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2)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3)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0 12:38: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黼字子威,颍人也。工部尚书守中之子,守中性卞急,通诸子极严,黼百计承顺,求宁亲心。初补国学生。泰定四年,遂以明经魁多士,投翰林修撰。明年,代祠西岳,省臣谓黼曰:“敕使每后我,今可易邪?” 黼曰:“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省臣不敢对。迁礼部主事,拜监察御史。首言:“論祠烝尝,古今大祭,今太庙唯二祭,非礼也,宜据经行之。”不报。俄中书命黼巡视河渠,黼上言曰:“蔡河源出京西,今河底填淤,高出地面,秋霖一至,横溃为灾,宜按故迹修浚。”亦不报。已而投黼江州路总管。至正十一年夏五月,盗起河南,焚掠数千里,造船北岸,锐意南攻。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黼乃独椎牛飨士,激忠义以作士气。十二年正月己未,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贼乘胜破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儿遁。时黄梅县主薄也孙帖木儿,愿出击贼, 黼大喜。贼游兵至境,急檄诸乡落聚木石于险塞处,遏贼归路。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也孙帖木儿继进,贼大败。黼还,乃以长木数千,冒铁锥于耖,暗植沿岸水中,逆刺贼舟。会西南风急,贼果扬帆顺流而至,舟遇桩不得动,余舟散走。行省上黼功,   请拜江西行省参政。二月甲中,贼将薄城,分省平章政事充秃坚不花自北门遁。黼引兵,布战具,贼已至,焚西门,乃张弩箭射之。贼转攻东门。黼救东门,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自巷背来,刺黼堕马, 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郡民闻黼死,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B.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C.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
D.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屯田、百工、水利、交通等职事,长官为工部尚书。
B.明经,亦称“明经科”,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经义、策向取士,出身与进土科同。
C.己未,为干支之一。古代以十千同十二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
D.从子,“从”指堂房亲属,“从子”指兄弟之子,也可以指血缘关系隔得更远的子侄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黼孝敬恭顺,虽然他的父亲性格急躁,但李黼为了父亲身心安宁,尽力顺从父亲。
B.李黼积极进言,针对祭祀不合礼制之处及河果填淤之患提出建议,得到皇上的认可。
C.李黼智勇兼备,他命令在险要之处聚集木石,阻止贼军退路,且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D.李忠于职守,为保一方平安,多次打败乱军,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
(2)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诏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 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都然云。

岁聘行经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围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吾事矣(__________)   ⑵其长,乃赴龙渊受业(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乡闾子弟无所于学
B.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畸来为
C.以申饬五伦
D.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3】与“避诏讳更以今名”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其大凡也B.大王来何操
C.臣诚恐见欺于王D.章君有见于斯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⑵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
【小题5】文中哪些句子能够表现章君办学的义举?(用原文回答)
【小题6】根据文意,章君请宋濂作这篇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秉忠,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 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 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 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

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B.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C.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D.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癸丑”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元朝中书省在远方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即各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B.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常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
C.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为元朝定规立制费尽心血。
