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下面小题。

黄钟·人月圆

倪 瓒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蓬听雨,灯火江村。

注释:倪瓒,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出身富豪之家,元末大动乱初起之时,他突然散尽家财,弃家出走,浪迹于大潮一带。此曲作于其弃家出走之后。
【小题1】依照字数分类来看,这首曲属于___________。
【小题2】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一句似凭空而起,却是全曲枢纽,后面所写,均由此而来。
B.“池塘春草”化用一笔,暗寓诗人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无限伤感。
C.“旧家”三句,忆写故宅的荒凉残败,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愁绪。
D.全曲寓情于景,虽少有凄苦惆怅之词,而凄苦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3】请就“闲身空老”中的“空”字写一段赏析文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19 03:39: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日过蒲圻县。吴孙权置县于蒲圻湖,乃今嘉鱼之境,宋初移治于此。城北青山拔起,竹木森秀,霁色岚光,可画。城南湖白如银、钓车烟艇。有故乡风味。《元和郡县志》云:赤壁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乃周瑜破曹操处,唐蒲圻临江之地析入嘉鱼也。按,江汉间言赤壁者,汉阳、汉川、江夏、嘉鱼,凡五处。黄州乃赤鼻山,非赤壁也。论者指东坡二赋为误,东坡词云“人道周郎赤壁”,则东坡借题发论,原未指定周部赤壁在此也。放翁《赤壁诗》”生子何须似仲谋”,则又袭东坡之舛者。晚宿港口驿。驿在万山中,荒冈断岸,起伏绵亘,水声咽高松、峭石间。兵燹之余,居人窜匿,仅存邮署一椽,土丘且分其半。弥望皆叠峰深林,人踪尽绝。既忧盗,复优虎,徒旅失色。铺兵某者窥余有戒心,因曰:空山无盗,所患者虎耳。宣鸣金,采枯竹朽株,焚之。某等留此不去,相守达旦。余感其意,劳以金。顷之,黑云蔽空,大雨领盆,风震崖谷,屋漏如注。危坐肩舆中,不寐竟夕。

七日,早行。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八日,经云溪驿。寒甚,燃松枝燎衣。晚宿岳州府,天岳山在洞庭湖中,据其,因名焉。初盛唐诗皆曰巴陵域楼,自少陵有“今上岳阳楼”之句,遂颛呼岳阳楼。楼俯有全湖,望君山仅一线,制度闳栎伟,飞檐重栎,雕甍绣拱,非黄鹤楼所及。时烽火才消,疮痍未起,深沟高垒,白骨青磷,凄然满目。楼仅存高栋,无片瓦矣。唐宋以来,骚人迁客对景流连,形于歌咏,流传既众,则眼前好景道不得矣。值春初水涸,洲渚累累,无复汹涌浩瀚之势。

 

(选自乔莱《使粤日记》,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B.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C.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D.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完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放翁:南宋诗人陆游的号,号是人的别称,故又叫“别号”,如苏轼号东坡居士。
C.阳:此指地理方位,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反之,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阴。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高骚》,故后人称诗人为骚人,有时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周瑜打败曹操的赤壁在蒲圻县以西百二十里。宋代属于嘉鱼县。
B.苏东坡在赋、词中误将黄州赤鼻山当作古战场赤壁,放翁的《赤壁诗》又沿袭了苏轼的错误。
C.岳阳楼本名巴陵城楼,杜甫首先在诗中称之为“岳阳楼”,从此这一名称就逐渐流传开来。
D.作为旅行日记,本文在描写沿途风光的同时,还引经据典,对一些历史、地理掌故等进行考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等留此不去,相守达旦。余感其意,劳以金。
(2)值春初水涸,洲渚累累,无复汹涌浩瀚之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陆深
大江①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黄歇穿沙,袁崧筑垒,到处堪唏发②。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②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袁崧曾疏浚黄浦江,“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唏发:晒干头发。这三句写了此地既无水患之来,又无敌寇之侵。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两项( )
A.此词题目就点出了“秋日怀乡”的主旨。上半阕写其家乡上海壮美之景。“大江东去”,用东坡语,亦切上海特点。语意俱新,亦极亲切。怀思之情,此可概见。
B.本词中的景象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景象一样都显得壮阔雄浑。如“襟带”一句写黄浦江吞噬百水,以五湖为襟带的壮阔;“两岸”三句,动静结合写芦花、垂碧之美。
C.东坡说到“一时多少豪杰”,只及周瑜、诸葛亮等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此词认为江海的“渔父”也是豪杰,如此说来,人物与景物俱胜的故乡,怎不令人思念呢?
D.古人写人之清贫,官之清廉,都说是“两袖清风”。“两腋”句,暗含此意。“浮沤”,水上浮泡,古人以喻生灭之易,世事之无常。“闲看浮沤”写出了词人的超旷。
E.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借张翰之典,表达自己尽管思乡,但不会弃官归隐;而本词的“鲈鱼莼菜”是上海的地方美食,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2)本词如何紧扣“怀乡”展开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