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①: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注】①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     师:以……为师。
B.王趣见,未至 趣:催促。
C.闻晋约诸侯图楚 图:谋取。
D.或可少售其妄 售:实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B.尚得奠枕而寝耶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 斧斤以时入山林
D.然则尊卢沙之劓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B.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C.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D.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小题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 )
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
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
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
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0 12:38: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晋亨,字进卿,冀州南宫人也。兄颢,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率所部降于严实,进安武军节度使,西征,战没。岁戊寅,晋亨袭颢爵。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实征泽、潞,偏将李信、晁海相继降于宋,晋亨跋涉险阻,昼伏夜行,仅免于难。实征淮楚、河南,晋亨皆从。甲午,从实入觐,命为东平行军千户、围安庆,其守将走,邀击之,斩首百级,俘获无算。攻光之定城,俘其将士十有五人。略信阳,执复州将金之才。攻六安,拔之。大小数十战,策功居多,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薄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辛亥,宪宗即位,从忠济入觐。时包银制行,朝议户赋银六两,诸道长吏有辄请试行于民者,晋亨面责之曰:“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承命而归,事不克济,罪当何如!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欲赐晋亨金虎符,辞曰:“虎符,囯之名器,长一道者所佩,臣隶忠济麾下,复佩虎符,非制也。臣不敢受。”帝益喜。中统三年,李壇叛,晋亨从严忠范战于遥墙泺,胜之,改本道奥鲁万户。四年,授金虎符,分将本道兵,充万户,戍宿州。首言:“汴堤南北,沃壤闲旷,宜屯田以资军食。”。乃分兵列营,以时种芑,选千夫长督劝之,事成,期年皆获其利。十一年,诏伐宋,晋亨在选中,闻命就道,曰:“此报效之秋也。”由安庆渡江,丞相伯颜留之戍镇江,兼与民政,壹以镇静为务,战焦山、瓜洲,皆有功。十三年,卒于官。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B.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C.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D.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寅,在文中指年份。古人以十二天干与十地支循环相配,得“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B.路,宋、元行政区划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只有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D.屯田,古代政府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给养和税粮的措施,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晋亨做事谨慎,深受严实器重。严实征讨泽州、潞州时,两位偏将相继投降宋朝,情况危急,晋享沉着应对,才免于灾难。之后严实征战淮楚、河南,他都随行。
B.张晋亨刚正耿介,敢于直言讲谏。朝廷商议每户征银六两,有官吏请求朝廷立即试行,晋享不论是面对大臣还是皇帝,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C.张晋亨坚持原则,拒绝皇帝赏赐。皇帝想要赐给他金虎符,他却拒绝了,原因是虎符贵重,而自己地位不高,如果佩戴虎符,不合制度。
D.张晋亨善思有方,治政卓有成效。防守宿州时,他提出应该将那些肥沃空旷的土地用来屯田,以供给军粮,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年便大有收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
(2)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孛鲁,鲁国王木华黎之子。沉毅魁杰,宽厚爱人,通诸国语,善骑射,年二十七,入朝行在所。时太祖在西域,夏国主李王阴结外援,蓄异图,密诏孛鲁讨之。甲申秋九月,攻银州,克之,斩首数万级,获生口马驼牛羊数十万,俘监府塔海,命都元帅蒙古不华将兵守其要害而还。乙酉春,复朝行在所。武仙叛,胁居民遁于双门寨。仙弟质于军中,挈家逃归,遣撒寒追及于紫荆关,斩之,丙戌夏,诏封功臣户口为食邑,曰十投下,孛鲁居其首。宋将李全陷益都,执元帅张琳送楚州。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丁亥春三月,全突围欲走,邀击大败之,自相蹂践溺死不可胜计。夏四月,城中食尽,全降。诸将皆曰:“全势穷出降,非心服也,今若不诛,后必为患。”孛鲁曰:“不然,诛一人易耳。山东未降者尚多,全素得人心,杀之不足以立威,徒失民望。”表闻,孛鲁便宜处之。乃以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郑衍德、田世荣副之,郡县闻风款附,山东悉平。时滕州尚为金守,诸将或言炎暑未可进攻,孛鲁曰:“主上亲督大军,平定西域数年,未闻当暑不战,我等安敢自逸乎!”遂促进兵。金兵出战,败之,斩三千余级,其余老幼开门出降。九月,师还,至燕,猎于昌平,民持牛酒以献,却之。及还,赐馆人银数百两。闻太祖崩,趋赴北庭,哀毁遘疾。戊子夏五月薨,年三十二。至治元年,诏封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定。

