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徒大名。祖璇,业儒。父祥,师事陵川郝温,兼善星历。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国初,刘敏行省于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
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秉忠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六气侵诊,所言休咎辄应。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俄奏言:“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帝从之,遂著为令。
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亦间言事得失,多所裨益。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都城以获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责,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所建明多见于施行。寻以病丐闲。
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穗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以疾卒于位。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方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璇,业儒业:以……为业
B.所言休咎辄应咎:凶,不吉利
C.德进预在行预:预先
D.寻以病丐闲丐:请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省,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元代最高中央行政机关为中书省,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也称“行省”。
B.辟,官府征召。征辟制源自汉代,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即是此意。
C.东官.因方位得名,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官,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东官”就是指代太子。
D.谥,谥号,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德行,加给他们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靳德进之父靳祥为官正直,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保全了不少元罪百姓的性命e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
(2)对日:“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4 12:0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拙庵记

(明)宋濂

①京口徐君德敬,居京师,处一室,不垩不华,仅御风雨,环庋①图书,置榻其中,自号曰“拙庵”。

②余,天下之拙者也。德敬岂若余之拙乎?世之人舌长且圆,捷若转丸,恣谈极吐,如河出昆仑而东注;适宜中理,如斧断木、炭就水,猱②援木以升,兔走圹而攫之以鹘也。其巧于言也如此。余则不能。人问以机,谢以不知;人示以秘,瞪目顾视,莫达其旨;人之所嘉,余纵欲语,舌大如杵,不可以举;闻人之言,汗流颡泚③;人之所讳,余不能止,开口一发,正触禁忌,人皆骇笑,余不知耻。余言之拙,海内无二。他人有识,洞察纤微,揭首知尾,问白意缁。未入其庭,巳觇其形;始瞷④其貌,巳尽其肺肝而究其缊奥;福来荧荧,出身以承;祸方默默,预防而避匿。其巧于识也如此。余梦梦不知,愦愦无所思。人之笑吾,吾以为喜;人之怒吾,吾径情而直趋。网罗当前,吾以为织丝;虎豹在后,吾以为犬狸。吾识之拙,当为举世师。此二者,乃吾所大拙。德敬岂有之乎?

③然吾亦有不拙者。圣人既没,千载至今,道存于经,岳海崇深,茫乎无涯,窅乎无涂。众人游其外而不得其内,舐其肤而不味其腴。吾则搜摩括剔,视其轨而足其迹,入孔孟之庭而承其颜色。斯不谓之巧不可也。周公既亡,本摧末弊。吾握其要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是不谓之巧不可也。而德敬岂有是乎?

④盖人有所拙者必有所巧,有所巧者必有所拙。拙于今必巧于古,拙于诈必巧于智,拙于人者必巧于天;苏、张巧于言而拙于道,孟子拙于遇合而巧于为圣人之徒,晁错号称智囊而拙于谋身,万石君拙于言语而为汉名臣。余诚乐吾之拙,盖将全吾之天而不暇恤乎人也。

