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戏曲诞生于十三世纪,是一种形态和内容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其他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戏曲中每一个元素都有特定的含义,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其种类繁多,不同地区都有各异的戏剧种类,比如昆曲、坠子戏、粤剧等。不同剧种使用的乐器也有区别,比如,京剧使用的是管弦乐和打击乐。

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深远的艺术影响力,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的喜爱。中国元代时期是戏曲的黄金时代,元代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曲作品。这些作品至今被中国人以及外国观众所喜爱。而在中国明代时期,戏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代。

中国传统戏曲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创作十分广泛。一些经典戏曲是以讲述爱情故事为主,比如,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戏曲《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还有一些戏曲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

(摘编自2018年12月12日环球网)

材料二:

2017年,陌陌直播做了一期“国粹艺术来袭”的直播节目,北方昆曲剧院演员邵天帅和北京京剧院演员白金,第一次被请进直播间进行网络直播表演。

那次接近两个小时的直播,观看总人次超过140万。直播中,邵天帅和白金两位青年演员,不仅表演了《牡丹亭》《长生殿》《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还为网友介绍了妆容、服饰等戏曲知识,网友与他们不停地互动交流,并在听得尽兴之余把“小金熊”“金话筒”等虚拟礼物送给二人。

在白金看来,戏曲等传统文化曾经一度面临传承困境,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自身内容和形式,没有跟上现代社会多样化的审美,而直播的出现,则“倒逼我们不得不做出改变,否则没法面对直播间里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

酷狗直播平台的主播庄妃,本是粤剧演员出身,擅长粤剧、京剧、川刷等传统艺术,拥有超过20年的舞台表演经验。入驻酷狗直播后,庄妃将网络直播特效与戏曲结合在一起改编莲花手舞,并在戏曲表演中穿插粤语说唱,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摘编自2019年3月20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推进戏曲传播与普及?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围绕“戏曲传承与网络直播”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于戏曲,传播和传承同样重要,如果不能吸引年轻人,发展必然受限。“文化领域有许多优质内容,但缺少优质传播,尤其是当下基于新媒体的传播。在戏曲领域,问题尤其突出。”面对进剧场的观众日益减少的现状,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说,“网络直播与传统戏曲结合,既能拓宽传统戏曲传承传播的渠道,又能丰富网络直播的内容、提升网络直播的内涵,更能有效扩大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比起传统的舞台演出或电视转播,网络直播有着独到优势。中国评剧院院长侯红说,网络媒体传播打破了时间、地点的枷锁,不拘泥于时间先后、人数多少和场地大小,能在电子产品上随时播放、回看,十分自由。再者,网络直播的内容十分丰富,演员的排练是怎样的,服饰、化装有什么学问等台前幕后的方方面面,都能链接到多平台上展示、互动。“这样不仅能大幅促进宣传推广,观众的反馈意见还利于提升品质,让艺术更好地服务人民、让观众检验。”

不过,戏曲携手直播也必须注意一些问题。“快餐文化没有足够内涵,年轻人的关注会迅速递减,但对传统文化的渴求会自觉回归。”侯红说,因此不能为了吸人眼球而过于娱乐,甚至违背原则,扭曲戏曲的内涵和灵魂,只有尊重艺术规律,才能营造利于戏曲健康发展的传播格局。

(摘编自2018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戏曲形态多样,内容丰富,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其他表演艺术于一体。
B.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家和脍炙人口的戏曲作品;而明代则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鼎盛时代。
C.在网络直播中,戏曲演员不仅可以表演节目,还可以给网友介绍各种戏曲知识,与网络互动交流,甚至接受网友的礼物。
D.自身内容和形式落后于现代社会多样化的审美,是戏曲一度面临传承困境的重要原因;网络直播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戏剧种类繁多,使用乐器有别,艺术影响力深远,甚至达到了国外。
B.中国传统戏曲内容包罗万象,创作广泛,既有以讲述爱情故事为主、也有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的经典戏曲。
C.庄妃尽管舞台表演经验丰富,但若不入驻酷狗直播以全新形式呈现传统戏曲,很难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D.网络直播缺乏足够内涵,为了吸人眼球而过于娱乐,因此必须尊重艺术规律,营造利于戏曲健康发展的传播格局。
【小题3】在戏曲传播中,运用网络直播有哪些优越性?结合材料三加以概括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8 08:43: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

周传家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批评旧史学的弊端,大声疾呼号召“创新史学”。1919年,毛子水发表《国故与科学精神》,批评“国故”和旧史学,引起张煊的反驳,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指出:“国故”即“国学”,涵盖“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他主张“打破一切的门户成见,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

王国维深受梁启超新史学观点及胡适“整理国故”口号的影响,坚持从历史着眼,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他以专门史形式呈现出来的《宋元戏曲史》,“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拓展了传统历史学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成为新史学的典范,而且是公认的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坚持历史的观点,而且走的是“即器即道”的文化史路数,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绝非虚玄论道,同时也不停留于文化表象就事论事。他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一一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使戏曲这一中华元素从文化事象娓娓道来的展示中得以昭显。

