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C.河南:古文中“山东”“河北”“河南”等都与现在的含义有一定区别,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居山东时”等。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酒器。
C.畅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
(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6 11:01: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馀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鲁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馀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初为加官,无职掌,隋唐以后为散官,在元代为从一品。
C.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用于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
D.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军队自卫,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偷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百姓数万人,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以船只资助。
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得到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
(2)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云石海涯,其父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小云石海涯遂以贯为氏,复以酸斋自号。年十二三,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或挽强射生,逐猛兽,上下峻阪如飞,诸将咸服其矫捷。稍长,折节读书,目五行下,吐辞为文,不蹈袭故常,其旨皆出人意表。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御军极严猛,行伍肃然。稍暇,辄投壶、鸦雅歌,意所畅适,不为形迹所拘。一日,呼弟忽都海涯语之曰:“吾生宦情素薄,顾祖父之爵不敢不袭,今已数年矣,愿以让弟,弟幸勿辞。”语已,即解所绾黄金虎符佩之。北从姚燧学,燧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仁宗在东宫,闻其以爵位让弟,谓宫臣曰:“将相家子弟其有如是贤者邪?”俄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宿卫禁中。仁宗践祚,上疏条六事,书凡万余言,未报。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会议科举事,多所建明,忽喟然叹曰:“辞尊居卑,昔贤所尚也。今禁林清选,与所让军资孰高,人将议吾后矣。”乃称疾辞还江南,卖药于钱塘市中,诡姓名,易服色,人无有识之者。偶过梁山泺,见渔父织芦花为被,欲易之以绸。渔父疑其为人,阳曰:“君欲吾被,当更赋诗。”遂援笔立成,竟持被去。人间喧传芦花被诗。其依隐玩世多类此。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其视死生若昼夜,绝不入念虑,攸攸若欲遗世而独立云。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谥文靖。有文集若干卷、《直解孝经》一卷行于世。 
(节选自《元史·小云石海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
B.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
C.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
D.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而得名。为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借指太子本人。
B.“践祚”,即“践阼”,“阼”是古代庙堂主阶,为主位;“践祚”称天子、诸侯王、王公大臣等登基、即位。
C.虎符,虎符是古代帝王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
D.谥,谥号。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给予的称号,分褒扬、贬斥、同情三种情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云石海涯臂力惊人,骑术高超。他挽强弓射猎禽兽时,遇上下陡坡如履平地,众位将领都非常钦佩他。
B.小云石海涯虽出身宦家,却淡泊名利。他将自己的爵位让给弟弟,令仁宗大加赞赏,认为他是贤德之人。
C.小云石海涯对于家国政事颇多见解,曾给仁宗皇帝上万言建议,但廷臣并未呈报给皇上,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D.小云石海涯为人豁达,对生死看得很淡;晚年文章深邃,诗风冲淡;书法则自成一家,士大夫多以得其只言片语为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长,折节读书,目五行下,吐辞为文,不蹈袭故常,其旨皆出人意表。
(2)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侮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过将军家   过:拜访
B.以近族得减死论 论:辨别
C.后期如军法   如:按照
D.世宗宥之     宥:宽恕
【小题2】以下字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④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④B.④⑤⑥C.①③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最终,把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白撒,致使其到世宗那里告状,因此,被解官归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始从学,即颖悟强记。作为文辞,如宿习者。姚燧以文章负大名,一见其文,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未几,以亲老,就养江南。久之,中书掾,非其志也。及考除集贤院都事,转太常博士。拜住为丞相,闻泂名,擢监修国史长史,历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仪院经历。泰定初,除翰林待制,以亲丧未克葬,辞而归。天历初,复以待制召。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泂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泂既为帝所知遇,乃著书曰《辅治篇》以进,文宗嘉纳之。朝廷有大议,必使与焉。会诏修《经世大典》,泂方卧疾,即强起,曰:“此大制作也,吾其可以不预!”力疾同修。书成,既进奏,旋谒告以归。复除翰林直学士,遣使召之,竟以疾不能起。

