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5G试验分为两步实施:技术研发试验,起止时间为2015年至2018年;产品研发试验,起止时间为2018年至2020年。作为全球拥有最多4G用户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2017年已经启动5G外场试验,2018年将启动5G网络预商用试验,在2019年进行商用化规模试验,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网络规模商用的目标。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中国5G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二

经历1G、2G时代的一无所有、3G时代登上舞台、4G时代基本并跑,5G时代,中国已成全球5G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5G市场。如今,中国正在加快5G部署,一些龙头企业也在5G技术和应用上取得阶段性突破。

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在5G技术方面已经申请超过1000项专利,成立了5G联创中心,在全球建立了12个开放实验室;中国电信主导了5G国际标准立项30余项,将5G的技本特性与云计算、物联网等相结合,实现与垂直行业的跨界融合;中国联通成立了5G创新中心,发布16项5G相关产业白皮书,成立并推进了多个产业联盟。

设备厂商方面,华为已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已与全球42家运营商合作开启多张5G预商用网络;中兴目前已申请专利超过1500件,首创的Pre5G(通讯技术)产品已经在40多个国家60多张网络中实现部署部着;紫光展锐将在2019年推出5G芯片,实现5G芯片的商用,2020年会完成高端和终端全面产品布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7日)

材料三

据法国新闻社报道,在发展被称为5G的第五代无线网络的竞赛中,中国略微领先于美国。美国的无线网络运营商行业协会发布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自动驾驶汽车、远程医疗和其他技术所需的这种超高速无线网络系统的部署方面,美国落在了后面。美国应该加快引进5G技术,否则可能比中国落后一到两年,未来不再有其他机会。如果中国占据通信领域主导地位,那么他们将不仅获得技术胜利,也将获得政治、经济、军事胜利。

《亚洲时报》报道,在西方担心中国控制全球5G技术和基站设备供应之际,中国内地的工程师和利益攸关方已经在为下一代电信网络做准备。中国内地的大学和技术机构已经建立伙伴关系,将人才和资源集中起来,瞄准5G之后的下一个大目标,以便研发突破界限的6G技术。在2030年之前,第六代无线系统技术将开始改变中国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用户的日常生活,即便届时世界某些地区可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5G服务。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将来20%左右的5G设施,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讯问题,80%用于物和物、物和人,也就是物联网,像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到今年下半年,真正能够商业使用的产品,像5G的手机、5G的iPad,都会陆续投放市场。除了消费领域,国家还将加快5G技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5G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将为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通信保障,将带来从单一领域创新向跨领域协同创新转变,由面向个人服务向面向各行业服务转变。5G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一环,会引发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新平台,将催生众多新兴产业。正因为应用前景广阔,所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5G商用和加快5G商用步伐,这将有利于支撑服务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同时促进强大国内市场。

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则要面向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面向所有行业,要建设产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要打造智能社会和智能世界。

(摘编自《中国日报》2019年1月1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实现5G网络规模商用的目标,拥有全球最多4G用户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已经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并分阶段予以试验。
B.中国一些龙头企业在5G技术和应用上取得阶段性突破,中国移动和中兴公司都已经申请专利超过1000项,并进行了相关部署。
C.法国新闻社称,美国若不加快引进5G技术,未来不再有赶超中国的机会;在通信领域占主导地位,对政治、经济、军事都会有重要意义。
D.未来的5G设施,绝大部分用于物联网,只有少数部分用于人际间的通讯,今年下半年我们就会在学校和医院应用到5G技术。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通信技术在过去被动落后,但进入5G时代以来,我国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方面行动迅速,并取得了阶段性发展和成就。
B.在第五代无线网络的竞赛中,美国已经落后于中国,在西方担心我国5G技术发展对其构成威胁之际,我国已经瞄准开发研究6G技术。
C.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为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它也将促进多领域的联合创新和打破各行业之间的壁垒。
D.我国分阶段进行5G实验并大力助推与加快5G商用步伐,是为了催生新兴产业、提供创新平台,建设万事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和智能世界。
【小题3】《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日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09 09:4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艾青评传(节选)
杨匡汉
年迈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于他许多作品,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之新奇的联想、想象、意象、象征而来,造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太阳:“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融进了深刻的感受的想象和意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弗兰德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
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
1986年2月
(有删改)
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徐志摩的故乡
张同吾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起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
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幛幔,至今仍辐射光芒。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
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修建了这座典雅的住宅。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一派西式陈设。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
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地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肠断人情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两位才女,前者情深意切,后者痛断肝肠。
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
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我当时就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这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第二段渲染氛围,为下文做铺垫,同时也表现了徐志摩聪颖、大气、潇洒、果敢的性格特点,引人入胜。
C.本文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
D.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小题2】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
【小题3】你对“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联系现实阐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
林天宏
①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②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③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
④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⑤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诫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⑥“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⑦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祯,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⑧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⑨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
⑩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东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
(摘自2006年6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注 ①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两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他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差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了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的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文中画线处引用了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推进“厕所革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不仅景区、城市要搞好厕所,农村更要来场“厕所革命”。既抓好硬件建设,也注重养成文明如厕习惯,既讲究清洁干净,又兼顾经济实用,让“厕所革命”成为树立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推进“厕所革命”促进社会文明》,2017年11月27日)

