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西湖梦寻》序

[明]张岱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因想余梦与李供奉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居他,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纡徐,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

余犹山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齑瑶柱,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第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

①僦(jiù)居:租屋居住。②傒:同“奚”,仆役。③蘧榻纡徐:蘧榻,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纡徐,从容缓慢。④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⑤金齑瑶柱:食品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B.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C.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D.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午”“丁酉”“辛亥”都是天干地支纪年方式,其中天干有12个,地支有10个。
B.“供奉”指李白,他曾任过翰林供奉一职。
C.“总角”指少年儿童时期,因古时儿童束发为两髺,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D.“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文集《西湖梦寻》所作的序言,作者说明了写作《西湖梦寻》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之后对故国家园的思恋之情。
B.作者阔别西湖多年,当他再至西湖,却没想到“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西湖虽仍旧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但作者却只能作“‘梦寻’七十二则”,“以作西湖之影”。
C.作者认为,他对西湖的“梦寻”不同于李白的梦游天姥,他的梦是如同“家园眷属”,梦中所见皆是西湖本来就有的事物,是真实的,而李白的梦中所见都是未曾见过的想象之景,是虚幻的。
D.作者在文末以从海上归来作比,用“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再次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的一往情深与写作本文的目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2)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纡徐,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30 03: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秋 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前线犒军,有感而发。
①弢:装箭的袋子。②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世称“郭汾阳”。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B.颔联上句描写了作者跨过壕沟追逐野马的场景,表明作者想加入到队伍中,以实现其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C.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D.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E. 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小题2】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氏拙政园记

明文征明

槐雨先生王君敬止所居,在郡城东北界娄、齐门之间。居多隙地,有积水亘中,稍加浚治,环林木。凡为堂一,楼一,为亭六,轩、槛、池、台、坞,涧之属二十有三,总三十有一,名曰拙政园。

王君之言曰:“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余自筮仕抵今,馀四十年,同时之人,或起家至八坐,登三事,而吾仅以一郡悴老退林下,为政殆有拙于岳者,此园所以名也。”

虽然,君于岳则有间矣。君以进士高科仕为名法从,直躬殉道,非久被斥。其后起旅废,迄摈不复,其为人岂龌龊自守、视时浮沉者哉?岳虽漫为闲居之言,而谄事时人,至于望尘雅拜,干没势权,终咎祸。考其平生,盖其未尝暂去官守以即其闲居之乐也。岂惟岳哉!古之名贤胜士,固有有志于是,而际会功名,不能解脱,又或升沉迁徙,不获遂志,如岳者何限哉!而君甫及强仕即解官家处,所谓筑室种树,灌园鬻蔬,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者,二十年于此矣。究其所得,虽古之高贤胜士,亦或有所不也,而何岳之足云!所为区区以岳自况,亦聊以宣其不达之志焉耳。而其志之所乐,固有在彼而不在此者。是故高官胜仕,人所慕乐,而祸患攸伏。使君得志一时,而或横罹灾变,其视末杀斯世,而优游馀年,果孰多少哉?君子于此。必有所择矣。征明漫仕而归,虽踪迹不同君,而潦倒末杀,略相曹耦,不得一亩之宫以寄其栖逸之志,而独有羡于君,既取其园中景物悉为赋之,复为之记。

嘉靖十二年岁在癸巳五月既望,长洲文征明著。

《文征明文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起旅废  旋:不久
B.终咎祸 罹:遭遇
C.亦或有所不也 逮:等到
D.不得一亩之宫 顾:只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积水亘中  吾还也
B.环林木 手抚膺坐长叹
C.虽踪迹不同君 冰水为之而寒
D.复为之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吾仅以一郡悴老退林下,为政殆有拙于岳者,此园所以名也。
(2)考其平生,盖其未尝暂去官守以即其闲居之乐地。
(3)是故高官胜仕,人所慕乐,而祸患攸伏。
【小题4】根据选文第三段,概括王敬止和潘岳不同的人生境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屐,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義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待刘夫子而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欧、曾:指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③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④朱、陆:指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⑤乳儿粉子:指年轻识浅的人。⑥何北山: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B.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C.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D.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说理辨析,但都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与“论”统称为论说文。
B.蒙师,是给儿童启蒙的老师。中国古代“庠序”中用于启蒙的教材主要有“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C.古代君主坐南朝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以示臣服。文中以此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D.昌黎,郡名,唐代韩氏为昌黎郡望,韩愈自称“昌黎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文以载道”,以道为先。
【小题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一句,批判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的学风。
B.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黄宗羲开篇点明观点,认为“师道之不传”有为师者的过错。
D.黄宗羲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2)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小题5】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他们的观点有何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令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渣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③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盍去(________________)(2)使者视之(_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祖独往经理其殡:
A.经路,治理   B.担任主管   C.处理、料理   D.常理、道理
(2)向多民:
A.逃亡   B.拖延   C.散乱   D.怠慢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斩右大指自黜  问征夫前路
B.即以事属之    就能讥之乎
C.弗受如县 少年强之
D.紞深之 鞣使之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令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
【小题5】简要列举张祖勤政为民的典型事迹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全文展现了张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清正廉洁等思想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