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两片树叶
(美)辛格
这个森林很大,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各种带叶的树木。通常,每年这时天气都很寒冷,甚至会偶然下雪,可是,今年十一月却相当暖和。如果不是整个森林都铺满落叶,你还会以为这是夏天。这些树叶曾经受到风吹雨打,有些在白天脱落,有些在夜间掉下,如今已在森林地面形成了一张很厚的地毯。它们虽然浆液已干,但还散发出一种可人的芬芳。
有棵树的叶子几乎掉光了,一根小树枝还挂着两片树叶:欧里和楚珐。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何原因,竟然能逃过历次风雨和寒夜。其实,有谁知道为什么一片叶子会落下而另一片留存?不过欧里和楚珐相信,答案在于他们彼此深深相爱。欧里的身形稍大,也年长几天,可是楚珐更漂亮,更温柔。在风吹雨打或冰雹初降时,欧里总是一有机会就鼓励楚珐。每逢遇到雷电交作,狂风不仅刮走叶子,甚至把整条树枝也扯断,欧里就恳切地对楚珐叮嘱:“坚持下去,楚珐!全力坚持下去!”
在寒冷的暴风雨之夜,楚珐泣诉说:“我的日子到了,欧里,你坚持下去吧!” 
“为什么?”欧里问,“没有你,我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掉下去的话,我也会跟着你掉。”
“不,不要这样做!一片叶子只要能维持不坠,就不可放手……。”
“那就要看你是否跟我在一起了!白天,我对着你看,欣赏你的美。夜晚,我闻到你的芳香。要我做树上的孤独叶子吗?不,绝不行!”
“欧里,你的话虽然很甜,可不是事实,”楚珐说,“你明知我已不像从前那样美丽了。看,我有多少皱纹,我已变得多么干瘪!我只留下一样东西--我对你的爱 。”
那还不够吗?在我们所有的力量当中,爱是至高至美的,”欧里说,“只要我们相亲相爱,我们就会留在这里,没有什么风雨雷暴能够摧毁我们。我可以告诉你,楚珐——我爱你从来没有像现在爱得这样深切。”
“为什么,欧里?为什么?我已经全身都变黄了啊。”
“谁说绿色美而黄色不美?所有颜色都是同样漂亮的。”
就在欧里说这些话的时候,楚珐这几个月来一直担心的事发生了——一阵风,把欧里从树枝上扯去。楚珐开始震颤摆动,好像也快要被风吹走似的,可是,她仍紧紧地抓着不放。她看见欧里坠下时在空中摆荡,于是用叶子的语言喊他:“欧里!回来!欧里!欧里!”
可是她的话还没有说完,欧里便消失不见了,他已和地面上的其他叶子混在一起,留下楚珐孤零零地挂在树上。
白天未尽的时候,楚珐勉强忍住了悲哀。但是天黑下来,冷雨开始滴落,她就陷入了绝望。她把所有树叶的苦楚全都责怪到树的身上,叶子掉了,树干却又高又粗地挺立着,牢牢地扎根在地里。风呀,雷呀,雹呀,都对它无可奈何。对于这大概永生的树来说,一片树叶的命运有什么关系呢?在楚珐看来,树干就是一种神明,它用树叶遮体几个月,然后又把树叶抖落;它用汁液滋养了树叶,高兴多久就多久,然后又让树叶干渴而死去。楚珐哀求大树把欧里还给她,求它再度回复夏日情景,可是大树不理会她的恳求。
这个夜晚竟会这么黑暗,这么寒冷,这么漫长……她向欧里说话,希望得到回答,可是……
楚珐对树说:“既然你已把欧里从我身边夺走,那就把我也拿走吧。”即使楚珐这样恳求,树也不加理会。
后来,楚珐昏迷过去,不是睡眠,而是一种奇异的倦意,等她醒来发现自己已在地上了,这次感觉跟以往在树上迎接日出可不一样。这使她想到,她不再只是一片仰风的鼻息度日子的树叶了,而成了宇宙万物中的一分子,她不再是渺小、纤弱、短暂的过客。欧里躺在她的身边,他们重逢时互相有过空前的爱恋,这爱是永存的,跟宇宙一般宏大,它再也不必依靠巧合和机遇了。从四月到十一月,他们天天担心的不是死亡,而是如何永生。
一阵微风吹来,欧里和楚珐在幸福中冉冉飘起。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始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森林衰而不败的特点,为两片树叶的故事提供背景,暗示了两片树叶爱情故事最终的幸福结局。
B.“其实,谁都知道为什么一片叶子会落下而另一片留存”,这既揭示了风吹叶落是自然规律,也表现了欧里和楚珐的真挚爱情。
C.小说中,在暴风雨之夜,欧里一直鼓励楚珐勇敢地坚持,却意外地先于楚珐飘落,表明生命是无常的,命运有时是无法掌控的。
D.小说中比较多地运用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腻地呈现出两片计子的情感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使形象更加立体。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中楚珐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部分的深刻意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3 04:0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会珍珠港演讲

