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
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
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
(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B.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C.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D.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院”,元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被朱元璋废除。
B.“洪武元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秦始皇。
C.“圹志”,“圹” 堑穴也,即“墓穴”,“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D.“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亮祖作战勇悍。徐达等围攻建康,朱亮祖突围,使常遇春被创而还,令徐达手下诸将不敢出战。
B.朱亮祖战功卓著。朱亮祖曾俘获同佥元帅,在克崇安、下天台、取广东、平广西等战斗中立下战功。
C.朱亮祖得到太祖赏识。朱亮祖在洪武三年被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虽被杀,但死后仍以侯礼葬。
D.朱亮祖不得善终。朱亮祖因在伐蜀中曾擅杀军校等不法行为被揭发,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
(2)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31 08:46: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老仆死而葬于城北之金家桥,其主人为志其墓而铭之,曰:老仆名尚。十八岁事予祖太常公。方司徒公之少而应秀才试,以及举孝廉,登进士第,老仆皆身从之。司徒公仕,而西抵秦凉之塞,南按黔方,北尽黄花、居庸边镇上,老仆又皆从。司徒公尝道经华山,攀崖悬洞而陟其巅,老仆则手挽铁索从焉。华山老道士,年百八十岁矣,谓司徒公日:“公,贵人也。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过此可耄耋。此仆,当济公于难者也,幸善视之!”然老仆不事事。司徒公尝遣视南商之墅,久之,所司皆荒失。命人迹之,则老仆自携琵琶,与一妇人饮于鹿邑之城门楼。司徒公怒,斥之,不使近。戊辰,赴官京师,老仆固请从,至艇暑酣饮于城隍市;司徒公朝所命,老仆暮归,醉而尽忘之。司徒公怒而骂,老则倚壁而鼾,鼾声与司徒公之骂声更相间也。积二岁余,以为常。司徒公为乌丞棚所构,下狱,顾谓诸仆曰:“尔皆衣食我,今谁当从乎?”老仆涕泣拜于堂下。司徒公熟视曰:“嘻,尔岂其人邪?”’老仆前曰:‘‘主人盛时,安所事老仆;老仆亦酣醉耳。今老仆且先犬马死.主人又患难,岂尚不尽心力?主人不忆老道士言乎?”自此不饮酒,不与其家相通,从司徒公于狱者七年。初,燕女有姚氏者,数嫁不终,饶于财。每曰:“我当嫁官人耳。”老仆乃伪为官人,娶之。日取其财易酒食,交欢诸缇校者,故得始终不及于难。后姚氏察知其为.大哭,骂老仆,以手提其耳,啮其面,面上痕常满。及司徒公出视师,乃以老仆为军官,冠将军冠,服将军服,以见姚氏,姚氏则大喜。老仆入谢司徒公日:“老仆嗜饮适,今七年不饮酒,此后愿日夜倍饮酒以偿之。”久之,饮酒积病,遂以死,年五十七。老仆有四子,其次尝犯军法,当死,诸大帅从善等,罗拜司徒公日:“非愿公绌法,乃军中欲请之以劝忠义也。”当是时,郭老仆之名播雨河云。铭曰:汝,士大夫师,而乃居于奴!奴乎奴乎,奴尚则有,士大夫卒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B.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C.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D.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耄”指的是七八十岁的年纪,“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文中的“耄耋”是高龄、高寿的意思。
