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邻船吹笛

杨 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①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①分:料,料想。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小题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请简要分析“笛声”表现的丰富内涵。
【小题3】全诗以“江空月寒露华白”起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5 07:47: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楮亭记

明 袁中道

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①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醒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②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③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②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泠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④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注)①楮(chǔ)树:落叶乔木。叶似桑,皮可制纸。②枅:柱上的方木。栌:大柱柱头承托栋梁的方木。③颒(huì):洗脸。④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小题1】第①段中作者提出了哪三条理由反对他人的提议?
【小题2】第①段结尾处提到《宥老楮诗》,有何用意?
【小题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小题4】有人认为,文章到第①段成文也可结束,为何还要写夏天的一段?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曰:“古君子也。”置第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生抗疏直之。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非也。人臣觐君,服视其品秩,於御史何居?”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一变。
成化初,改中州提学。倖奄汪直巡视郡国,都御史以下咸匍匐趋拜,先生独长揖。直怒曰:“尔何官,敢尔?”先生曰:“提学。”愈怒曰:“提学宁大于都御史耶?”先生曰:“提学宗主斯文,为士子表率,不可与都御史比。”直既慑其气岸,又诸生集门外,知不可犯,改容谢曰:“先生无公务相关,自后不必来。”先生徐步而出。
归奔母丧。丧毕,除广东布政使。肇庆大水,先生上灾伤状,不待报,辄发粟赈之。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眷乃诬先生党比属官,上怒,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共鞫。两人欲文致之,谓吏张褧者,先生所黜,必恨先生,使之为诬。褧曰:“死即死耳,不敢以私恨陷正人也。”爰书入,诏锦衣官逮问,士民数万人夹舟而哭。至南昌,疾作,卒於石亭寺,年五十八。友人张元祯殓以疏綌,或咎其薄,元祯曰:“公平生清苦,殓以时服,公志也。”张褧乃上言:“臣本小吏,以诖误触法,为选罢黜,实臣自取。眷妄意臣必憾选,以厚贿啗臣,令扶同陷选。眷知臣不可利诱,嗾行等逮臣于理,弥日拷掠,身无完肤。臣甘罪籲天,终无异口。行等乃依傍眷语,以欺天听。选刚不受辱,旬日而殂。君门万里,孰谅其冤?奏入不报,第以他事,罢眷镇守。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节)
(注)爱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勤惰   课:督促
B.改容曰   谢:辞别
C.或其薄   咎:责备
D.以厚贿啗臣 贿:财物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选以监察御史身份巡查江西,还没有依法裁处官吏,当地的贪官污吏就主动辞去官职。
B.汪直来到中州,都御史以下官吏无不匍匐趋拜,唯独陈选不畏怯他的势威,仅行长揖之礼。
C.肇庆遭遇水灾,陈选急民之所急,将灾情上报朝廷,没等批复下达,就开仓放粮账济灾民。
D.韦眷等人利用张的供词,将陈选迫害致死;陈选死后,张上书朝廷,为陈选鸣冤叫屈。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
(2)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
【小题4】请根据文章第一段内容,概括陈选在为官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5

课外文言文阅读

遁石先生传

胡 俨

翁姓王氏,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翁闭门力学,尽读所遗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之。

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辐辏,县令亦遣人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取其书对使者焚之曰:“王与准不能为术士,终日奔走公门,谈祸福。”令大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余。时朝廷督有司访求遗逸甚严。部使者至县欲起翁。令因言曰:“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翁闻益深遁,坠崖伤足。求者得之以出。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遁之故。使者悟,始释翁。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而翁竟以足疾得免。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遁石翁云。

翁伟貌修髯,精究《礼》《易》,著《易微》数千言。尝居秘图湖阴,遇“大有”之“震”,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至是翁没且十年,而世杰以名儒宿学膺贡,来游南雍。大司成陈公一见,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命六堂之士成师资之。俨与同舍,受世杰教益为最多,而相知为最深,因得备闻翁之隐德,乃私为志之若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怨望之心 望:怨恨
B.令大衔之 衔:接受
C.赵先生愧谢之    谢:道歉
D.俨忝与同舍 忝:愧,有愧于
【小题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不仕进望尔也 宁能子代行乎
B.于:先世尝得筮书异人    不拘
C.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  至是翁没十年
D.而:吾非恶富贵乐贫贱    吾先世盛极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相关文意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旧时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用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面。作者在王与准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B.筮书,古代记载占卜方法的书。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并利用空闲时间加以研究,替人占卜,连县令也多次派人请他去占卜。
C.弟子,文中指门徒、学生。王世杰凭借他的名望和才学被举为贡生,他到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把他当成朋友,而没有把他放在学生之列。
D.邑庠,文中是县学的代称。部使想任用王与准做官,王与准逃到山的更深处,坠崖伤足,部使于是补录他的次子王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小题5】请简要概括王与准“遁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