(美)罗斯福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期——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蓄谋已久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日本处于和平状态,并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在同该国政府和天皇进行会谈,以期维护太平洋和平。实际上,就在日本空军中队已经开始轰炸美国瓦胡岛之后的一小时,日本驻合众国大使还向我们的国务卿提交了对合众国最近致日方信函的正式答复。虽然复函声称继续现行外交谈判似已无用,但并来包含有关战争或武装进攻的威胁或暗示。历史将会证明,夏威夷距日本那么遥远,这次进攻是经过许多天或甚至许多个星期精心策划的。在此期间,日本政府蓄意以虛伪的声明和表示继续维护和平的愿望来欺骗美国。昨天对夏威夷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害。我遺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此外,据报,美国船只在旧金山和火奴鲁鲁(檀香山)之间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鱼雷袭击。

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进攻。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香港。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关岛。

咋夜,日本军队裳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袭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袭击了中途岛。

因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地区采取了突然攻势。发生在昨天和今天的事证实了这一占美国人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十分清楚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全和生存本身。

作为三军总司令,我已指示,采取一切措施保卫我们的国家。

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此次对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此次蓄谋已久的入侵,美国人民一定要以自己的正义力量赢得绝对胜利。

我现在预言,我们不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战争已经开始,无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

相信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愿上帝保估我们!

我要求国会授权我宣布:

