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赀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纟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B.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C.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D.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指已经去世,如思厥先祖父;妣,母亲,考妣,父亲和母亲,多指去世的父母。
B.讳,按礼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又不得不说。
C.《孝经》,六经之一;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孝经》《春秋》。
D.古之“学官”,指的是古代学校的官舍。这里的“学官”指官府办的学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免除多育之苦,孺人接受了老妪所献的民间偏方,饮尽盛二螺的杯水,不料落下了喑哑的后遗症。
B.归有光的外祖父周行与其母何氏,世代居住在吴家桥,距离县城东南面三十里。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D.归有光于文中特别说明,大姊的归宿为“孺人所许聘者也”,自己所娶亦是“孺人所聘者也”,以这种念念不忘的口吻,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2)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30 08:5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山舍示学者书

归有光

①有光疏鲁寡闻,艺能无效。诸君不鄙,相从于此。窃以为科举之学,志于得而已矣。然亦无可必得之理。诸君皆禀父兄之命而来,有光固不敢别为高远,以相骇眩。第今所学者虽日举业,而所读者即圣人之书,所称述者即圣人之道,所推衍论缀者即圣人之绪言,无非所以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而出于吾心之理。夫取吾心之理而日夜陈说于吾前,独能顽然无概于中乎?愿诸君相与悉心研究,毋事口耳剽窃。以吾心之理而会书之意,以书之旨而证吾心之理,则本原洞然,意趣融液;举笔为文,辞达义精,去有司之程度亦不远□。

②近来一种俗学,习为记诵套子,往往能取高第。浅中之徒,转相放效,更以通经学古为拙,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其不为所嗤笑者几希。然惟此学流传,败坏人材,其于世道为害不浅。夫终日呻吟,不知圣人之书为何物,明言而公叛之,徒以为攫取荣利之资。要之,穷达有命,又不可必得。其得之者亦不过酣豢富贵,荡无廉耻之限,虽极显荣,只为父母乡里之羞。愿与诸君深戒也。

(注)①顽然无概:顽固不化而不知大略。②酣豢富贵:贪图富贵。

【小题1】可填入文中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
B.焉
C.尔
D.也
【小题2】第②段加点字“之”在文中指代     
A.
【小题3】“以吾心之理而会书之意,以书之旨而证吾心之理”在文中强调(    )
A.人与书应当相辅相成。
B.人与书应当相通相融。
C.读书应当有益于修身。
D.读书可以使本心洞明。
【小题4】上文两段论述角度不一,请加以分析
A.
【小题5】选择一个角度,分析本文的现实意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 比:等到
B.大女郎也 类:像
C.大母过余曰 大母:祖母
D.往往而是 往往:时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
B.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余稍微修葺,使不上漏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写了诸父分炊前后的庭院,分炊后庭院变化了两次,家境日趋衰落。既表现了作者的喜,又表现了作者的悲。
B.这段文字通过老妪的话叙述了母亲的事。
C.这段文字通过自己的回忆叙述了祖母的事。
D.作者既能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情融为一体,又能在叙事后直接倾吐自己的感受。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心石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    构:建造
B.揭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
C.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艺:装饰
D.公以言事忤天子 忤:触犯
【小题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及归而没金陵
B.孺允兄弟虽蠖屈
C.此世俗不忘荣名者为然
D.因园中构屋五楹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2)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小题4】请简要概括作者借杏花书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