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诗派
翟长兴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选自《理论观察》,有改动)
【小题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B.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现代诗派是指在上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D.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B.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6 02:0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染绿的声音

徐 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为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嗓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岛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溅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使我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枝叶交错,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根,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为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莽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地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3段写作者黎明时候的独特感受,能闻声而见色,见色而闻声。见人所未曾见,闻人所未曾闻,言人所未曾言,思维独特,而自然出新。
B.第4段写作者夜里听染了绿的声音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是思想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寻求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的美好理想。
C.作者在结尾处说“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回归大森林,融入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D.散文以“染绿的声音”为题,颇为新颖,绿色有声,令人费解。这染了绿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翻然出新,不落窠臼。
【小题2】第4段中,作者说“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请写出“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的含义。
【小题3】第3段中,作者在写“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之前,先谈到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白雪流泉、春花秋菊,分析这样行文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1741),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20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20世纪初现代学堂明令禁用工尺谱,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地韵唱工尺谱,历史已经大翻转了!“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代表了书写,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师承。于曲目,它是保存乐曲的传媒;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于乐师,则是代代相承的脉络;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所言,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尺谱与五线谱、简谱一样,都是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很复杂的工程,这些乐谱都是伟大的创造。
B.工尺谱同简谱一样,也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常见的十个谱字由数字和源于数 字的符号构成。
C.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的清代文献《小慧集》,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
D.《中国工尺谱集成》一书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乐谱的比较,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构成和。
B.文章指出了工尺谱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甚广,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例证。
C.文章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工尺谱对于传统音乐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D.文章介绍了工尺谱的“前世今生”,并以此呼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现象,民间乐师辗转续抄、代代相传的工尺谱,能为音乐学家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
B.20世纪西方乐谱在我国大面积传播,工尺谱被驱逐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可见某些 传统文化曾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C.21世纪以来,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工尺谱,不但不再被视为“落后”,反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
D.工尺谱的流传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工尺谱,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一些古老乐种也就不易传播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处于不断的创造之中,时时呈现出恒新恒异的形态。。
那么,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的创造性,源自对客观现实具有的新鲜感。王羲之所说“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个“新”字非常重要,它是创造性的关键。天底下固然没有绝对是新的事物,但也绝对没有两件是重复的事物。一切都在变,在时时进行新的创造。美的创造更是如此。人们能否对各种审美现象产生新鲜感,直接关系到美的创造的成败。因此,如果要在美的创造上有所作为,就得对现实、人生、自然和艺术始终保持新鲜感,不断发掘出日日新、时时新的意蕴。
但是,美的创造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创造有所不同,它涉及人类精神世界中独特的高峰体验,还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成果和人类心理的各种功能,因此,每一次成功的审美创造,都是一次神奇的人生体验。南京的中山陵,一眼望去,气象雄伟,不能不说这是美。这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它是由石级一层层积累而成的。一层一层的石级,而上积累,到了顶上,配上两旁的白墙和孙中山这个人物伟大的历史意义,以及观赏者对这一意义的理解程度等,于是,本来是一些平凡的石级、白墙、青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组合成了崭新的中山陵的形象。旅游中,一个具备了相应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人,只要进入状态,用心观照,类似的审美创造是不难实现的。
实际上,中山陵这样的人文景观,其审美潜能是很大的。人们面对这样的人文景观,不但有愉悦的视觉享受,而且还会萌生深层次的心理发现和文化发现。有了这些不同层次的审美发现,人们才能真正走进审美创造的殿堂,美的形象才能真正被创造出来。人文景观如此,自然景观的审美创造也是如此。
比如,夏天的晚上,仰望天空,群星灿烂,很美。这个美又是怎样创造的? 首先,要有星球群的存在,才能构成满天星斗;其次,要有黑夜的环境,才能使星球的光照射出来;再次,要有文化历史所积累下来的关于星空的种种神话和传说,这些星球的美才富有更多的意蕴;最后,观赏星空的人,各自所具备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和文化修养,会使他们在观赏同一个星空时,品味出不同的美。而且,即便是同样的星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相同的人,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美。如杜甫,星空对他,有时是“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有时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时又是“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些,都随着杜甫的生活经历和心情而变化。因此,星空的美,不仅涉及物质存在的星球群,而且也涉及审美主体的具体处境和精神状态。可见,美的创造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的累积。
总之,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积的突创。其基本含义在在于: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缔延,相互交错,所形成的时空复合结构;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它就突然出现在面前。
(摘编自蒋孔阳《美学原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审美对象始终保持新鲜感,不断发掘出日日新、时时新的意蕴,那么就能在美的创造上有所作为。
B.中山陵的美,是石级、白墙、青瓦等物质材料,人类的文化,观赏者的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C.人文景观或自然最观让人们产生了愉悦的审美享受,萌生了深层次的心理发现和文化发现时,美就慢慢产生了。
D.观赏同一个星空,不同的人会品味到相同的美,也会因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和文化修养不同而品味到不同的美。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出了本文论述的话题“美”,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概述了美的创造的特点及其基本含义。
B.第二段先以一个问句引出了本段的内容,启人深思;然后重点阐述了新鲜感对美的创造的重要性。
C.文中以杜甫为例阐述了同一个人面对同一景象会因时间、地点等因素的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的美的道理。
D.文章把美的创造与日常生活的一般性创造作对比,,把人文景观的审美创造和自然景观的审美创造作对比,体现了两者的不同。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客观现实具有新鲜感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的关键,也是一个人能否创造美的关键。
B.有相应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人,看到类似中山陵的人文景观就可能获得美的体验。
C.星空的美的形成,由各种因素和条件积累而成,如星球群、审美主体的相关因素等。
D.既然美的创造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那么人们有时不要固定的实体也能创造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杀 棋