(注释)①庋:放置;②猱:猿猴;③颡泚:惭愧、惶恐;④瞷:观察。

【小题1】简析第①段的作用?
【小题2】第②段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指出自己为“天下之拙者”。
【小题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名为“记”,实为“赋”,汪洋恣肆,有赋的体貌特征。
B.本文名为写徐德敬,实为写自己,类似于一篇心迹自述。
C.本文名为“拙”,实为“巧”,抒发自己巧于古道,巧于智识。
D.本文名为自抑,实为自得,表达安贫乐道,孤高傲世的思想。
【小题4】赏析第二段的语言艺术。
【小题5】通观全文,简析对比手法的运用艺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孔孙,字梦符,其先出辽之乌若部,为金人所并,遂迁隆安。父之纯,为东平万户府参议,夜梦谒孔子庙,得赐嘉果,巳而孔孙生,因丐名于衍圣公,遂名今名。廉希宪居政府,辟为掾。及安童为相,尤礼重之,授户部员外郎,出为南京总管府判官。时方议下襄樊,朝廷急用兵,孔孙谓:“今以越境私贩坐罪者,动以千数,宜开自新之条,俾得效战赎死。”朝论采之。佥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寻升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囚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迁浙西提刑按察副使,改同知保定路总管府事,俄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至元二十二年,安童复入相,言于帝曰:“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恬守故常,终始如一。”乃除宣吏部尚书,孔孙礼部侍郎。寻升孔孙礼部尚书,擢燕南提刑按察使。二十八年,提刑按察司改肃政廉访司,仍为使,莅治于大名,一以所没赃籴粟五千斛赈饥民。拜佥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事。亡何,除大名路总管,兼府尹,大兴学校。有献故河堤三百余里于太后者,即上章,谓宜悉还细民,从之。召还,拜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商议中书省事。会地震,诏问弭灾之道,孔孙条对八事,其略曰:蛮夷诸国,不可穷兵远讨;滥官放谴,不可复加任用;赏善罚恶,不可数赐赦宥;献鬻宝货,不可不为禁绝;供佛无益,不可虚费财用;上下豪侈,不可不从俭约;官冗吏繁,不可不为裁减;太庙神主,不可不备祭享。帝悉嘉纳之,赐钞五千贯。又累疏言:“凡七十致仕者,宜加一官;丁忧服阕者,宜待起复;宿卫之冒滥者,必当革;州郡之职,必当遴选;又宜增给官吏俸禄;修建京师庙学,设国子生徒,给赐曲阜孔庙洒扫户;相位宜参用儒臣,不可专任文吏;故柏安童、伯颜、和礼霍孙与廉希宪等,各宜赠谥。”久之,请老还家,拜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致仕,集贤大学士如故。大德十一年卒,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囚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
B.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囚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
C.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囚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
D.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有司以囚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用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B.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C.丁忧,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遭遇父母亲去世,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称为“丁忧”。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相同的词语还有解褐、解官、请致、致政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孔孙淡泊名利,拒绝趋炎附势。阿合马专政期间,迎合他的亲戚、朋友往往很快升官,只有他安守旧职,始终如一。
B.张孔孙关爱百姓,对百姓有怜悯之心。当时他在肃政廉访司任职时,将所没收赃款买粟五千斛,用来赈济饥民。
C.张孔孙关心国事,提出多项军事策略。比如发生了地震时,他提出不可派兵去蛮夷诸国远征。
D.张孔孙重视教育。他在大名大兴学校,修建京师庙学,设国子生徒,对孔庙的洒扫户给予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越境私贩坐罪者,动以千数,宜开自新之条,俾得效战赎死。
(2)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巎巎字子山,康里氏。祖燕真,事世祖,从征有功。巎巎幼受业国学,博通群书。其遇事英发,掀髯论辩,法家拂士不能过之。始承直郎、集贤待制,兵部郎中,秘书监丞。奉命往核泉舶,芥视珠犀,少不留目。累迁至礼部尚书。

国制,大乐诸坊咸隶礼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先是,文宗励精图治,巎巎尝以圣贤格言讲诵帝侧,裨益良多。顺帝践祚,巎巎侍经筵,日劝帝务学。帝暇日欲观古名画,巎巎即取郭忠恕《比干图》以进,因言商王不听忠臣之谏,遂亡其国。帝察其真诚,虚己以听。

巎巎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未尝缄默。大臣议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属官。巎巎进曰:“民有千金之户,犹设家塾,延馆客,岂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邪!”帝闻而深然之。巎巎以重望居高位,而雅爱儒士甚于饥渴,以故四方士人皆宗之,萃于其门。达官有怙势者,言曰:“儒有何好,君酷爱之。”巎巎曰:“世祖以儒足以致治,命裕宗学于赞善王恂。世祖尝暮召我先人坐寝榻下,陈说《四书》及古书治乱,至丙夜不寐。世祖喜曰:‘所以令卿从许仲平学,正欲卿以嘉言入告朕耳,卿益加懋敬以副朕志。’今汝言不爱儒,宁不念圣祖神宗笃好之意乎?且儒者之道,从之则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人伦咸得,国家咸治;违之则人伦咸失,国家咸乱。汝欲乱而家,吾弗能御,汝慎勿以斯言乱我国也。”达官色惭。

既而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热疾卒家贫几无以为敛帝闻之震悼其所负官中钱台臣奏以免之。巎巎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文忠。

