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注】①徐祯卿,明代文学家,1505年,考中进士,授大理寺左寺副一职。不久因讽刺朝政被远贬湖南,在从京师到湖南的赴任途中经过武昌,写下此诗。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化用了《楚辞·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点明了时令,写出了洞庭、潇湘的萧瑟的深秋景象。
B.首联所写的湖南洞庭、潇湘的景色,为虚写之景,意在以景起兴,借景传情。
C.“高斋今夜雨”中的“高斋”,一般是指文人的书房,今夜“高斋”正处于淫雨的包围之中,这
里有狭小、孤独、寒冷、封闭的含义。
D.颈联对仗工整,“重”与“凄”,形容词相对,“桑梓”与“江汉”都表示地点,是名词相对,“念”与“情”为名词相对。
E. 颈联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桑梓”与“江汉”写出了眼前之景物,“念”与“情”蕴含其中,“重”与“凄”写出感情之深。
【小题2】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11 05:1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进舟赋》序

何景明

①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至永宁,乃谋舟以归,庶代陆走之勤。

②时霜降石出,江狭水迅,机发矢激,其势不得少留,甚惧之。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闲,自招于前,一人柁于后。柁者左右缓急不敢自任,视诸老篙师,老篙师者额之指之目之,而左而右而缓而急,无不应者。其舟之欹正疾徐,皆与水势宜,不为岸防,不与石斗。予甚安焉。

③问曰:“尔之为舟,将有道乎?”老篙师执篙进曰:“有,敢请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则不称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专则手足耳目口不为用。招与柁,吾之器也;左右、缓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从容乎安流,荡激于奔涌洄洑之中而无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与势,故夫川汇、潭渊、浅涡、暗滩、隐石者,吾远而认之,能得于十数里之外,是以预为之备,而不至损吾舟。他水工常恶迟取速,截长邀短,故多败者。吾惟顺其水道而无所枉,虽迟而得免败焉。吾之道如此已矣。”

④予谓舟御类艺也,人之于世顾艺之不若哉?因序其言,为赋以自励。

【小题1】第①段写“陆走之勤”的用意是
【小题2】第②段描写作者从“甚惧”到“甚安”的心理变化,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凶险
B.为阐述进舟之道作铺垫
C.体现江中行舟的艰难
D.衬托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
【小题3】概述老篙师的御舟之道。
【小题4】下列表现手法中,本文未运用的一种是( )。
A.叙议结合
B.欲扬先抑
C.正反对比
D.侧面衬托
【小题5】从全文内容看,御舟之道与□□之道及□□之道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