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是在区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生产”+“生活”+“生态”产城乡一体化的功能聚集区,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绿色宜居,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的创新经济模式。特色小镇的“镇”,不是行政区划“镇”的含义,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一个“非镇非区非园”没有行政级别的聚落空间。
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特色小镇的本质特征可以概述为:特在资源和区位、特在历史文化、特在产业、特在形态(建筑)、特在运营机制。
从国家层面讲,特色小镇的产业应实现多元化,以避免“千镇一面”的产业同质化恶性竞争;但从微观层面分析,一个具体小镇不宜强调产业多元化,而应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定位,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小而精”“精而美”上下功夫。在一个小镇强调产业多元化指的是在主导产业链条上的多元化发展,而不是主导产业多元化。切忌多而杂,什么都搞就没有特色了。产业化是特色小镇的立足之本,但“泛产业化”只会淡化特色小镇的特色。
发展特色小镇,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元。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与现代文明新风尚融合是特色小镇的“灵魂”,但最“核心”的是产业。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要有明确的特色主导产业定位,定位于本地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具体来说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深度挖掘和广度延展以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经典传统产业价值上下功夫,突出特色产业定位这个“核心”;特色文化产业化,既能留住乡愁,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二是在新兴产业导入上下功夫,抢抓机遇占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使特色小镇成为高端产业发展和高级人才聚集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成“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的品牌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载体。它的建设要尊重三个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罗马非一日建成,特色小镇是历史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特色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盲目追求快出成绩与数量,要根据当地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建设一批、成熟一批,顺势而为。面对当下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建设,我们需要理性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出现口号式、运动式推进。
(摘编自茶洪旺《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宜遍地开花》)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特色小镇是功能全面的聚落空间,也是在区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经济模式。 |
B.特色小镇的本质就在于一个“特”字上,这也是特色小镇的特质、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
C.建设特色小镇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要在挖掘和拓展经典传统产业的价值上下功夫。 |
D.特色小镇不仅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
A.文章第一段从功能、经济模式、区域性质三个方面概括了“特色小镇”的丰富内涵。 |
B.文章从宏观和微观对特色小镇的产业多元化做了辩证分析,厘清了“多元化”概念。 |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从概念到特质,从内涵到意义,重点探讨具体做法,富有条理。 |
D.本文道理论证充分透彻,但是事实论据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 |
A.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上的“镇”,因此没有行政级别,但却拥有独特的形态和运营机制。 |
B.特色小镇想要立足,就要做到“小而精”“精而美”,并实现主导产业链条上的多元化发展。 |
C.如果找不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定位,就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品牌特色小镇。 |
D.只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特色产业、经济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形成特色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