(节选自《元史·巎巎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热疾卒/家贫几无/以为敛/帝闻之/震悼其所负官中钱/台臣奏以免之
B.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热疾卒/家贫/几无以为敛/帝闻之震悼/其所负官中钱/台臣奏以免之
C.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热疾卒/家贫几无/以为敛/帝闻之震悼/其所负官中钱/台臣奏以免之
D.至正五年五月辛卯/巎巎感热疾卒/家贫/几无以为敛/帝闻之/震悼其所负官中钱/台臣奏以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谪”“左迁”是关于降低职务的。
B.“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
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巎巎博览群书,善于论辩。他早年在国子监求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每遇事总是英姿勃发,侃侃论辩,是当时很多忠臣贤士难以超过的。
B.巎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礼部举行宴会,就有歌舞艺人献艺助兴。巎巎对此总是淡然处之,其下属也都是正襟危坐,不敢有轻浮举动。
C.巎巎善于劝谏,方式巧妙。文宗想看古代名画,巎巎借《比干图》中商王覆亡的故事来劝诫。皇帝觉得他态度诚恳,虚心听了他的意见。
D.巎巎擅长书法,造诣高深。他的书法作品,得到了行家的高度评价,认为深得晋人书法的精髓,他的作品也被时人视为宝物,竞相珍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巎巎以重望居高位,而雅爱儒士甚于饥渴,以故四方士人皆宗之,萃于其门。
(2)汝欲乱而家,吾弗能御,汝慎勿以斯言乱我国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 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 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 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 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 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序”,是古代的乡学,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 (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C.“博士”,古为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了十首。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 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更加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
(2)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道童,高昌人,自号石岩。性深沉寡言。以世胄入官,授直省舍人,历官清显,素负能名。调信州路总管,移平江,皆以善政称。至正元年,迁大都路达鲁花赤,出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召参政中书,顷之,又出为江浙行省右丞,遂升本省平章政事。

十一年,诏仍以平章政事行省江西。是年,贼起蕲、黄,平章政事秃坚理不花将兵捍江州。既而土寇蜂起,道童素不知兵事,仓皇无所措。左右司郎中普颜不花曰:“城中无备,万一失守,奈何?有章伯颜者,致仕居抚州,其人熟知军务,宜以便宜礼请之。专任调遣军旅,庶几事有可济。”道童从其言,而伯颜亦欣然为起,曰:“此正我报国之秋也。”至则与普颜不花设御敌计,甚悉。三月,贼众来围城。城中昼夕坚守,众心翕然。而道童素恤民,能任人,有功者必赏,无功或不加罪,故多为之用。贼围城凡两月而民无离志。道童密召死士数千人,为前锋,又别选精锐数千为中军,而募助阵者殿后。夜半,开门伏兵栅下,黎明,钲鼓大震,奋击贼,贼惊以为神,败走。朝廷以道童捍城有功,加大司徒、开府,仍赐龙衣御酒。

及秋,朝廷命亦怜真班为江西行省左丞相,火你赤为左丞,同将兵来江西。未几,亦怜真班卒,道童属火你赤平富、瑞二州,分镇其地。适岁大旱,公私匮乏,道童乃移咨江浙行省,借米数十万石、盐数十万引,凡军民约三日人籴官米一斗,入昏钞贰贯,又三日买官盐十斤,入昏钞贰贯,民皆便之。

十八年夏四月,陈友谅复攻江西城。时火你赤已升平章政事任专兵柄而素与道童不相能且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去。道童亦弃城退保抚州,欲集诸县义兵以图克复,而势已不可为。因叹曰:“我为元朝大臣,官至极品,今城陷不守,尚何面目复见人乎!”适贼追者至,道童欲迎敌,渡水,未登岸,贼众乘之,遂为所害。事闻,赐谥忠烈。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一》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参政中书 寻:不久
B.庶几事有可济 庶几:或许可以
C.奋击贼    因:因此
D.道童亦弃城退保抚州 路:行政区域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火你赤已升平章政事/任专兵柄/而素与道童不相能/且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去
B.时火你赤已升/平章政事任专兵柄/而素与道童/不相能且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去
C.时火你赤已升平章政事/任专兵柄/而素与道童/不相能且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去
D.时火你赤已升/平章政事任专兵柄/而素与道童不相能/且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童深得皇帝赏识。道童曾担任中书省参政,江浙、江西平章政事等重要官职,后被封为大司徒,被赐龙衣御酒。
B.道童善于采纳他人建议。面对敌人进攻且城中没有防备的情况,道童听从下属建议,任用熟知军务的章伯颜。
C.道童关心百姓疾苦。江西境内发生严重旱灾,道童及时向江浙行省借大米和食盐,并以便宜的价钱卖给民众。
D.道童对国家忠诚。陈友谅攻打江西时,道童虽不得已弃城,但他又集合各县义兵调头去收复城池,最终战败。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土寇蜂起,道童素不知兵事,仓皇无所措。
(2)适贼追者至,道童欲迎敌,渡水,未登岸,贼众乘之,遂为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