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有“史识”一一别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胆”一一良知和担当。王国维幼年即喜读《汉书》,早年的《咏史诗二十首》不局限于个体的人生感慨和悲欢心绪,总揽全局,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议论新奇而正大”。处在大厦将倾、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文物制度的崩溃、历史延裂的残酷现实,王国维“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怀着对中国文化灭绝的深度恐惧感,通过古器物、古文字以及古史研究,说明中国文物制度的真实性,表达中国文化复兴的理想。

王国维具有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他在《殷虚书契考释·后序》中指出:“我朝学术所以超绝前代者,小学而已。”他以这种具有科学性质的小学工具来衡定历史存在之真伪,重证据,重事实,不肯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乱下结论,更不会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欺世盗名。对于“不通字例、来习旧艺”之“俗儒鄙夫”的“肆其私臆,无所忌惮”,他深恶痛绝,讥之为“鬼魅之易画”。但他不是迂腐学者、冬烘先生,他“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从而“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轨则”。这种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手段,对于今天的“古史研究”也颇有超越之处,因而成为王氏之学所具有的重要现代学术特征之一,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

吴梅是南派昆曲的著名学者,其曲学研究涉及度曲、制曲、曲史等众多领域,在曲学方面,钱基博先生甚至认为,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就治学而言,王国维和吴梅之间有许多共性,也各有其特色。两者走的均是“即器即道”、道器兼容的路子,窃以为王氏更钟情于“道”,而吴氏则偏重于“器”。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减)

相关链接:

《宋元戏曲史》中体现的研究方法,是王国维对戏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被人评其为“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王国维的胞弟王哲安将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其中梁启超、毛子水、胡适处于同一阵营,观点一致。
B.王国维修治的《宋元戏曲史》,是一部专门研究宋元戏曲发展脉络及其演变逻辑的戏曲史专著,是新史学的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现代学术特征,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为后代的“古史研究”提供了示范和准则,即便在今天也不落后。
D.作者认为王国维偏重于“道”,而吴梅偏重于“器”,但后者曲学研究涉及众多领域,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
【小题2】结合材料,具体阐释“道器合一”的含义。
【小题3】结合材料,谈谈王国维在治学方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2月2日,一声令下,深圳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式上路了!这是中国首次,全球首例在开放的道路上进行无人驾驶。
支撑这次无人驾驶的,叫“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是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系统!为什么取名“阿尔法巴”?这是对美国科技“阿尔法狗”的回应。
目前,已实现自动驾驶下的行人、车辆检测、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自动按站停靠等功能,一旦万无一失,就会向所有企业开放。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推动无人驾驶的最终实现。
百度李彦宏坐着无人驾驶汽车,从北京五环下来之后,就宣布向一汽、东风、奇瑞、长安、长城等开放无人驾驶技术;就在昨天,华为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5G商用进入倒计时;马云带着阿里云开始为全国各大城市装上智慧大脑,让人工智能去控制交通……这些都是无人驾驶的前兆!
(摘编自2017-12-04搜狐网)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
材料三: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至6月,全球网民总数达38.9亿,普及率为51.7%,其中,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居全球第一。目前全球22%的GDP与涵盖技能和资本的数字经济紧密相关,中国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三成。过去的十年,中国已在多个领域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引领者。以电子商务为例,十年前中国电商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40%。据估算已超英、美、日、法、德五国总和。
“高铁、电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其中后三项都是数字经济的佼佼者。2016年,中国与个人消费相关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倍。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在中国盛行的同时,在国外也已掀起移动支付热潮。共享单车企业ofo和摩拜现已进军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美图秀秀广受年轻用户青睐,在巴西、印度、美国、英国等地都设立了分公司。
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参与和有效治理。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包括个人隐私保护、数字贸易规范、网络内容管理、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等。同时,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已进入多边、多方治理并行阶段。
(摘编自央视网《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
材料四: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间的融合,跨界已是大势所趋。例如未来的汽车行业也许会出现产品设计由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负责,而传统汽车厂商负责生产执行的局面,就像今天的富士康一样;新一代的医疗观,即变传统医疗的病后诊断为病前预测和干预等等。行业应及时觉醒并积极转型,强力推进实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摘编自李瑞成《数字经济时代之新机遇》)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9年前中国AI专利新申请数还落后于美国,2011年则超过美国,2014年后更大幅抛离美国。
B.2013年之前,无论是融资规模还是投资频次,中国无人车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美国的起步早于中国。
C.从中国AI专利新申请数的增长势头看,中国在人工智能的研发水平上,目前已经大大高于美国。
D.2015年后中国无人车投资频次呈突进式态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AI专利申请数2015年后大幅攀升的原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深圳无人驾驶巴士正式上路,百度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跑北京五环,这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B.无人驾驶公交车要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道路上实现开放式的行驶,还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数字技术的配套及其进一步完善。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正引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惠及世界。
D.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数字经济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日益提升,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E.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实现跨界的融合,并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现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非连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极简生活背后的心理学

何昊明

与不断提升的上网速度一样,当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常常使身心满负荷运转。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面对这种矛盾和压力,人的适应性反应是借助不同的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来应对。极简主义便是这些应对方式中的一种。极简主义认为,我们应该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事情当中,削减那些不必要或者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在单点上取得最大的突破。纵观极简主义风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物品极简,人际极简,决策与选择极简等。那么,这些说法和做法是否符合人的心理规律呢?