(注)①遘:通“构”。构成,造成。

(节选自《元史·孛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B.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C.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D.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申属于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包括十二天干和十地支。
B. 食邑一般指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又可称为采邑、封地等。
C. 诏在文中指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D. 太师是官名,西周始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也可指辅导太子之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孛鲁奉诏讨伐,扫除威胁。夏国君主李王暗中勾结外敌,心存不轨,孛鲁受太祖密诏前去征讨;攻克银州,俘虏了监府塔海,大获全胜。
B. 孛鲁富有主见,做事果断。在攻打滕州时,军中将帅都认为天气酷热不宜进军,孛鲁以皇上平定西域为例进行反驳,并果断进兵,大败金军,攻克滕州。
C. 孛鲁熟悉情势,稳定大局。他上表启奏皇上,保全降将李全,既树立了元军的威望,又安抚了民心,最终其他郡县相继归附,山东得以平定。
D. 孛鲁忠君为国,尽享哀荣。听闻太祖驾崩后,他急忙奔赴北庭,由于哀痛过度而伤身成疾;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上柱国等,并被赠予褒扬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仙叛,胁居民遁于双门寨。仙弟质于军中,挈家逃归。
(2)丁亥春三月,全突围欲走,邀击大败之,自相蹂践溺死不可胜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晋亨,进卿,冀州南宫人也。兄颢,金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卒所部降于严实,进安武军节度使,战殁。岁戊寅,晋亨袭颢爵。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实征泽、潞,偏将李信、晁海相继降于宋,晋亨跋涉险阻,昼伏夜行,仅免于难。实征淮楚、河南,晋亨皆从。甲午,从实入觐,命为东平路行军千户。围安庆,其守将走,邀击之,斩首百级,俘获无算。攻光之定城,俘其将士十有五人。略信阳,执复州将金之才。攻六安,拔之。大小数十战,策功居多。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辛亥,宪宗即位,从忠济入觐。时包银制行,朝议户赋银六两,诸道长吏有辄请试行于民者,晋亨面责之曰:“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承命而归,事不克济,罪当何如!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欲赐晋亨金虎符,辞曰:“虎符,国之名器,长一道者所佩,臣隶忠济麾下,复佩虎符,非制也。臣不敢受。”帝益喜。中统三年,李璮叛,晋亨从严忠范战于遥墙泺,胜之,改本道奥鲁万户。四年,授金虎符,分将本道兵,充万户,戍宿州。首言:“汴堤南北,沃壤闲旷,宜屯田以资军食。”乃分兵列营,以时种艺,选千夫长督劝之,事成,期年皆获其利。十一年,诏伐宋,晋亨在选中,闻命就道,曰:“此报效之秋也。”由安庆渡江,丞相伯颜留之戍镇江,兼与民政,壹以镇静为务,战焦山、瓜洲,皆有功。十三年,卒于官。