D.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身居高位后,他仍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性颖悟,不为嬉戏。从那摩入见,帝问谁氏子,对曰:“兄斡脱赤子也。”帝方食鸡,辍以赐铁哥。铁哥捧而不食,帝问之,对曰:“将以遗母。”帝奇之,加赐一鸡。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吾字于壁,问谁所书,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语音清亮,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至是,帝将用铁哥,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每欲求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乃为娶冉氏女。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至撒儿都之地,叛王塔不台率兵奄至。铁哥奏曰:“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今彼众我寡,不得地利,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塔不台按兵觇伺,惧有伏,遂引去。
成宗即位,以铁哥先朝旧臣,赐银一千两、钞十万贯。他日,又赐以玛瑙碗,谓铁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赐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三年,乞解机务,从之。仍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平滦大水,铁哥奏曰:“散财聚民,古之道也。今平滦水灾,不加赈恤,民不聊生矣!”从之。十年,丁母忧,诏夺情起复。辽王脱脱入朝,从者执兵入大明宫,铁哥劾止之,王惧谢。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武宗即位,赐金一百两,加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有诉宁远王阔阔出有逆谋者,命诛之。铁哥知其诬,廷辨之,由是得释,徙高丽。
仁宗皇庆二年,赐赙礼加厚,敕有司治丧事,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B.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C.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D.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有司,敕,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D.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哥侍奉母亲讲孝心。太宗赐鸡给他吃,他却要拿回去给母亲吃;帝王下诏让他娶贵家女为妻,他却以母亲希望他娶汉人女为妻为由拒绝。
B.铁哥为官宽厚有担当。平滦水灾时,他上奏散财赈济灾民;阔阔出被诬陷谋反时,他极力争辩,使得阔阔出得以释放,迁移到高丽。
C.铁哥随王出征有谋略。他随王征讨乃颜,与叛王塔不台的军队突然遭遇,他建议帝王布下疑兵之阵,塔不台担心有埋伏,于是带领军队离开。
D.铁哥为臣聪明有智慧。成帝即位后,赐给铁哥丰厚的财物并进爵,表示因为他是旧臣,铁哥明白成帝想他辞官,于是主动辞去“机务”之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
(2)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哈剌八都鲁,河东人,本姓刘氏,家世业医。至元八年,世祖驻跸白海,得召见,异之,遂留待左右,初赐名哈剌斡脱赤。十七年,擢太医院管勾。昔里吉叛宗王别里铁穆尔奉命往征之帝谕哈剌八都鲁曰汝善医能从行乎对曰事君不辞难臣不行将何为即请授甲.帝曰:"医,汝事也,甲不可得。”惟赐以环刀、弓失、裘马等物。将行,闻母疾,请归省,帝命给驿而归。既见母,不敢以远役告,母亦微如之,谓曰:“汝第行,疾安矣。“遂即辞去,忍泪不下。以功授和林等处宣慰副使。二十五年,海都犯边,进阶嘉议大夫,使怯伯与俱。南行六目,怯伯大惧曰:“事忽矣,不如顺之。”哈剌八都鲁察怯伯有二心,遂潜遁,与探马赤千户忽剌思遇,察其诚,与之谋,结阵乘高立于西南,令之曰:“吾将往责怯伯,见吾执弓而起,即相应也。"既见怯伯,怯伯盛言海都之令以威之。哈剌八都鲁诡辞自解,得间,疾趋。忽剌思整阵以出,怯伯遣骑来追,屡拒却之。道遇送军装者,因护之至盐海。入见,帝更其名日察罕斡脱赤,赐以钞物五千贯,顿首辞谢,乞以所赐与同来者。帝特命受之。二十七年,迁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召还,帝谕之日:”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剌忽者,吾今立城,汝往为宣慰使,仍别赐汝名曰小龙儿,或曰哈剌八都鲁。”对曰:“龙,非臣下所敢承。”帝曰:“然则哈剌八都鲁可也。”既至,定市里,安民居。一日,得鱼九尾,皆千斤,遣使来献。元贞元年,召为御史中丞,行至懿州,病卒。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里吉叛/宗王别里铁穆尔奉命往征之/帝谕哈剌八都鲁曰/汝善医/能从行乎/对曰/事君不辞难/臣不行将何为/即请授甲
B.昔里吉叛宗王别里铁穆尔奉命往征之/帝谕哈剌八都鲁曰/汝善医/能从行乎/对曰/事君不辞难/臣不行将何为/即请授甲
C.昔里吉叛/宗王别里铁穆尔奉命往征之/帝谕哈剌八都鲁曰/汝善医/能从行乎/对曰/事君不辞/难臣不行/将何为/即请授甲
D.昔里吉叛宗王别里铁穆尔奉命往征之/帝谕哈剌八都鲁曰/汝善医/能从行乎/对曰/事君不辞/难臣不行将何为/即请授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驻跸,指帝王出行时中途停留暂住;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
B.赐名,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君王赏赐臣民以名号,被赐名的人通常会感到光荣。
C.给驿,给予驿站车马;此指为刘哈刺八都鲁回家探望母亲提供人员、车马等便利。
D.顿首,即叩头,九拜之一,头叩地而拜,因头触地时间较长,停顿不起,故为顿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哈刺八都鲁忠于王室,事亲至孝。任太医院管勾时,主动请缨讨伐叛贼,后随皇帝出征;出征前闻母得病,便请求归家探疾,后遵母命忍泪奔驰而回。
B.刘哈刺八都鲁有智有勇,随机应变。察知怯伯有投敌之心,他暗中逃走,与忽刺思遇合后谋划,返回责问怯伯,后来寻机逃归,被追赶时屡得忽刺思保护。
C.刘哈刺八都鲁不爱钱财,善待他人。从怯伯营中逃归后,皇帝为他赐名,并给他五千贯钱,他请求把钱给和自己一同回来的人,皇帝特地命他接受。
D.刘哈剌八都鲁对君谦恭,对民能治。他不敢接受皇帝给予的“小龙儿”的名号,后接受“哈刺八都鲁”的名号;到阿八刺忽后,确定街市里巷,使民安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见母,不以远役告,母亦微知之,谓日:“汝第行,我疾安矣。"
(2)既见怯伯,怯伯盛言海都之令以威之。哈刺八都鲁诡辞自解,得间,疾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