物品极简

我们拥有的物品的多寡会对心理形成一定干扰。物品不但占据物理空间。还占据“心理空间”。拥有更多的物品意味着对认知资源的占用。研究者发现:强迫性囤积的人在工作记忆和执行能力上都比普通人弱。喜欢囤积的人在空间注意力上较差。理论上来说,空间中的物品过多,我们就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搜寻目标物品。这会占用原本稀缺的注意力广度。另外,喜欢囤积物品的人将更多精力花在购买、获取物品上,这也会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相反,少些物品,放弃对囤积物品的执念,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将卸下更多的负荷,从而能轻装上阵,专注在最重要的任务上。

人际极简

人天生就容易将人际关系想得较为复杂。当人什么都不需要思考的时候,脑的静息态扫描发现,唯一活跃着的高级感区就是那些与识别和理解他人有关的脑区。这意味着,我们随时准备与他人发生联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闲下来的时候,会忍不住地去翻看社交媒体上的他人信息,比如微博或者微信的朋友圈。与他人发生联结是我们的本能。

但是,根据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研究,人们能维系的稳定的社交关系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大脑进化程度只允许我们和150人保持社交关系。尽管社交媒体技术帮助我们扩大了虚幻网络中的交友圈,但是对于交到更多真心的朋友似乎并不起什么作用。因为社交网络让我们与更多人发生互动,但是,个体可能会不加选择地添加大量好友。由此产生的更多的人际交往使人们能够分配到每一个关系中的资源更少,因而形成的关系更多可能维持在浅层。浅层的人际关系很难提供情感上的有意义交流和情感支持。因此未必能带来更高质量的社交关系。所以,人际极简提示我们:数量做减法,质量做加法。以此来找到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人际关系。

_____(A)_____

人的工作记忆是人脑能力的局限之所在。首先,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相当有限的,也就是说,人能认知的内容在数量上是有限的。

其次,人脑并不能真正地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它只是在不同的任务间来回切换。表面上看我们的大脑在“一心多用”,实际上“应接不暇”,勉强维系。频繁切换任务本身也需要对注意力进行配置,因而会导致更大的认知负担。

更重要的是,认知负担增大后,人容易分心,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多任务操作。那么,我们反而无法专注地去实现最重要的目标,因为有限的精力都花在边边角角上了。

决策与选择极简

决策与选择极简,是指在决策前事先减少可供自己选择的选项。人的误判心理之一是认为自己能拥有的选择越多越好。这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可选项多证明我们有更大的自由。但有研究者发现,选择越多,人们越没有兴趣和动力去做决定,而且做了决定后容易不开心。在经济决策方面,当选项多了以后,人们容易犹豫,不够果断,反而损失比较多的金钱。

之所以选项过多会带来焦虑,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超载。人天生喜欢刺激,比如,我们用手机电脑等媒体刷新闻,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方便快捷容量巨大,但若新闻信息刺激过多,也让人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纠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极简是一个心理能力的分配方案。极简主义的道理很简单——珍惜我们的心理资源,用在刀刃上,尽管在奉行过程中,人的天性会设置很多阻碍。

(选自《百科知识》2018.10B,有别改)

(链接材料1)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雷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山下英子《断舍离》

注:此图是山下英子著《断舍离》一书的封面(局部)

(链接材料2)

脸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常常穿灰色T恤和牛仔裤。他说:“大家看我每天都穿一样的T恤,但它们并不是一件,我的灰色T恤有不少于20件。……我每天早上起来都有超过十亿的人在等着我服务。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上”。

(链接材料3)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最近调查了3375名脸书用户,结果显示,英国人每人平均拥有150个脸书好友。但真正与自己有深度互动交流的仅有4人。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上述文本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搜寻目标物品,所以有囤物症倾向的人有可能注意力更差。
B.奉行极简主义,丢掉的不仅是不必要的杂物和社交关系,更是生命里一些不必要的干扰项,从而帮助我们谨慎拥有,珍惜使用,勇敢舍弃。
C.在奉行极简主义的过程中,人的天性虽然会设置一些障碍,但是这些障碍都是无关紧要的。(这些是很大的障碍。)
D.虽然我们可以使用五花八门的方法来训练我们的大脑,但是我们的大脑仍然无法实现真正地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小题2】阅读“链接材料1”中的有关“断舍离”观点的图文,这种观点与选文中哪种极简生活类型的观点相近?请指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题3】根据上下文在选文(A)处填入小标题。
【小题4】阅读“链接材料2”,请判断扎克伯格是将哪种极简主义哲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穿衣哲学中,并结合选文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
【小题5】小明的妈妈有500多位微信好友,她每天会花很多时间翻看手机朋友圈点赞和评论。在她阅读了“链接材料3”后,深有同感,想关闭朋友圈却总忍不住翻看,为此苦恼不已。假设你是小明,请根据选文,找出她这样做的心理学依据来安慰她,并提出一条可行建议帮助她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