07:19: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论贝多芬

科尔曼

贝多芬的魅力,在于他将其坚毅刚强的性格与细致柔腻的气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捕捉住刹那间人心的激越、心灵的激荡;他以一种穿透万物表象的洞察力,力图表现春天野花绽放时的芬芳,云朵在风中的战栗,苍蝇在草间的嘤鸣,人在命运面前的叹息和挣扎,我们对爱情的向往,还有我们对造物主的赞美和礼拜。在他的音乐中,我们有时甚至可以觉察到一丝冲动,一丝少年人的豪气冲天。但是有时,他又弱如水边的那喀索斯,沉醉在丝绵般的纤柔和莫名的哀愁中。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往往我们不能觉察到,但是每当我们聆听音乐,我们体验到的不仅仅只是贝多芬的心灵世界。他的乐曲所唤起的,是那潜藏在我们心底的情感。这情感是沉郁在阴霾后面的惊雷,一旦炸响,便会令我们看见自己,看见生命中蕴涵的神的意志。我们的灵魂就开始苏醒了。

于是,面对贝多芬,便好似在和我们的灵魂对话。我们如聋子、哑巴、盲人,能够体会到、感觉到、意识到,但我们不可言说。这种朦朦胧胧的知觉,令我们感到怅惘。然而,贝多芬把他那些音乐带给我们,那乐声将我们同自己心灵底层的世界联系到了一起。刹那间,鸟儿的啁啾,天空的蔚蓝,黑夜的幽深,甚至于我们的呼吸,我们脉搏的跳动,突然便具有了意义。我们领悟到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存在一起的生命。流畅的旋律呈现出一派生机,灿烂、绚丽、辉煌;回旋的主题又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奈。我们闭上眼睛,却看见光亮闪烁不定,犹疑躲闪,稍纵即逝。我们对自己说:“原来如此。”

然而,贝多芬并不在乎我们的感受。他写过:“孤独!孤独!孤独!”有如李尔王咆哮的声音。他曾经生活在一片沉寂之中。想象一下,当我们聆听《庄严弥撒曲》《D小调第六交响曲》等篇章的时候,创作出如此卓越深湛的乐曲的,竟然是一位失聪的孤独者。这寂静沉默的幕帘,如此的深沉,如此的凝重,如此的强大。然而,贝多芬没有自怨自艾地诉说他的痛苦。他以对生命的礼赞、对神的礼赞,给他自己,也给我们带来隧道尽头的那一丝光明。只有领会到这一点,我们才真正体会了贝多芬。

贝多芬的交响曲呈献给我们的是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他曾经对生命感到幻灭。他幻想胜利的喜悦,叙述他想象中与至高神性的结合。他在时代的浪潮中感受到英雄的雄健与悲壮。那壮丽的场景使他神往其中。然而,大自然所蕴涵的,是人不可知的奥秘。他陶醉了。他沉迷地陷入对世间万物玄奥的冥想之中。他意识到,人在这大千世界中,如一颗微粒,渺小平凡。他超越了生命的本体。在那雷鸣电闪之中,他体验到神的伟大,从而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以及存在的意义。但是,不可思议的是,他返回到了尘世间。他回溯自己,反观自我,明白了音乐对他、对人类来说,有如甘露般,滋润干涸的心灵荒漠。他讴歌的是神吗?是那置身于时世之外的超然的神吗?还是人的心灵中本身所具备的神性?