泂骨骼清峻,神情开朗,秀眉疏髯,目莹如电,颜面如冰玉,而唇如渥丹然,峨冠褒衣,望之者疑为神仙中人也。其为文章,奋笔挥洒,迅飞疾动,汩汩滔滔,思态叠出,纵横奇变,若纷错而有条理,意之所至,臻极神妙。泂每以李太白自似,当世亦以是许之。尝游匡庐、王屋、少室诸山,留连久乃去,人莫测其意也。侨居济南,有湖山花竹之胜,作亭曰天心水面,文宗尝虞集制文以记之。泂尤善书,自篆、隶、草、皆精诣,为世所珍爱。卒年五十九。有文集四十卷。

《元史·列传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B.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土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C.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D.于是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名士/充学士员/洞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即召,指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名士做属吏,《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即是此意。
B.博士,官名。开始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职位。
C.敕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件名称之一,汉时凡尊长或长官告诚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令。
D.真即真书,也叫“正书、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这种字体由隶书演变而来,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洞天资聪颖,学养深厚。刚开始学习,他写文章如同学养很深的人,后因文章卓异受到赏识,走上仕途。
B.李洞受皇帝器重,官运通达。他屡次得到提拔,皇帝曾高兴地采纳了他的《辅治篇》,并让他参与审议朝中大事。
C.李洞文思卓异,为人称赞。他写文章快速,想象丰富而富有变化;不仅有条理,而且深刻并具创新色彩,异常神妙。
D.李洞醉心山水,寄情胜景。他曾经游览匡庐、王屋、少室等山峦,曾在济南的湖山花竹处,建造了一座览景的亭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姚燧以文章负大名,一见其文,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2)复除翰林直学士,遣使召之,竟以疾不能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挺,孟卿,曹州济阴人。年二十四,汴京破,北走,依冠氏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游。东平严实聘为诸子师。实卒,子忠济嗣,辟挺为经历。出为曹州判官。未几,复为经历,赞忠济兴学养士。

癸丑,世祖在潜邸,受京兆分地,闻挺名,遣使征至盐州。入对称旨,字而不名。间陪宴语,因曰:“挺来时,李璮城朐山,东平当馈米万石。东平至朐山,率十石致一石,且车淖于雨必后期,后期罪死。请输沂州,使璮军取食,便。”世祖曰:“爱民如此,忍不卿从。”

杨惟中宣抚关中,挺为郎中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期月,民乃安。诛一大猾,群吏咸惧。且请减关中常赋之半。

明年,惟中罢,廉希宪来代,升挺为宣抚副使。戊午,挺还东平。宪宗亲征蜀,世祖将趋鄂、汉,军于小濮,召问军事。宪宗,世祖北还,道遣张文谦与挺计事。挺曰:“军中当严符信,以防奸诈。”文谦急追及言之。世祖大悟,速遣使至军立约。召挺北上至开平,挺与廉希宪密赞大计。

世祖即位,以廉希宪及挺宣抚陕、蜀。中统元年夏五月,至京兆。二年,进参知政事。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惧诛,以借兵完城事讼挺与希宪于朝。帝召挺便殿,问曰:“卿在关中、怀孟,两著治效,而毁言日至,岂同寅有沮卿者耶?抑位高而志怠耶?”挺对曰:“臣在秦三年,多过,其或从权以应变者有之。若功成以归己,事败分咎于人,臣必不敢,请就戮。”挺既出,帝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因叹曰:“挺有功如是,犹自言有罪,若此,谁复为朕戮力耶!”

(选自《元史•商挺传》有删改)

(注)①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B.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C.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D.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古代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而把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C.“崩”是死的意思,指天子之死,也可以用作诸侯的死亡,等同于“薨”。
D.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我国历法一直使用干支纪年法,如文中的“癸丑”“戊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挺有才能,重视办学。商挺曾被东平的严实聘为诸子的老师,严实死后,辅助继承父亲爵位的严忠济兴办学校。
B.商挺深受元世祖喜爱。他被征召到盐州时,对答很合元世祖心意,世祖称他字而不呼他的名。
C.商挺关爱百姓,打击奸猾官吏。在关中担任郎中时,他不但杀了最奸猾的官吏,还请求朝廷将关中的赋税减一半。
D.商挺头脑机敏,有预见性。在回京途中,商挺多次和元世祖讨论应对时局变化的对策,商挺建议严格管理军中符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
(2)挺既出,帝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