C.古人常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来纪年,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文中的“戊辰年”,是干支纪年。
D.古代的墓成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老仆忠于主人。陪同司徒公参加科举和各处任职;司徒公入狱后,郭老仆一直陪伴并戒酒长达七年之久直至司徒公出狱。
B.郭老仆非常好酒,看管南辅这墅,自带琵琶,同妇人在鹿邑的城门楼下饮酒;跟随司徒公在京师时,天天在城隍市喝酒;五十七岁去世也跟他嗜酒有莫大关系。
C.郭老仆为救主人,谎称官人,迎娶富婆。为营救司徒公出狱,他谎称自己是官人,娶了富有的燕女姚氏,并用姚氏的钱去结交那些“缇校”,终于从狱中救出了司徒公。
D.郭老仆虽为奴仆,他的“忠义”之名远播。他的二儿子曾触犯军法被判死刑,但为劝勉众人忠义之故,许多将领都替他求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仆,当济公于难者也,幸善视之!
(2)司徒公为乌丞棚所构,下狱,顾谓诸仆曰:“尔皆衣食我,今谁当从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章叟讳文,字简甫,后以字行。其先自闽徙而为吾吴之长洲人。赵宋时,已负善书名,兼工镌刻,而叟之大父昶、父浩尤著,至叟则益著。
叟生而美须眉,善谈笑,动止标举有儒者风。宁庶人”国豫章,慕叟能而罗致邸中,与故知名士唐伯虎、谢思忠借。伯虎觉其意,佯清狂不慧以免。而庶人卒谋反,挟叟与思忠从行,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裸袒二千里,而归谒其父,相抱哭。时叟年仅三十,自是其艺益高,资亦小裕。盖又十年,而复游豫章时,朱邱诸王孙故无恙。素闻叟名,延至为上客。变饮醉间,游庶人故宫,徙倚叹息,歌《黍离》之章,作羊县恸而后返。
吾郡文待诏微明,名书家也,而所书石,非叟刻石,不快。待诏每日:“吾不能如钟成侯、戴居士,手自登石。章生非吾茅绍之耶?”绍之者,赵文敏客也。而是时,祝京兆希哲、王太学履吉、陈太学复甫、彭征士孔嘉有所书,赤必属之叟。变他所墓刻,华氏《真赏斋帖》、陆氏《怀素自叙》、孙氏太清楼右军《十七帖),其能夺古人精魄如生动,即拓者赝古得善价,而其人莫辨也。而故分宜“相欲登肃帝所赐制书,札谕于石,而聘变往,留相邸四岁而后归。分宜败,邱客无得免者,于变略不濡。人谓叟善为客,往客宁庶人不死,今客分宜相复不濡。叟笑日:“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与孔嘉远矣。待诏故辞宁庶人聘者也,孔嘉则辞分宜相聘者电。”
叟性好客,虽一室,亦必洁治庋,置图籍彝鼎之属。客至相与摩娑,小时则呼茗,茗已呼酒,酒至命炙。诸贤士大夫如待诏辈磬折而入委巷,不避也。叟好客,且时时从博徒游,所得责随手散尽,至卒而不能具丧礼。其明年仲子藻为人傭书,强自力以倡其伯季,葬叟于武丘乡采字圩祖茔,盖万历甲戌之三月也。
(选自《弇州山人续稿》,有删节)
注:①宁庶人:指宁献王;②分宜:严嵩别号。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为上客   延:延请
B.亦必之叟   属:请托
C.亦必洁庋   治:研究
D.至卒而不能丧礼 具:备办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章简甫的祖辈从福建迁到苏州,以擅长书法著称,并工于雕刻,他的伯父章昶及父亲章浩尤为著名。
B.宁献王仰慕章简甫的才能,把他招募到府邸中,与知名人士唐伯虎、谢思忠等人一起做事。
C.章简甫常为文徽明刻帖,文徽明是著名书画家,书写文字要刻石时,若不是章简甫刻石便会感到不快。
D.章简甫生性好客,不重钱财,又不拘小节,许多贤士大夫都很乐意和他交往。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
(2)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与孔嘉远矣。
【小题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章简甫的?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子集注序

