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湄丘草亭记

[明]邢宥

文昌东昆港之北湄,有丘狭而长若埭者,延亘六七里,内藏一丘,隆然深秀,外夹平畴,邢氏居之,逮今十余世为斯丘之主。

丘主人之孙宥,拜官南台,不俟老而致其事。既还故土,喜初志,乃伐丘之树为楹,斫丘之竹为椽,筑丘之土为墙,又剪丘之茅以苫盖之,作亭一间于旧居之前,匾之曰“湄丘草亭”。客至即之茶,客退则亭虚而静。春风秋月,冬暖夏凉,野树垂阴乎前后,梅竹桑麻交翠乎左右。亭主人俯仰瞻盼其间,意方有适,则检床头残简,或唤瓮底新醅,且研且酌,探颐陶情以消闲旷。兴发则扶筇曳履,从一二童子徐步以出。或登丘隅,或临水湄,望浮云而觇飞鸟,观新涨而玩游鳞,心目以豁,志趣以舒,兴尽还乎亭。神疲力倦,则隐郭几以懒癖,卧陶窗以遂黑甜。出而还,立而坐,睡而起,油油然率从意适,无所羁绊。以乐馀生,志意颇足,不知旁之人以为何如。

亭荫草,非自矫也,取蔽风雨,草于瓦也。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吾将散吾情,故作湄丘之草亭。吾将漫吾游,是以合水与山以名吾所居之丘。谓吾丘无平泉绿野之侈,亭不似休体熙熙之雅,不足以乐,是未知吾之所以乐也。吾之乐,盖将拉无怀氏之民而友之,相与游乎太古。否则愿田舍翁揖而进之,共作农谈,不爱见乎车马客与之话时事也。丘宜乎约,亭宜乎朴,不宜侈且雅也。雅吾不为,侈吾不能也。

成化甲午夏四月吉湄丘记。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还故土,喜初志 遂:顺遂
B.客至即之茶   延:招待
C.则隐郭几以懒癖 徇:顺从
D.草于瓦也     易:变换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作亭一间于旧居之前    尝问天下疾恶者
B.兴尽还乎亭   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C.亭荫草,非自矫也 处涸辙犹欢
D.谓吾丘无平泉绿野之侈若知我不降明 知我不降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愿田舍翁握而进之”中的“拇”为古代礼仪。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以招手示意为主。
B.第二段在写建亭时提到了“楹”和“匾”“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即“对联”。“匾”则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
C.“卧陶窗以遂黑甜”一句中,“陶窗”暗用陶渊明诗文。陶渊明诗文中常有“倚窗”的行为,如“倚南窗以寄傲”,邢宥借“陶窗”表达闲适之情。
D.结尾段“四月吉”中的“吉”,指“朔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农历每月十五称“望”,“朔日”的前一天称“晦”。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B.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C.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D.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湄丘草亭的由来,描写湄丘草亭的胜景,展现了作者的游玩之乐,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作者未老而辞官,修亭以安享生活,详细地叙述了游玩的快乐,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与追求。
C.对于别人批评自己的亭子不华丽不雅致,作者并不反对,只是不刻意去追求奢侈和雅趣,表现了作者纯朴自然的性情。
D.作者指出自己的真正乐趣是与田舍翁交流,而不喜与“无怀氏之民”及“车马客”为伍。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邢氏居之,逮今十余世为斯丘之主。
(2)兴发则扶筇曳履,从一二童子徐步以出。
(3)吾将漫吾游,是以合水与山以名吾所居之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22 06:49: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水浒传》序
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一日如此,三万六千日何有?以此思忧,竟何所得乐矣?
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
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然亦何曾多得。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
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舍下门临大河,嘉树有荫,为吾友行立蹲坐处也。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仅老婢四人,其余凡畜童子大小十有余人,便于驰走迎送,传接简帖也。舍下童婢稍闲,便课其缚帚织席——缚帚所以扫地,织席供吾友坐也。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然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大率日以六七人来为常矣。
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
吾友既皆绣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有时亦思集成一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
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拈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恣,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呜乎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东都施耐庵序。
【注】本序相传为金圣叹所作。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 理:料理
B.便课其缚帚织席     课:督促
C.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     毕:全都
D.其所发明,四方可遇 遇:碰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积而有之之谓     句读之不知
B.某甲于今若干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非但安分,亦以路遥 故为之文以志
D.吾友读之而乐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日常生活起居的小事讲起,感慨时光匆匆,生活单调,感觉人生无甚乐趣, 并为过往难留而心痛不已。
B.作者与朋友以饮酒、闲谈为乐,谈话内容不涉及国家政治,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但因所谈传闻无法被证实,所以让作者觉得是浪费口舌。
C.《水浒传》多是作者在朋友散去后写着玩的,还有一半是没有朋友来的时候写的。但因构思已久,所以不必苦思冥想,总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写作的灵感。
D.这篇序写得含蓄、隐晦,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水浒传》的内容。作者用表面的闲适散淡,掩盖《水浒传》的真实写作意图,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写这本书的用意。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所 发 之 言 不 求 惊 人 人 亦 不 惊 未 尝 不 欲 人 解 而 人 卒 亦 不 能解 者 事 在 性 情 之 际 世 人 多 忙 未 曾 尝 闻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
(2)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日过蒲圻县。吴孙权置县于蒲圻湖,乃今嘉鱼之境,宋初移治于此。城北青山拔起,竹木森秀,霁色岚光,可画。城南湖白如银、钓车烟艇。有故乡风味。《元和郡县志》云:赤壁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乃周瑜破曹操处,唐蒲圻临江之地析入嘉鱼也。按,江汉间言赤壁者,汉阳、汉川、江夏、嘉鱼,凡五处。黄州乃赤鼻山,非赤壁也。论者指东坡二赋为误,东坡词云“人道周郎赤壁”,则东坡借题发论,原未指定周部赤壁在此也。放翁《赤壁诗》”生子何须似仲谋”,则又袭东坡之舛者。晚宿港口驿。驿在万山中,荒冈断岸,起伏绵亘,水声咽高松、峭石间。兵燹之余,居人窜匿,仅存邮署一椽,土丘且分其半。弥望皆叠峰深林,人踪尽绝。既忧盗,复优虎,徒旅失色。铺兵某者窥余有戒心,因曰:空山无盗,所患者虎耳。宣鸣金,采枯竹朽株,焚之。某等留此不去,相守达旦。余感其意,劳以金。顷之,黑云蔽空,大雨领盆,风震崖谷,屋漏如注。危坐肩舆中,不寐竟夕。

