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六朝之末,衰飒甚矣。然其偶俪颇切,音响稍谐,一变而雄,遂为唐始,再加整粟,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权舆①于三谢,橐钥②于陈隋也。诗至大历高岑王李之徒号为已盛然才情所发偶与境会了不自知其堕者。至“百年强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便是长庆以后手段。
(节选自王世贞《艺苑卮言》)
【注】①权舆:萌芽。  ②橐钥:生发,化育。喻指本源。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文中的“长庆”指____________(人名)
【小题3】作者在这段话中对文学持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4 12:04: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医 原
【明】方孝孺
医之为术,其说之至粹而出于古者,莫过《素问》《难经》,述阴阳气运之理,辨形体荣卫之原,以明养生治疾之道。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书岂足以尽其意乎?后之学者,不能求其为书之意,而泥其说。甚者弃书不省,而惟攻乎浅陋拘阂之方书。   
人之耳目、手足均也,脉络、血气、筋骨均也,而其变之乖殊若此,医岂易言乎?药岂易用乎?其病在乎心也,而药其肺;在乎寒也,而以为热;病乎实也,而以为虚。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昔者贵人有疾,而天方不雨,医来治者以十数,皆莫效。最后一人至,脉已,则以指计甲子,曰:“某夕天必雨。”竟出,不言治疾之方。贵人疑之,曰:“岂谓吾疾不可为邪,何言雨而不及药我也?”已而,夕果雨,贵人喜,起而行乎庭。达旦,疾若脱去。明日,后至之医来谒,贵人喜,且问曰:“先生前日脉疾而言雨,今得雨而果瘳,何也?”医对曰:“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药而愈邪”若是医者,可谓得其道矣。方书之所具,成说之所有,夫人皆能用也。求之于言语之外,而得其所不言之意,非奇士其孰能之?
始余闻四明有世医邵君真斋,善为方,视人疾以为不可治者必不治,而所治必取奇效,心窃识之。今年,真斋过余,坐而与之语,畏慎恭悫,不妄有所称引,而于察脉用药,信乎无所苟,余益信服之。生民之疾多矣,不度可否,以身试之,而无所成相踵。其有如真斋之不苟用而必成功者乎?苟难乎其人,则余于真斋不宜无说也,作《医原》以赠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辨形体荣卫之原   原:探究。
B.甚者弃书不省 省:省察。
C.今得雨而果瘳,何也?   瘳:痊愈。
D.竟出,不言治疾之方   竟:完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医来治者以十数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则以指计甲子  则告诉不许
C.起而行乎庭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非奇士其孰能之 其可忽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推究医道,阐明“书不尽意”,故不可拘泥成说,而应默会于心,根据实情,严肃认真,灵活制变的道理。
B.文章肯定古代医书的作用,认为那是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对不研究医学理论只关注浅陋偏僻的药方汤剂的现象表示否定。
C.本文是写给四明名医邵真斋的。作者与之相见,恭敬有加,十分诚实,不敢随便引经据典,表现出对邵真斋高超医术钦佩有加。
D.文中引述“贵人有疾”的传奇故事,旨在具体说明得道之医,神乎其技,贵在求乎言语之外而得不言之意。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2) 生民之疾多矣,不度可否,以身试之,而无所成相踵。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 侯 之 疾 以 忧 得 之 然 私 计 君 侯 忠 且 仁 所 忧 者 民 耳 以 旱 而 忧 以雨 而 瘳 理 固 然 也 何 待 药 而 愈 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
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
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
(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B.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C.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D.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院”,元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被朱元璋废除。
B.“洪武元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秦始皇。
C.“圹志”,“圹” 堑穴也,即“墓穴”,“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D.“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亮祖作战勇悍。徐达等围攻建康,朱亮祖突围,使常遇春被创而还,令徐达手下诸将不敢出战。
B.朱亮祖战功卓著。朱亮祖曾俘获同佥元帅,在克崇安、下天台、取广东、平广西等战斗中立下战功。
C.朱亮祖得到太祖赏识。朱亮祖在洪武三年被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虽被杀,但死后仍以侯礼葬。
D.朱亮祖不得善终。朱亮祖因在伐蜀中曾擅杀军校等不法行为被揭发,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
(2)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湄丘草亭记

