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嵇先生鑘 [明]张大复
①庆符令嵇先生鑘,清强有守。
②初试如皋,以盐使者牒,掣监仪真。故事:掣者至,燕饮月余,箧肥乃去,则藉手报使者。先生往还才六日,徒手归报。御史面誉之,心衔之矣。
③遂改知安乡。人或尤之,先生曰:“吾少贫。吾母以缝纫衣我。挟策诣熟,线溪①新故也。后婚,当亲迎。念所著履故敝,假他鲜履著之。吾父见,让曰:‘若耻履敝,吾耻耻敝履者。’遽解去,蹑故履往。吾失欢上官以归,故履尚在也。”
④嗟夫!世固有为令抗御史者,自遂其性为务,至有上官所不能堪。名高耳!嵇先生不易其志,抗御史之所不言,人莫闻知。故足重也。后补庆符,年五十七,诡引年律②以老。
⑤陶会稽曰:“先生尝云‘令威威所事也。监司部刺史,持法诇③刺以威我,故威吾所威者。五达之市,三户之校,心评口誓,其为监司部刺史多乎哉!令谨事吾民,不胜事也,其曷敢不威?’予读其言凛凛矣!”
⑥再补庆符,行京口,舟几覆。有巨艘拯之。其人曰:“如皋令君耶?”以其徒拜樯下。曰:“德公无以报,天乃假此手于此!”
⑦斯非自威之取效也哉?
(注)①线溪:针脚。 ②年律:年岁。 ③诇:侦察、刺探。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故事:掣至者,燕饮月余()(2)线溪新故也()
(3)名高耳()(4)行京口()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盐使者牒子之道,移之官理
B.箧肥去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知尔丑
C.有巨艘拯,能以足音辨人
D.世固有令抗御史者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小题3】(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耻履敝,吾耻耻敝履者
(2)德公无以报,天乃假此手于此
【小题4】根据文意,“刺史之威”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自威”源于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5】本文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嵇先生的形象,请择其一种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7-14 09:1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报刘一丈书   宗臣(明)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钟基译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B.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C.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D.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又称“名刺”“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官场套交情、拉关系常用,新春拜年时也会“望门投刺”。
B.南面:坐南朝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
C.相公:既是旧时妻子对丈夫的敬称,又用于对富贵人家子弟或年少之人的敬称,也有如本文的意思,指丞相。
D.伏腊:伏日与腊日,夏祭曰伏,冬祭曰腊,同时也是两个佳节。“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冬季十二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长者来信提到的为官须知的两点告诫深有感触。对这两点告诫,作者表面上自责不足,实际上是为后文讽刺时弊做铺垫。
B.本文通过对客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再现了客者费尽心机、奴颜婢膝,自始至终毫无羞耻心的丑陋形象。
C.本文的讽刺力量不仅来自对奴颜婢膝的客者、敲诈勒索的门者、故作姿态的主者的生动的描绘,还来自精当的议论和有力的反问。
D.客者召见前低三下四,召见后得意忘形,前后对比,判若两人,反映出当时官场所谓“上下相孚”实际是权钱交易的结果。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2)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英烈夫人祠记
去扬州西北三十里有得胜山,故韩蕲王讳世忠破金兵处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谓之异娼庙。内供英烈夫人戎装像,旌旗,剑印,其位曰“英烈杨国夫人五军都督梁”。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梁氏异之,询左右,知是独擒方腊之韩校尉也。梁氏乃自赎以妾之。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逆。傅等恐惧。梁氏与子亮时在临安,为傅所质,防守严密。太后用平章事朱胜非计欲召四方勤王。胜非谓傅曰:“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于是太后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速其勤王。即领命,梁氏疾驱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面陈临安虚实利害,固言必勤王者三。世忠挥军急进,乱乃平。高宗复辟,梁氏以殊勋进护国夫人。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于淮市三日,函其首以报北国,金帝命悬于都门。兀术闻之,感其忠勇,敛梁氏遗体,遗世忠。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恸。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英烈杨国夫人”。立祠。
(选自《英烈夫人祠记》,有则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B.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C.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D.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虽有降低,但还是一直作为高级军官的称号。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的,亦称“改元”。
C.勤王,指为王事尽力;也指君王有难,而臣下发兵救援君王,文中即为此意。
D.丁卯,在文中属于干支纪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京口的酒席上,韩世忠在众人中显得格外威武,不同于其他参加宴会的官员,后来韩世忠就为梁氏赎身并娶她为妾。
B.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谋反,囚禁了宋高宗,改年号为明受。当时韩世忠在秀州,认为兵力不够而没有进攻临安叛军。
C.太后为了能够安抚韩世忠,让他出兵救驾,封梁氏为安国夫人;宋高宗在韩世忠平定叛乱后重新恢复了帝位,因梁氏勤王有功,封她为护国夫人。
D.梁氏在山阳、宿迁两地多次与金兵交战,全部取得胜利,思想上有些松懈轻敌,在一次率轻骑攻取金兵粮道时,遭遇埋伏遇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
(2)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试笔说

明方孝孺

①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分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①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②他日,友人至。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诘其用,则纪钱粟货利卑猥事,不稍惜,视之与里巷所为偏欹软恶者等。不知其为美也。吾闻而叹之。友人曰:“子何叹之细也?以余用斯笔也而违其任,余则有过矣。虽然,世之用人者得无有甚于余之用笔者乎?笔易为也,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职也。今夫所谓贤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难,生而不夭死、不疾病、获全其美也,尤难。然而用之者不任之以立政教、修纪法、居庙朝、治海内,而卑位冗职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弃之,且加不胜之法焉者亦众矣。不彼之叹而于笔焉,惜是尚为知类也哉?”

③吾愧乎其言,谓之曰:“笔吾所任也,故吾知爱而叹之。任人非吾事也,吾其敢僭而叹乎?若姑修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叹而吾之疑邪?”

(注)①洎(jì):浸润,这里指润色。

【小题1】第①段“吾”“爱之不忍妄用”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认为不爱惜善笔只是小事。
B.友人对“吾”的叹惜不以为然。
C.友人发现没把握好用笔的尺度。
D.友人承认自己用笔不当的过错。
【小题3】友人认为“世之用人者有甚于余之用笔者”的理由是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反问直接反驳友人的话,语气强烈。
B.照应首段“吾居乎乡”,自谦而留有余地。
C.以自己的不敢“僭而叹”衬托出友人的慷慨直言。
D.有自嘲、有暗讽,引出下文“人才如何自处”的思考。
【小题5】本文以用笔喻人,比喻是否贴切?请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