七日,早行。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八日,经云溪驿。寒甚,燃松枝燎衣。晚宿岳州府,天岳山在洞庭湖中,据其,因名焉。初盛唐诗皆曰巴陵域楼,自少陵有“今上岳阳楼”之句,遂颛呼岳阳楼。楼俯有全湖,望君山仅一线,制度闳栎伟,飞檐重栎,雕甍绣拱,非黄鹤楼所及。时烽火才消,疮痍未起,深沟高垒,白骨青磷,凄然满目。楼仅存高栋,无片瓦矣。唐宋以来,骚人迁客对景流连,形于歌咏,流传既众,则眼前好景道不得矣。值春初水涸,洲渚累累,无复汹涌浩瀚之势。

 

(选自乔莱《使粤日记》,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B.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C.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D.风雪满天雾雨/四塞重冈/远岫密树孤村/皆乍有乍无/半明半灭/真奇景/也宿长安驿/驿亦无居/民视港口/多竹屋数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完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放翁:南宋诗人陆游的号,号是人的别称,故又叫“别号”,如苏轼号东坡居士。
C.阳:此指地理方位,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反之,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阴。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高骚》,故后人称诗人为骚人,有时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周瑜打败曹操的赤壁在蒲圻县以西百二十里。宋代属于嘉鱼县。
B.苏东坡在赋、词中误将黄州赤鼻山当作古战场赤壁,放翁的《赤壁诗》又沿袭了苏轼的错误。
C.岳阳楼本名巴陵城楼,杜甫首先在诗中称之为“岳阳楼”,从此这一名称就逐渐流传开来。
D.作为旅行日记,本文在描写沿途风光的同时,还引经据典,对一些历史、地理掌故等进行考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等留此不去,相守达旦。余感其意,劳以金。
(2)值春初水涸,洲渚累累,无复汹涌浩瀚之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恒山游记
[明]乔宇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玄之天。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
至正德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等,道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恣生于天,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是多珍花灵草,枝态不;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壮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从者云:“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
其上路益险,登巅三里,始至岳庙。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注释:①总玄之天:意谓总管北方的天界。②西蕃:指当时甘肃、青海一带的各少数民族。园陵:帝王的墓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盘于地 纵:放纵,自由自在
B.枝态不  类:像,相似
C.如虚历空 缘:沿着
D.奔峰来 趋:归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想要游览恒山己经有二十多年了。皇帝改年号为正德,作者奉皇上之命去恒山通告此事,才得以游览。
B.这篇游记是按照由下而上的登山顺序来写的,先写从山麓仰望,再写在半山腰俯深窥高,最后又写山顶所见。
C.每年春天,从千里之外赶来的百姓,来到岳庙烧香,有求必应,因此岳庙显赫的名声传遍四方。
D.篇末写作者由绝顶放览之所见联想到虞舜巡狩恒山接受北方诸侯朝见的故事,这使得恒山的形象越发庄严、神圣。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
(2)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
【小题4】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出恒山的灵异秀丽?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夏梅说

明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侯。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①,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 在告:官员在家休息。
【小题1】“说”是一种文体,初中学过同类文章,如__________(作者)的《爱莲说》。
【小题2】文中最能表现夏梅可贵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一段中:“极热”指的是_____,“冷极”指的是_____。
【小题4】对“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世间原本有些人,固然身处寒冷的时节,偏远的地方,但把名利和权势也带到了那里。
B.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名利和权势仍在手里。
C.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倍受冷落,而表面上仍然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D.这世间有些人,原本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又重新获得了名利和权势。
【小题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请对本文的写作思路作简要评析。
【小题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们在冬季争相赏梅是因为仰慕梅花傲霜斗雪的风骨。
B.作者写盛夏时节,梅树“花实俱往”,更显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孤傲。
C.从文章内容推断,张谓《官舍早梅》诗中所描写的应是仲春时节的梅花。
D.作者为了表达对董崇相的情谊,请朋友作诗唱和,并画夏梅图赠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