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城,心态史学将人的精神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视角。但在受访学者看来,不可忽视的是,在肯定心态史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心态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心态史在研究对象上突破传统史学的局限,从以往对经济、政治等的研究扩展到历史上人的精神生活,拓展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毫无疑问,心态史研究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彭卫告诉记者,心态史研究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相融合的产物,心态史聚焦历史上各类人物、群体的欲望、价值现念、精神活动,关注这些因素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增强了历史研究的整体性。
在受访学者看来。在肯定心态史学价值的同时,也应看到心态史学所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误区。
在彭卫看来,心态史研究存在先天性困难,心态史研究中对古人的心理分析实际上是回溯法,即以寻因法。在历史进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非心理因素往往交织在—起,心理分析方法实际上有一定的风险,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周立红看来,心态史研究获得发展后也暗藏着使历史研究走向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史的复兴也恰恰证明,心态史的研究离不开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苏全有看来,心态史研究面临的问题,其一是理论根据匮乏与研究方法单一。很多研究成果只是史料的堆积与平铺直叙,缺乏比较与综合,学科理论的运用问题上更是捉襟见肘。其二是研究状况不平衡。以近代中国心态史为例,存在着研究区域、内容、时段不平衡现象,甚至存在“研究空档”。
心态史研究应该如何拓展与深化?“研究历史上人们的心态要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即必须严谨。”在彭卫看来,心态史研究,首先,必须遵循严谨和揭示历史真相的一般要求;其次,要借鉴心理学研究的理念、方法去探索研究以往传统史学中不太重视的心态问题,从一个方面探索一定时代的基本精神面貌。苏全有对此表示认同。他说,要注意跨学科理论综合运用问题,研究心态史可借鉴运用人类学、计学、社会学等理论。此外,他还认为,研究史朴需要进一步发据与剖析,新兴的心态史领域的现成史杵微乎其微,并非此领域缺乏史料,只是缺乏细致入微的搜集与整理。史料中除了卷帙浩繁的正史外,志书、笔记、家语、档案,甚至小说、戏曲、文物等无不透露着心态史的信息,亟待加强搜集整理。
(摘编自张杰《心态史:探索心态观念的历史变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态史的研究领城包括对经济、政治及历史上人的精神生活的研究。 |
B.心态史研究将历史学与心理学相融合,从而增强历史研究的整体性。 |
C.周立红认为,心态史研究暗藏着使历史研究走向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危险。 |
D.彭卫与苏全有都指出心态史研究要注意跨学科理论综合运用的问题。 |
A.文章从心态史学的研究价值、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解决方案三个维度层层深人完成论证过程。 |
B.文章引用彭卫、周立红、苏全有等相关专家的言论分析问题、说明道理,论证有理有据。 |
C.文章第四段从先天困难后天发展风险及当下研究困境三方面展现心态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D.针对第四段心态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第五段一一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A.历史上各类人物、群体的欲望、价值观念、精神活动都对历史产生了影响。 |
B.苏全有认为,心态史领域史料不足,亟待通过细致入微的搜集与整理来弥补。 |
C.肯定价值,看到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些对心态史学的蓬勃发展意义重大。 |
D.通观全文,作者认为理论根据匮乏、研究方法单一是心态史研究存在的最大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