贝多芬从不否定神性。在他的音乐里,我们感受到古代希腊悠远的底蕴。与此同时,时代也赋予他灵感,驱使他向前,追逐神对他的若隐若现的昭示。孤独使他沉思,帮助他在那一片荒凉的寂静中聆听神的宣示。他忘记自己只是一颗悬浮在空中的小小的尘埃。相反,他令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卑微。他是强大的,于是他和他的音乐不朽。他是现世的普罗米修斯。他以他的音乐,伸展出他的手,企图搀扶我们从泥潭中爬起来,站立起来,再次迈出我们的步伐,走向他。

我们在时代的黑暗中悲叹,为自己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的命运和卑微而感到惋惜。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与贝多芬的差异?我们聆听他的音乐,或多或少地得到感召和领悟。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在经历了命运的磨难之后,抬起眼睛,朝着天空,歌颂生命,歌颂神灵,这时的我们,将能够放下心灵的负担,了解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甚至窥见那隧道尽头的闪烁的光明。

(叶红译,有删改)

作者主要论述了贝多芬音乐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小题(20分)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小题2】联系全文,分别理解文中划线词或句子的含义。(4分)
(1)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
(2)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遥远的岛”的理解。(4分)
【小题4】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小题5】有人认为文中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四点半的游行
美约翰·麦克纳尔蒂
有很多事情可以让我为自己有了个三岁儿子而感到高兴。其中之一,是让我有资格参加他们四点半的游行,你要知道,有小孩子的大人才可以参加他们的游行。
这种游行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下午太阳落山前举行,是在太阳开始往下落,也就是约翰尼该回家洗澡、吃晚饭的时候,太阳开始落下时,这一天就结束了,该领孩子回家了。人们就走出公园,等着交通灯转绿,四点半的游行就开始了,也就是走路回家:当妈妈的,坐在手推车里的小孩子和会走路的小孩子,他们的保姆,要么时不时还会有某个孩子的爸爸,例如我。每到举行圣帕特里克节以及其他大型游行的季节,报纸上长篇累牍都是关于那些游行的事,可是对我来说,四点半的游行才是我最关心的。
有一天,太阳开始落下之前,我和约翰尼遇到了一件事,他不会记得,但是我记得。当时他在跟一个名叫卡尔顿的小孩在沙箱里玩,我坐在旁边,听他们说话。
“你妈咪呢?”卡尔顿问。
“妈咪在家里。”约翰尼说。
他们两个人在忙着干大事,包括往一个垃圾车上装沙子然后再倒空。
卡尔顿说:“那你带谁过来了?谁跟你一起来的?”
“我爸爸。你看,看!”约翰尼说,“你想看看我爸爸吗?”
他们两个人都直起身,身上全是沙,约翰尼抓着卡尔顿的手,把他往沙箱外面领了几步,他们都盯着我看。
约翰尼弯着一只食指指着我,他指的时候,食指始终有点弯曲。“看,那是我爸爸。”约翰尼说。
他们两个人看着我。卡尔顿没说什么。约翰尼抓过他的手,他们又回到了沙箱那边。
太阳越来越低,该回家了。我心情很好,因为约翰尼觉得值得把他的朋友领过来,把我指给他看,这种事,我经历的次数根本不是很多。
每天的游行,是从公园开始沿着七十二街往东。我相信在纽约,我们这里有全世界最好的门卫,他们知道每天下午经过的各个小朋友的名字。他们跟我的小男孩说:“你今天过得好吗,约翰尼?”或者会说:“你好,卡尔顿,你今天过得好吗?”约翰尼和卡尔顿也会细声细气地答话。
我们离开玩乐场时,有各种各样的人,因为在我们那一带,有纽约自己的各种各样人热情地混合在一起。有约瑟芬,还有她的朋友——照看两个小男孩托尼和斯考特的阿琳;还有一些可爱的年轻妈妈,像芭蕾舞演员那样姿态轻盈,也许她们中间有人以前就是跳芭蕾舞的;还有德国保姆,法国保姆——她们跟她们的小男孩、小女孩说法语;偶尔会有一个骄傲却不露声色的爸爸,比如我自己。
游行队伍一路往东而去,我们走路时,几乎占了整条人行道,大家都走在一起,谈论孩子们翻筋斗,还谈论到了冬天,有时候下雪可以让孩子们玩,他们该有多开心;整场游行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参加,是这个城市最令人身心愉快的事。
我一边走,一边忍不住想到在约翰尼出生之前,一年中有多少次我走在同一条街上,那些门卫和过路人,我看着都跟现在不一样,就像他们看着我也不一样——我的这点感觉很真切。尽管他们多数都是陌生人,可是我拉着约翰尼的手走路时,他们好像更友好、更善解人意,他们不说话,但是表情在明明白白却又不用言语地说:“我家里也有个这样的。他们可不是让人喜欢极了的小家伙?”要么如果那个扫了一眼的陌生人年纪大,他们的眼睛里会有种很难察觉和一瞬即过的伤感,他或者她似乎在说:“我以前也有个那样的孩子。”
不管怎么样,这个不时有人退去的四点半游行队伍到了第二大街和七十二街的路口(我们的家在那里)时,街角书报摊主马克西会在招呼顾客的空当喊一声:“嗨,约翰尼!”约翰尼也许会用一把想象出来的手枪向马克西开枪来回答。“晚餐愉快,约翰尼!”我们又往前走向我们的大门时,马克西大声说。
好了,约翰尼的确洗了个澡,好好吃了顿晚饭,然后就上床睡觉。之后,我和妻子费思看了一会儿电视,可是一半时候,我看得完全心不在焉,只是想着明天还会有一场四点半的游行,那会有何等愉快。
(有删改)
【小题1】文中详写“约翰尼领他的朋友过来,把‘我’我指给他看”一事,有什么作用?