明邢宥

文昌东昆港之北湄,有丘狭而长若埭者,延亘六七里,内藏一丘,隆然深秀,外夹平畴,邢氏居之,逮今十余世为斯丘之主。

丘主人之孙宥,拜官南台,不俟老而致其事。既还故土,喜初志,乃伐丘之树为楹,斫丘之竹为椽,筑丘之土为墙,又剪丘之茅以苫盖之,作亭一间于旧居之前,匾之曰“湄丘草亭”。客至即之茶,客退则亭虚而静。春风秋月,冬暖夏凉,野树垂阴乎前后,梅竹桑麻交翠乎左右。亭主人俯仰瞻盼其间,意方有适,则检床头残简,或唤瓮底新醅,且研且酌,探颐陶情以消闲旷。兴发则扶筇曳履,从一二童子徐步以出。或登丘隅,或临水湄,望浮云而觇飞鸟,观新涨而玩游鳞,心目以豁,志趣以舒,兴尽还乎亭。神疲力倦,则隐郭几以懒癖,卧陶窗以遂黑甜。出而还,立而坐,睡而起,油油然率从意适,无所羁绊。以乐馀生,志意颇足,不知旁之人以为何如。

亭荫草,非自矫也,取蔽风雨,草于瓦也。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吾将散吾情,故作湄丘之草亭。吾将漫吾游,是以合水与山以名吾所居之丘。谓吾丘无平泉绿野之侈,亭不似休体熙熙之雅,不足以乐,是未知吾之所以乐也。吾之乐,盖将拉无怀氏之民而友之,相与游乎太古。否则愿田舍翁揖而进之,共作农谈,不爱见乎车马客与之话时事也。丘宜乎约,亭宜乎朴,不宜侈且雅也。雅吾不为,侈吾不能也。

成化甲午夏四月吉湄丘记。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还故土,喜初志 遂:顺遂
B.客至即之茶   延:招待
C.则隐郭几以懒癖 徇:顺从
D.草于瓦也     易:变换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作亭一间于旧居之前    尝问天下疾恶者
B.兴尽还乎亭   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C.亭荫草,非自矫也 处涸辙犹欢
D.谓吾丘无平泉绿野之侈若知我不降明 知我不降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愿田舍翁握而进之”中的“拇”为古代礼仪。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以招手示意为主。
B.第二段在写建亭时提到了“楹”和“匾”“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即“对联”。“匾”则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
C.“卧陶窗以遂黑甜”一句中,“陶窗”暗用陶渊明诗文。陶渊明诗文中常有“倚窗”的行为,如“倚南窗以寄傲”,邢宥借“陶窗”表达闲适之情。
D.结尾段“四月吉”中的“吉”,指“朔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农历每月十五称“望”,“朔日”的前一天称“晦”。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B.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C.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D.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湄丘草亭的由来,描写湄丘草亭的胜景,展现了作者的游玩之乐,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作者未老而辞官,修亭以安享生活,详细地叙述了游玩的快乐,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与追求。
C.对于别人批评自己的亭子不华丽不雅致,作者并不反对,只是不刻意去追求奢侈和雅趣,表现了作者纯朴自然的性情。
D.作者指出自己的真正乐趣是与田舍翁交流,而不喜与“无怀氏之民”及“车马客”为伍。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邢氏居之,逮今十余世为斯丘之主。
(2)兴发则扶筇曳履,从一二童子徐步以出。
(3)吾将漫吾游,是以合水与山以名吾所居之丘。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夏梅说

明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侯。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①,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 在告:官员在家休息。
【小题1】“说”是一种文体,初中学过同类文章,如__________(作者)的《爱莲说》。
【小题2】文中最能表现夏梅可贵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一段中:“极热”指的是_____,“冷极”指的是_____。
【小题4】对“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世间原本有些人,固然身处寒冷的时节,偏远的地方,但把名利和权势也带到了那里。
B.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名利和权势仍在手里。
C.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倍受冷落,而表面上仍然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D.这世间有些人,原本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又重新获得了名利和权势。
【小题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请对本文的写作思路作简要评析。
【小题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们在冬季争相赏梅是因为仰慕梅花傲霜斗雪的风骨。
B.作者写盛夏时节,梅树“花实俱往”,更显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孤傲。
C.从文章内容推断,张谓《官舍早梅》诗中所描写的应是仲春时节的梅花。
D.作者为了表达对董崇相的情谊,请朋友作诗唱和,并画夏梅图赠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