(节选自《元史·张晋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B.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C.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D.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戊寅,在文中指年份。古人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C.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信物,大多为虎形,分两半,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D.中统,年号。中国古代帝王都有自己的年号,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晋亨做事谨慎,深受严实器重。严实征讨泽、潞州时,两位偏将相继投降宋,情况危急,他小心应对,免于灾难;他跟随严实征战各地,屡立战功。
B.张晋亨刚正耿介,敢于直言不讳。朝廷决定每户征银六两,有官吏请求朝廷立即试行,晋亨不论是面对大臣还是皇帝,都表达了相同的反对意见。
C.张晋亨坚持原则,拒绝皇帝赏赐。皇帝想要赐给他金虎符,他却拒绝了皇帝的奖励,原因是虎符贵重,自己地位不高,如果佩戴虎符,不合制度。
D.张晋亨善思有方,治政卓有成效。戍守宿州时,他提出应该利用那些闲置的肥沃土地来屯田以充实军粮,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年便大有收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
(2)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余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二州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橹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余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节选自《元史·张子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魔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电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为皇帝近臣,依君主诏命行事,在元代为从一品。
C.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有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D.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为断代史开创者,或王朝中承上启下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自保,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数万,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资助以船只。
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东路都总帅,京东路行尚书省,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给予谥号。
【小题4】把上面课外文言文中的加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普如用安请。
(2)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孛术鲁翀,字子晕,其先隆安人。翀稍长,即勤学。父殁,家事渐落,翀不恤,而为学益力。大德十一年,会修《世皇实录》,燧首以翀荐。延祐二年,迁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赈济吐蕃,多所建白。五年,拜监察御史。时英皇未出阁,翀言:“宜择正人以辅导。”帝嘉纳之。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巡按辽阳,还往淮东核宪司官声迹,淮东宪臣,惟尚刑,多置狱具,翀曰:“国家所以立风纪,盖将肃清天下,初不尚刑也。”取其狱具焚之。时有旨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翀言:“科举未立,人才多以吏进,若一概屈抑,恐未足尽天下持平之议。请吏进者,宜止于五品。”许之,因著为令。

泰定元年,迁国子司业。明年,出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丞相曰:“吾得贤佐矣。”翀曰:“世祖立国,成宪具在,慎守足矣。譬若乘舟,非一人之力所能运也。”翀乃开壅除弊,省务为之一新。三年,擢燕南河北道廉访使,晋州达鲁花赤有罪就逮,而奉使宣抚以印帖征之,欲缓其事,翀发其奸,奉使因遁去。迁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诸生素已望翀,至是,私相欢贺。翀以古者教育有业,退必有居。旧制,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翀曰:“与其餍口腹,孰若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命撙集之,得钱二万缗有奇,作屋四区,以居学者。诸生积分,有六年未及释褐者,翀至,皆使就试而官之。迁礼部尚书。有大官妻无子而妾有子者,其妻以田尽入于僧寺,其子讼之,翀召其妻诘之曰:“汝为人妻,不以资产遗其子,他日何面目见汝夫于地下!”卒反其田。

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谥文靖。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B.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C.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D.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阁,是对女子出嫁、成婚的一个称谓,古时也叫“出闺”,俗称“即发女子”“女子出嫁”“女子出门”等.
B.巡按,派官巡视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始于唐。明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但号称代天子巡狩。
C.奉使宣抚,官名。元代,朝廷常临时派遣官员至各地视察,以了解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任此视察官者称“奉使宣抚”。
D.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文中喻指始任官职。“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中的“释褐”即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孛术鲁翀刻苦自励,屡获升迁。他自幼勤奋好学,得到姚燧的举荐获得官职,后来又逐步得到提拔,担任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职。
B.孛术鲁翀重视教育,兴资办学。他建议皇上请正直的学者教导英皇,还将学生人学时应缴纳的拜师礼集中起来,建造宿舍,供学生使用。
C.孛术鲁翀不畏强权,敢于直谏。在淮东巡查时阻止官员对百姓滥施刑罚,还公正对待凭吏员身份进用的人,最终都得到了皇上的高度赞扬。
D.孛术鲁翀坚持道义,以理服人。有个大官的妻子没有儿子,她不把田产留给小妾的儿子,而要捐给僧寺,但在鲁翀义正辞严的责问下得以改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殁,家事渐落,翀不恤,而为学益力。
(2)旧制,弟子员初人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