王建华

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聊天甩扑克,下象棋,随心而为,各得其所

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像一尊蜡像。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个马扎。桌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旁边的香樟树上挂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歪歪斜斜地写着:五块钱一局。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每每不到十分钟,来人就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悻悻地离去。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城内清楚底细的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他的对手。

“我跟你杀一局。”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清。老头儿伸出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小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老头儿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斜睨了那小子一眼: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面小眼珠滴溜溜转,闪烁着凶狠的光;薄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土而岀的草芽。小子飞快地上马、岀车,攻势迅疾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腾地压到河界上。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你是学生伢?”老头儿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咋不去念书?”老头儿又问,“杀棋就杀棋。”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老头儿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走棋时他从不让别人问长问短。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老头儿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话。老头儿用连环炮配合一四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犄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置对方于死地。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是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

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儿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刚刚在这里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也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他也试图输过棋,因为他演技不高明,让赢棋子的人觉得憋屈,备受侮辱似的,久了就很少有人上他的棋摊。

小子的额角上已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这时,老头儿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小子即使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儿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了军。老头儿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

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去,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头儿一边把桌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志得意满地把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儿小跑地去了学校。

“我陪你杀一局。”五年后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一眼就认出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

“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那年差点儿我就逃学了。”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

“杀棋就杀棋。”老头儿说。

(选自《安徽文学》2018年第5期,有删改)

【小题1】试简要分析下面的两句话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状态。
(1)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
(2)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
【小题2】请简要概括文中“老头儿”的形象特点。
【小题3】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小题4】试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截至2016年年底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较2012年增幅达58%。是留下来,还是回国去?这个曾经令无数人千愁百转的两难选择,如今有了坚决笃定的最优选项。

回国发展原因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这一事实不无关系。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发展、国内休闲娱乐更为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另外,国内社会网络关系、所学专业在国内发展前景、奉献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分别占22%、16.2%、15.8%。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而归国的人员仅占8.8%。

(2017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解读“归国潮”的东方密码》)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比率持续提升。2015年,我国有52.37万人出国留学,同时有40.91万留学生归国,年度回国与出国人数比例为1:1.28,而在10年前该比例仅为1:3.15,每年都有大批留学生回国寻找工作机会。我们分析认为,一方面,与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人才需求提升相关;另一方面则或许与国外经济景气度下滑及工作签证收紧相关。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及出国人数比重情况分析》)

材料三

海归回国就业聚集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力有所增加。调查显示,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36.1%的海归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就职,26.7%的海归最终在外资企业就职,此外,13.5%的海归在国有企业就职,8.9%的海归在事业单位就职。

在海归就业的前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最多,为14.3%,贸易、房地产、互联网分别占7.2%、6.9%、5.5%。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占比较小。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调查数据,在被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超过1/10(11.9%)的人选择了创业,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后发现,13.2%的男性选择创业,8.2%的女性选择创业。选择创业的比例远高于国内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根据麦可思调研,近三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15届大学生创业比例为3.0%)。

海归创业最集中的六大领域分别是新生物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节能环保。他们认为,国内创业的优势是客户资源、技术资源、政府资源较为丰富,而在国内创业主要会遇到融资困难、经营运行成本高、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等问题。

被调查的海归创业者表示,自身的创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与海外互动上,包括更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分销渠道、获得海外风险投资、获得海外研发合作伙伴、与海外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等。

(2017年3月10日搜狐网《留学回国人员成创业主力军》)

【小题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回国发展成为大部分留学人员的最优选项。
B.材料一表明,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新中国成立后最大规模的归国潮正在形成。
C.材料二图表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大批留学生回国寻找工作机会,2015年回国留学人员40.91万人,比五年前增长数倍。
D.材料二图表显示,我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比率,自2008年至2015年,每年都比上年有所提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二图表显示了自2008年至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回国人数、回国与出国比及其相关变化情况。
B.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是海归的主要聚集地;金融业是海归择业的首选,其次是贸易、房地产、新一代信息技术。
C.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是留学归国人员择业的主要目标,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就职的人数占海归人员的六成以上。
D.受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热的影响国内近三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15届大学生创业比例为3.0%。
E.留学归国人员国内创业具有许多优势,如客户资源、技术资源、政府资源较为丰富,政府相关政策配套齐全等。
【小题3】简要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归国潮”形成原因看法的相同点、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