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点苍山记

(明)杨慎

自余为僇人①,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之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及至叶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尾,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二月辛酉,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中虚一峡,如排闼然。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中溪与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壬戌,复行入关,至鹤顶寺,松林荫轩,洱波在席,相与趺坐酌酒,时夕阳已沉西,山缺处犹露日影,红黄一线,本细末宽,自山而下,直射洱波。僧曰:“此即鸳浦夕阳也。余波皆碧,独此处日光涌金,有鸳鸯群浴。今则网罟②大密,此景不常然也。”

三月乙酉,缘山麓东行一里,至弘圣寺,有浮图高二百尺,考之野史,为隋文帝时建者。癸巳,北渡两涧,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听。由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闻北冈有元世祖驻跸台,后人屋之。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中溪曰:“此点苍十景之所谓‘晴川秧雨’,者是已,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世传观音大士授记而然。”

己亥,至金榜寺,有崖飞出水面,曰维舟山。徒步而升,见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伎。予曰:“此非点苍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相与订约结社。僮仆于灌莽得一石洞,檐牙户牖,大类人居,中可容二榻,喜不自胜,曰:“此可免结屋之劳矣。”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遵崖壁而南,壁下石窟,有渔家妇子居焉。生事萧条,身无完衣。

问其男子何在,曰:“欠,为官家所系。”其情可悲也。又南至赤文岛,瞑色欲来,辞舟登阁。

(有删改)

(注)①僇(lù)人:有罪之人。②网罟(gǔ):渔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B.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C.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D.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国古代构筑城墙等防御设施并有军队常驻守卫的隘口。古籍中也有称其为塞、关塞、隘塞的。主要由关城、墩台和沟壕等构成。
B.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可专指和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的是佛塔。
C.敕:在古代,指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文中“敕建”的意思就是“皇帝下令建造”。明、清时期也可用于上级对下级的训导。
D.课: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在古代,交税的内容包括赋税、茶税、人头税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总写点苍山胜景,作者从自己遍游名山胜水的经历写起,意在衬托点苍山独特之美。
B.第2段记述了作者与李中溪先生同游点苍山的经历,两人一天之间游历了“龙关晓月”“鸳浦夕阳”二景。
C.第3段描写浮图塔、汝南王碑、晴川秧雨三景,作者或考订古迹,或引用传说,增添了山水的文化内涵。
D.第4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对点苍山胜景的喜爱与不舍之情,以及对石窟中渔家妇子的悲悯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2)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
【小题5】《游点苍山记》与《游褒禅山记》均为以“山”为题材的游记散文,但写法上却有不同。阅读这两篇文章,简要概括其不同的写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9 09:4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蚊对

(明)方孝孺

⑴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①中,童子持翣②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③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④,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⑵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⑶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⑤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注释)①絺(chī帷):细葛布蚊帐 ②翣(shà):扇子 ③噆:叮、咬④勃郁:风吹烟回旋的样子  ⑤盬(gǔ):吸饮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
①而天之太固也 (_____)②乘其同类之间而之(__________)
【小题2】对“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况且它们是异类,随便防范一下,又怎么会被人类所害呢?
B.况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它们又怎么能害人呢?
C.并且且它们是异类,随便防范一下,又怎么会为人类所害呢?
D.而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谁能害怕它们呢?
【小题3】第⑶段画线句中间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小题4】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人”比作蚊子,说明“人”与蚊子一样冷酷无情,令人讨厌。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
D.本文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读来酣畅淋漓。
【小题5】本文最后句主要采用__________描写,其效果是:_________