【小题2】为什么“我”多次走在同一条街上但感受与现在不一样?
【小题3】面对“游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请从文中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小题4】请结合全文,探究“游行”的丰富意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国会珍珠港演讲
罗斯福(美)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期——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蓄谋已久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日本处于和平状态,并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在同该国政府和天皇进行会谈,以期维护太平洋和平。实际上,就在日本空军中队已经开始轰炸美国瓦湖岛之后的一小时,日本驻合众国大使还向我们的国务卿提交了对合众国最近致日方信函的正式答复。虽然复函声称继续现行外交谈判似已无用,但并未包含有关战争或武装进攻的威胁或暗示。历史将会证明,夏威夷距日本这么遥远,表明这次进攻是经过许多天或甚至许多个星期精心策划的。在此期间,日本政府蓄意以虚伪的声明和表示继续维护和平的愿望来欺骗美国。昨天对夏威夷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遗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此外,据报,美国船只在旧金山和火奴鲁鲁(檀香山)之间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鱼雷袭击。
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进击。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香港。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关岛。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人袭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人袭击了中途岛。
因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地区采取了突然的攻势。发生在昨天和今天的事证实了这一点。美国的人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十分清楚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全和生存的本身。
作为三军总司令,我已指示,采取一切措施保卫我们的国家。
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此次对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此次蓄谋已久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
我现在预言,我们不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战争已经开始,无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
相信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愿上帝保佑我们!
我要求国会授权我宣布:
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队对美国发动进攻,重创美在夏威夷岛的海陆军部队。
B.日本夏距威夷非常遥远,表明对美国的进攻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
C.日本空军先轰炸了美国瓦湖岛,一小时后才向美国宣布停止外交谈判,进入战争状态。
D.日本不仅仅偷袭了美国,还对马来亚、香港等整个的太平洋地区采取了突然的攻势。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点明事件,再深入剖析事件性质,指出其危害,最后表明态度,发出动员号召。
B.文章的论述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削弱了文章的理性,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文章中间部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列举了日本帝国义的侵略行径,语言简练而有力量。
D.本文作为总统发布的作战宣言,事实清楚,逻辑严密,感情饱满,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当时日本早已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但美国仍想和日本维持太平洋局部和平。
B.美国曾经和日本政府会谈,对和平抱有幻想,因而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没有丝毫的准备。
C.太平洋战争全面的暴发,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和生存,美国才被迫宣布了对日作战。
D.罗斯福相信,美国的武装部队依靠本国人民的坚定决心和上帝的保佑,必将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