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对美国发动进攻,重创美国在夏威夷岛的部队。
B.日本距夏威夷非常遥远,表明对美国的进攻是经过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的。
C.日本先轰炸了美国瓦胡岛,一小时后才向美国宣布停止谈判,进入战争状态。
D.日本不仅偷袭美国,还袭击马来亚、香港等地,是突然袭击了整个太平洋地区。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点明事件,再深入剖析事件性质,指出其危害,最后表明态度,发出动员号召。
B.文章在论述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削弱了文章的理性,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文章中间部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列举了日本帝国的侵略行径,语言简练而有力量。
D.本文作为总统发布的作战宣言,事实清楚,逻辑严密,感情饱满,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当时日本已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但美国仍想和日本维持太平洋局部和平。
B.美国曾和日本政府会谈,对和平抱有幻想,因而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没有丝毫准备。
C.太平洋战争的全面暴发,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和生存,美国才被迫宣布对日作战。
D.罗斯福相信,美国武装部队依靠本国人民的坚定决心和上帝保佑,必将取得胜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猫的命更金贵
美夏·麦克劳德 袁洪庚 译
“咪咪,咪咪,咪咪。
约翰逊小姐说:“是她在那儿。准是她那只老猫又溜出拴它的颈圈儿跑啦。你别以为她会长脑子,不在夜里这时候出门去找猫儿。”
麦克格非小姐叹口气道:“不消说。我求过她一百次。我告诉她:‘昆特太太,无论多么好的猫都不值得你把命搭上。今年已经有五个人被勒死啦。天黑以后你不要上街。否则你就是第六个。’我这样对她说的。可是她哪肯听?”
约翰逊小姐说:“她不可理喻。我上个星期四还对她说过同样的话呢。我说,如果你真那么惦记你那只宝贝猫儿,为什么不让它待在家里呢?可是她只是用她特有的方式傻笑说,嗯嗯,那可不行,她不能那样做。若是不能小小地兜一圈儿,汤米会很不开心的。我说,那么就让它白天出去跑吧。可是你还不如去跟一堵石头墻去讲呢。”
麦克格非小姐道:“依我说,该把它关起来。自己吃面包喝茶,居然给那只散发着臭味儿的老猫吃鸡肉和罐头三文鱼。真是不像话。”
约翰逊小姐说:“哼,总有一天,她会被人在有雾的夜里勒死的。就在她出去找猫的时候。”她用力扯下套在茶壶上的保温罩,又说:“那时候她会在哪儿呢?”
这会儿她在哪儿呢?昆特太太自以为她知道,其实并不很秦楚。她裹紧穿在佝偻的身上的破旧的黑外衣。一股刺鼻的潮气从湿滑的石子儿路上袅袅升起。
“咪咪,咪咪,咪咪!”
她已走到距离她那狭小的地下室公寓很远的地方,但是那影子般轻盈的猫儿仍未从垃圾箱后的朦胧夜色中一跃而出。她焦虑地用拴汤米的细尼龙绳颈圈拍打另一只手掌。空颈圈的另一端荡来荡去。约翰逊小姐曾建议给猫儿买一个小一点儿的颈圈,但是昆特太太听也不要听。
“啊,那可不行。我不能那样做。假如颈圈挂在什么东西上,汤米又钻不出来怎么办?那样会把猫儿勒死的。”
“猫儿比人金贵。”约翰逊小姐哼一声说。当然,她这样说是出于好意。
“咪咪,咪咪,咪咪!”
家里会暖和些。她会把茶壶放在炉子后面,把给汤米吃的肌肉盛在一只蓝色柳木盘子里。她会仔细剔去骨头。猫儿会被鸡骨头噎死的。她和汤米都懂得怎样过惬意的生活。
她真希望此刻他俩都在家里待着。她坐在炉边那张舒适的椅子上,汤米伏在她膝上咕噜咕噜地打呼噜。一个老太太和一只中年的老猫儿不宜在这样一个夜晚出来在街上逛。
“咪咪,咪咪,哎——”
一个人影从浓雾中闪出,就在她身后。她没有听到脚步声。
“你最好还是回家去,老太太。”一个并无恶意的男人瓮声道。“这儿可不是女人自个儿来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勒人脖子的疯子呢。”
她颤抖道:“我知道,可是我的猫儿挣脱颈圈跑了。
在这个地方,我不敢让它待在外面,真说不上它会出什么事情呢。”
“猫有九条命,你却只有一条。它自己会找到回家的路的,你不用愁。现在快走吧。你在这儿不安全。谁都不安全。”
这个男人粗哑的声音中流露出一丝惊慌,他边说边踏着沉重的脚步在卵石路上超过她。他比她高大许多,因此昆特太太得踮起脚尖才把颈圈扔出去,套住他的脖子。
很不幸,这次是这个人。他看起来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男人。可话说回来,如今要养好一只猫花销可真大。她用戴上打补丁手套的手笨拙地掏他的钱包。十二镑,足够她和她的汤米吃好几个星期的。她把钱塞进一只手套里,再熟练地把钱夹放回这死人的衣袋里。
“咪咪,咪咪,咪咪!”
她快走到家时那熟悉的灵巧身影不知突然从那儿窜了出来,肚里咕噜咕噜响着缠绕在她疲惫的腿边。
她嚷道:“汤米,你这个淘气的猫儿呀。我在到处找你呢。现在就在,跟我回家去吃饭。”
她啪地把项圈套在它颌下,再把绳头在戴手套的手上绕一圈。约翰逊小姐在窗帘后偷偷窥探,看到小径对面门口的灯亮了。
“哈,她总算找到它啦。”
麦克格非小姐道:“没找到别的,算她走运。这样的夜晚,出门很不安全。”
(选自《世界文学》2015年第6期)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约翰逊小姐和麦克格非小姐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们与昆特太太是邻居,一直很关心昆特天天的安全,三人之间关系融洽亲密。
B.昆特太太不听劝告,常常在大雾弥漫的危险夜里外出找猫的原因,一方面是昆特太太对汤米狂热的爱新是她性格固执架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C.昆持太太外出找猫的一段描写是小说的高潮部分,表明她是一个孤独贫苦而善良的老人,与汤米相依为命,过着贫寒却温馨的生活。
D.本文情节安排巧妙,伏笔的运用恰到好处,例如关于约输逊小姐与昆特太太关于汤米的颈圈的对话,看似闲笔,但在文末我们发现它其实是昆特太太的杀人工具。
【小题2】小说是怎样刻画昆特太太形象的? 试指出两种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科之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②“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③“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选自《在柏林》)

(二)

①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②“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⑤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⑥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⑦“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百合花》)

【小题1】分析《在柏林》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2】《百合花》两次写到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从构思角度分析其作用。
【小题3】分析《在柏林》、《百合花》两篇小说选材与主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