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室,不求民,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填入□中的字正确的一项(   )
①即袖其疏入奏,帝悦□止   ②凡不附己者必□事去之
③乘间以告,且请备□ ④遂弑帝□行幄
A.①而 ②以    ③之    ④于
B.①而 ②或    ③为    ④亦
C.①乃 ②或    ③于    ④之
D.①乃 ②以    ③于    ④之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 瘼:疾苦
B.安童世祖克成善治也 相:辅助
C.屡杀大臣,鬻卖官 狱:官司
D.拜住以海运粮世祖时顿增数倍 视:观察
【小题3】文中“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这个复句的关系类型是(   )
A.递进关系
B.假设关系
C.并列关系
D.因果关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始终不与太子结交。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拜住的直言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C.拜住的正直遭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助手张思明等人的忌恨,面对他们的密谋陷害,拜住以大局为重,没有对他们加以报复。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小题5】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2)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2 10:46: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千奴以御史大夫月鲁那延荐,入见大安阁,世祖念其功臣子,即以其父官授之,拜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二十六年,加明威将军,迁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使。时桑哥乘政擅权,势焰熏灼,人莫敢言。千奴乘间入朝,见帝于柳林,极陈其罪状,帝为之改客。未几,桑哥伏诛,又上言其党犹布中外,宜早处分。进广威将军,授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三十一年,迁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使,丁祖母忧,服阕。东平、大名诸路有诸王牧马草地,与民田相间,互相侵冒,有司视强弱为子夺,连岁争讼不能定。乃命起千奴治之,其讼遂息。大德二年,奉诏使准东、西问民疾苦,察官吏能否。千奴勤于咨访,兴利除害,还奏军民便宜三十事,多见采用。历江西湖东、江南湖北两道康访使。时中书平章伯颜等固位日久,党与众盛,所任之人,徇情弄法,纲纪渐坏。千奴摭其实,上于宪台以闻,伯颜等皆被默。前后七持宪节,刚正不挠,闻朝廷事有不便,必上章极论,未尝以内外为嫌。七年,授嘉议大夫、兼大兴府尹。驭吏治民有方,以暇日正街衢,表里巷,国学兴工,尤尽其力。俄进通议大夫、同佥枢密院事。凡干禄之人由他道进者,一切不用,时论翕然称焉。成宗崩迎仁宗于潜邸奉武宗即位危疑之际弥纶补益之功为多拜荣禄大夫提调屯田事赐玉带。延佑五年,乞致仕,帝悯其衰老,从其请,仍给半俸终其身。退居濮上,筑先圣宴居同堂于历山之下,聚书万卷,延名师教其乡里子弟,出私田百亩以给养之。有司以闻,赐额历山书院。家居七年而卒,年七十一。赠推忠辅治功臣、光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号景宪。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宗崩/迎仁宗/于潜邸奉武宗即位/危疑之际/弥纶补益之功为多/拜荣禄/大夫提调屯田事/赐玉带
B.成宗崩/迎仁宗于潜邸/奉武宗即位/危疑之际/弥纶补益之功为多/拜荣禄大夫/提调电田事/赐玉带
C.成宗崩/迎仁宗于潜邸/奉武宗即位/危疑之际/弥纶补益之功为多/拜荣禄/大夫提调屯田事/赐玉带
D.成宗崩/迎仁宗/于潜邸奉武宗即位/危疑之际/弥纶补益之功为多/拜荣禄大夫/提调屯田事/赐玉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阕”为停止、终了的意思,指古人守丧期满,可以脱去孝服,又称“服除”。
B.宪节,古代廉访使、巡按等官员所持的符节,节是指皇帝授给使臣作为凭证的信物。
C.致仕,本义是指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有地位之人去世后,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褒义评价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奴不畏权势。向世祖详细奏陈桑哥擅权专政的罪状,弹劾结党营私的中书平章伯颜。
B.千奴刚正不阿。闻朝廷有不适当的举措,必上章进谏;不任用不以正道而进的求官者。
C.千奴理乱有方。诸王抢夺百姓牧场,官府恃强凌弱,久不能决,千奴到任后即解决该问题。
D.千奴重视教育。退居濮上时,邀请名师教授乡里子弟,用私田收入作为办学开支。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朵哥伏诛,又上言其党犹布中外,宜早处分。
(2)千奴勤于咨访,兴利除害,还奏军民便宜三十事,多见采用。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  )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小题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侮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过将军家   过:拜访
B.以近族得减死论 论:辨别
C.后期如军法   如:按照
D.世宗宥之     宥:宽恕
【小题2】以下字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④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④B.④⑤⑥C.①③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最终,把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白撒,致使其到世宗那里告状,因此,被解官归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阙还旧任。宣德三年召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初,两京六部堂官缺,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堡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郑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B.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C.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D.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塞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监察御史又被称为“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虽官位不高,但权势颇重。
B.“敕”,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官位、财物、奴婢、妃妾或其它头衔,是帝王制度的专属词汇。
C.“丁内艰”又称为“丁忧”,指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D.明朝,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辰深得赞赏。他曾奉朱棣命令调查江西安福民告发的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处理结果都受到皇帝认可。
B.郑辰为民请命。潞州百姓苦于徭役被逼为盗,地方官吏以叛逆罪请求朝廷发兵,郑辰为此事特意上朝奏明实情。
C.郑辰为官刚直。他在担任山西按察使时,对贪官严惩不贷;英宗时,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奏罢全部失职官吏。
D.郑辰不计嫌怨。他虽与同僚杜某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同僚死后,仍为他治丧,并出资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
(2)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