同类题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拽梯郎君祠记
顾炎武
忠臣义士,性也,非慕其名而为之。名者,国家之所以报忠臣义士也。报之而不得其名,于是姑以其事名之,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而若人之心何慕焉,何憾焉。平原君朱建之子骂单于而死,而史不著其名;田横之二客自刭以从其主,而史并亡其姓。录其名者而遗其晦者,非所以为劝也。
余过昌黎,其东门有拽梯郎君祠,云:方东兵之入遵化,薄京师,下永平而攻昌黎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是时昌黎知县左应选与其士民婴城固守,而敌攻东门甚急。是人者为敌舁云梯至城下,登者数人将上矣,乃拽而覆之,其帅磔诸城下。积六日不拔,引兵退,城得以全。事闻,天子立擢昌黎知县为山东按察司佥事,丞以下迁职有差。又四年,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而杨公曰:“是拽梯者,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特。”乃请旨封为拽梯郎,为之立祠。
呜呼!吾见今日亡城覆军之下,其被俘者,虽以贵介之子,弦诵之士,且为刈薪刍、拾马矢不堪其苦,而死于道路者何限也。而郎君独以其事著。吾又闻奢寅之攻成都也,一铳手在贼梯上,得间向城中言曰:“我良民也,贼以铁锁系我守梯,我仰天发铳,未尝向官军也,今夜贼饮必醉,可来救我。”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若然,忠臣义士岂非本于天性者乎?
郎君之祠且二十余年,而幸得不毁,不为之记,无以传后。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故以其言书之。
【注】①明朝崇祯三年,清兵入侵关内,直扑昌黎,遭到昌黎军民的英勇抵抗。东兵,即指清军。  ②明朝末年在西南地区叛乱的彝族将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 劝:勉励
B.方东兵之入遵化,薄京师 薄:依附
C.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特 特:杰出
D.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  亲:亲历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忠臣义士做出壮举是出自天性,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声。名誉是国家用来
回报忠臣义士的,如果不知道忠臣义士的名字,就用他们的事迹来命名。
B.文中的拽梯郎君,在被清军俘虏后,不甘奴役,奋起反抗,最后英勇牺牲。因为他
的姓名已不可考,所以,人们就用他的事迹代指他,表彰他的忠勇之举。
C.作者见过许多被俘虏的官宦子弟、秀才举子,忍辱偷生,为敌兵砍柴草、拾马粪,
直至不能忍受困苦而死在路途之中,这些人与拽梯郎君形成了鲜明对比。
D.有个叫张庄临的年轻人,在被俘虏后,充当敌人的火铳手,他总是朝天施放火铳,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
(2)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
【小题4】简要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曰:“古君子也。”置第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生抗疏直之。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非也。人臣觐君,服视其品秩,於御史何居?”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一变。
成化初,改中州提学。倖奄汪直巡视郡国,都御史以下咸匍匐趋拜,先生独长揖。直怒曰:“尔何官,敢尔?”先生曰:“提学。”愈怒曰:“提学宁大于都御史耶?”先生曰:“提学宗主斯文,为士子表率,不可与都御史比。”直既慑其气岸,又诸生集门外,知不可犯,改容谢曰:“先生无公务相关,自后不必来。”先生徐步而出。
归奔母丧。丧毕,除广东布政使。肇庆大水,先生上灾伤状,不待报,辄发粟赈之。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眷乃诬先生党比属官,上怒,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共鞫。两人欲文致之,谓吏张褧者,先生所黜,必恨先生,使之为诬。褧曰:“死即死耳,不敢以私恨陷正人也。”爰书入,诏锦衣官逮问,士民数万人夹舟而哭。至南昌,疾作,卒於石亭寺,年五十八。友人张元祯殓以疏綌,或咎其薄,元祯曰:“公平生清苦,殓以时服,公志也。”张褧乃上言:“臣本小吏,以诖误触法,为选罢黜,实臣自取。眷妄意臣必憾选,以厚贿啗臣,令扶同陷选。眷知臣不可利诱,嗾行等逮臣于理,弥日拷掠,身无完肤。臣甘罪籲天,终无异口。行等乃依傍眷语,以欺天听。选刚不受辱,旬日而殂。君门万里,孰谅其冤?奏入不报,第以他事,罢眷镇守。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节)
(注)爱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勤惰   课:督促
B.改容曰   谢:辞别
C.或其薄   咎:责备
D.以厚贿啗臣 贿:财物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选以监察御史身份巡查江西,还没有依法裁处官吏,当地的贪官污吏就主动辞去官职。
B.汪直来到中州,都御史以下官吏无不匍匐趋拜,唯独陈选不畏怯他的势威,仅行长揖之礼。
C.肇庆遭遇水灾,陈选急民之所急,将灾情上报朝廷,没等批复下达,就开仓放粮账济灾民。
D.韦眷等人利用张的供词,将陈选迫害致死;陈选死后,张上书朝廷,为陈选鸣冤叫屈。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
(2)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
【小题4】请根据文章第一段内容,概括陈选在为官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