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长江万里图   (明)杨基
我家岷山更西住,正是岷江发源处。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注)①杨基原籍蜀中,因祖仕江左而定居吴中。当时官场黑暗,仕途波折,诗人经历颇为坎坷,于是写此题画诗。②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
【小题1】诗人说:“烟波草色时牵恨”请结合全诗,分析“恨”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3-02 10:3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曰:“古君子也。”置第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生抗疏直之。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非也。人臣觐君,服视其品秩,於御史何居?”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一变。
成化初,改中州提学。倖奄汪直巡视郡国,都御史以下咸匍匐趋拜,先生独长揖。直怒曰:“尔何官,敢尔?”先生曰:“提学。”愈怒曰:“提学宁大于都御史耶?”先生曰:“提学宗主斯文,为士子表率,不可与都御史比。”直既慑其气岸,又诸生集门外,知不可犯,改容谢曰:“先生无公务相关,自后不必来。”先生徐步而出。
归奔母丧。丧毕,除广东布政使。肇庆大水,先生上灾伤状,不待报,辄发粟赈之。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眷乃诬先生党比属官,上怒,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共鞫。两人欲文致之,谓吏张褧者,先生所黜,必恨先生,使之为诬。褧曰:“死即死耳,不敢以私恨陷正人也。”爰书入,诏锦衣官逮问,士民数万人夹舟而哭。至南昌,疾作,卒於石亭寺,年五十八。友人张元祯殓以疏綌,或咎其薄,元祯曰:“公平生清苦,殓以时服,公志也。”张褧乃上言:“臣本小吏,以诖误触法,为选罢黜,实臣自取。眷妄意臣必憾选,以厚贿啗臣,令扶同陷选。眷知臣不可利诱,嗾行等逮臣于理,弥日拷掠,身无完肤。臣甘罪籲天,终无异口。行等乃依傍眷语,以欺天听。选刚不受辱,旬日而殂。君门万里,孰谅其冤?奏入不报,第以他事,罢眷镇守。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节)
(注)爱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勤惰   课:督促
B.改容曰   谢:辞别
C.或其薄   咎:责备
D.以厚贿啗臣 贿:财物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选以监察御史身份巡查江西,还没有依法裁处官吏,当地的贪官污吏就主动辞去官职。
B.汪直来到中州,都御史以下官吏无不匍匐趋拜,唯独陈选不畏怯他的势威,仅行长揖之礼。
C.肇庆遭遇水灾,陈选急民之所急,将灾情上报朝廷,没等批复下达,就开仓放粮账济灾民。
D.韦眷等人利用张的供词,将陈选迫害致死;陈选死后,张上书朝廷,为陈选鸣冤叫屈。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
(2)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
【小题4】请根据文章第一段内容,概括陈选在为官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

人之口腹,何常之有?富贵之时,穷极滋味,暴殄过当;一过祸败,求藜藿充饥而不可得。石虎食蒸饼,必以乾枣、胡桃瓤为心,使坼裂方食;及为冉闵所篡,幽废,思其不裂者而无从致之。唐东洛贵家子弟,饮食必用炼炭所炊,不尔便嫌烟气;及其乱离饥饿,市脱粟饭食之,不啻八珍。此岂口腹贵于前而贱于后□?彼其当时所为拣择精好,动以为粗恶而不能下咽者,皆其骄奢淫佚之性使然,非天生而然也。

吾见南方膏粱子弟,一离襁褓,必择甘毳温柔,调以酥酪,恐伤其胃,而疾病亦自不少。北方婴儿,卧土炕,啖麦饭,十余岁不知酒肉,而强壮自如。又下一等,若乞丐之子,生即受冻忍饿,日一文钱,便果其腹。

人生何常?幸而处富贵,有赢余,时时思及冻馁,无令过分,物无精粗美恶,随遇而安,无有选择于胸中,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子瞻兄弟南迁,相遇梧、藤①间,市饼,粗不可食,黄门置筋而叹,子瞻已尽之矣。二苏之学力、识见,优劣皆于是卜之。吾生平未尝以饮食呵责人,其有不堪,更强为进。至于宦中,尤持此戒。每每以语妻孥,然未必知此旨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节选)

注 梧、藤:梧州和藤州。
乙: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所失,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小题1】乙文选自高中教材篇目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小题2】可填入甲文第一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者B.哉C.尔D.耶
【小题3】简析甲文第一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对“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也是磨练意志培养性情的方法之一。
B.这也是一种引起内心波动变化的方法。
C.这也是控制内心压抑欲望的方法之一。
D.这也是一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方法。
【小题5】简析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主旨有何异同。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