材料二:

中国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已经引起了多个邻国的注意。

2017年12月,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访华时,曾提出两国可在新的领域展开合作,其中就包括高质量的厕所。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厕所外交”为中日两国改善关系创造机遇。日本将在技术支援和卫生教育领域作出贡献,借此强化中日合作。

另外,中国的“厕所革命”也为日本的有关企业带来了商机。在日本著名企业TOTO海外事业部整体销售量中,中国销售量占了一半左右。

2018年11月6日,比尔·盖茨在北京举行的“新世代厕所技术博览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开展的“厕所革命”,将为全球创造60亿美元的新商机。

(摘编自刘霞《中国厕所革命,与全球合作共赢》,《中国周刊》2018年第12期)

材料三:

国家旅游局连续三年在春节后召开全国厕所工作现场会,“厕所革命”成为旅游行业的“一号工程”,旅游厕所质的飞跃,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南方日报》10月8日报道:“没想到几间小小的公厕,对拉动乡村旅游的人气这么重要。”但在推进“厕所革命”中,“九龙治水”的弊端尤须注意。卫生系统、城管系统、旅游系统、交通系统等往往各自为战。

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政府部门出力多大、用力多勤,自上而下的推动也有力有不逮的地方。没有民众的主动参与,没有社会组织的大力配合,“厕所革命”终究是政府的独角戏,已经给民众带来的幸福感也可能难以为继。

数年前,比尔·盖茨斥巨资在全世界资助奖励“重新发明厕所”,要求廉价、可持续、绿色环保,并实现物质再利用。依靠科技的创新,发挥市场的推动力,让百姓成为厕所治理和改进的主体,厕所在塑造文明过程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肖罗《上下联动推进“厕所革命”,《光明日报》2017年12月7日)

材料四:

水冲式厕所被誉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重大发明之一。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厕所,需要再次革命!

中国传统的粪便处理,曾经得到很多西方学者的赞叹。1909年,美国土壤物理学之父富兰克林·H·金远涉重洋,考察了中国、日本和朝鲜三个东亚国家古老的农耕体系,他说:“中国、朝鲜、日本农民实行的最伟大的农业措施之一就是利用人类的粪便。而美国和欧洲每年倒入海洋、湖泊、河流等各种水体的100万成年人的粪便中,含氮大约579.43万到1200万磅,钾大约188.19万到451.1万磅,磷大约有77.72万到305.76万磅。

中国的粮食要自给,钾肥和磷肥是最重要的肥料之一。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进口国,硫磺进口量占需求量60%以上,已经探明磷矿储量也只够消耗不到一百年。可以说中国现在的粮食安全,很大程度掌控在国外几个硫磺和钾肥公司手里。

欧洲源起的“厕所革命”,用水冲走大量资源,冲出环境污染。中国需要厕所再革命——用方便、卫生、粪便资源化的新厕所,革除水冲厕所。

(摘编自陈波《厕所再革命》,《中国周刊》2018年第12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景区和城市要搞好厕所,广大农村的“厕所革命”,因为设施不足和习惯不良等因素尤显迫切。
B.“厕所革命”被认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既有民生建设的考虑,又有旅游经济的计算。
C.中国的“厕所革命”给全球带来了新的商机,其中,日本著名企业T0T0占据了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
D.虽然水冲式厕所“对人类影响”重大,但因为“冲走大量资源,冲出环境污染”,也需要革除或优化。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厕所革命”不能持续推进,如果民众的幸福感最终难以为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受到重要影响。
B.从当前来看,“厕所革命”不仅促进了旅游发展,优化了国民生活,也可以为改善国际关系创造机遇,推动合作共赢。
C.中国传统的粪便处理之所以深受西方学者赞叹,不仅由于它更为方便、卫生,更由于它的粪便资源化反哺了农业生产。
D.学者陈波呼吁的“中国厕所再革命”,从本质上来讲,并不能脱离“厕所革命”而另立,但在内涵上有别于一般认识。
【小题3】中国的“厕所革命”应如何深入推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