明谈恺

欧阳文忠公撰《四库书目》,言《孙子》注二十余家。予所见仅此:汉有曹操,唐有杜牧、李筌、陈皞、孟氏、贾林、杜佑,宋有张预、梅尧臣、王皙、何氏。诸家多托之空言,而曹操则见之行事者也操尝别为《新书》,诸将征伐,即以《新书》授之,从者胜,违者负。今《新书》不传,见于《李卫公问答》者,机权应变实本之《孙子》。注多隐辞,引而不发。操之所以如鬼也。杜牧《自序》云:“孙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有败,勘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予解犹盘中走丸,横斜曲直,计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知丸不能出于盘也。”牧未尝用兵,观其与时宰论兵二书,谓尚古兵柄本出儒术,援古证今,若绳裁刀解。陈皞注多指谪杜之谬误。人各有见,未必为樊川(1)也。李筌注依《太乙遁甲》,杂引诸史以证《太乙遁甲》,与今所存书往往不同。意古书散逸久矣,孟氏、贾林、杜佑,即唐纪燮所集者。张预取历代名将用兵制胜合《孙子》者,编次为传,于《孙子》多所发明。梅尧臣注,文忠公谓其当与“三家”并传,晦翁(2)有定论矣。孟氏、贾林、王皙、何氏,虽言人人,而皆于观者有所裨益。此注之所以集也。

夫兵,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者也。然不素习承平之时,姑试于有事之日,吾不知其可也。故生而悬弧(3),长而习射,冬而讲武,凡人所当知者也。诗云:“文武吉甫(4),万邦为宪。”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又曰:“我战则克。”圣人之所以教者也。余夙有四方之志,每涉猎群书,而尤嗜《孙子》。《孙子》上谋而后攻,“修道而保法”;论将则曰:“仁”“智”“信”“勇”“严”,与孔子合。至于战守、攻围之道,批抗、捣虚之术,山林、险阻之势,料敌、用间之谋,不毕具。其它韬钤机略,孰能过之?然其言约而,近而远,未易窥测。今观诸家所注,或本隐以之显,或由粗而识精,或援史而证之以事,或因言而实之以人,于是《孙子》之微词奥义彰彰明矣。故曰《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旨哉言乎

予奉命督军虔台,进武弁及生儒问之,无有知是书者。故授之以梓,以广其传

(节选自《十一家注孙子》)

注释:1樊川:杜牧,号樊川居士。2晦翁:朱熹,号晦庵,晚称晦翁。3悬弧: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则于门左挂弓一张。4吉甫:人名,尹吉甫,有文德武功。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必为樊川也   病:毛病,缺点
B.虽言人人 殊:特别
C.不毕具 靡:没有
D.然其言约而     该:完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见于《李卫公问答》者   姑试于有事之日
B.注多隐辞 勘事迹
C.知丸不能出于盘也 凡人所当知者也
D.计临时 然不素习承平之时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尝别为《新书》,诸将征伐,即以《新书》授之,从者胜,违者负。
曹操曾另外写成《新书》,手下将领外出征战时,就送一本《新书》给他,将领如果按《新书》做了就胜利,违背了就失败。
B.观其与时宰论兵二书,谓尚古兵柄本出儒术,援古证今,若绳裁刀解。
阅读他和当时宰相讨论军事的两本书,说上古的军事思想原本出自儒学,援引古事来证明今事,像用绳墨量裁用刀划解一样清楚。
C.张预取历代名将用兵制胜合《孙子》者,编次为传,于《孙子》多所发明。
张预选取在带兵打仗获胜方面迎合《孙子》观点的历代名将,依次给他们编写传略,在研究《孙子》上多有发明创造。
D.故曰《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旨哉言乎。
所以说,《孙子》十三篇文章,不只是军人的基本用书,文人也应当尽心学习,这句话有深厚的意旨啊。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诸家多托之空言,而曹操则见之行事者也。
②故授之以梓,以广其传。
【小题5】简要概括文中所说的《孙子》十一家注中曹操、陈皞、李筌这三家注的特点。
【小题6】请结合文意说说“《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