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固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知黄岩州事   主持
B.民罹其害 害怕
C.何以牧民 治理
D.兴祖命并执之   逮捕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吏于有司    为之营救
B.佯以不实斥去  兴祖以手榜谕之
C.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   乃可破贼
D.三迁而知铅山州 已而罢兴作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曲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B.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C.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D.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兴祖任职铅山州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行,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为民除害。
B.永明县的洞瑶人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十分感动,三年都没有入境为害。
C.林兴祖任道州总管时,通过动员城中盐商和就地取材的办法,备齐了御贼的军费和军需,让贼人闻风而逃。
D.春天大旱闹虫灾,林兴祖就写文章,向上天祈祷,虫子就都死了,最后又下了三天大雨,农作物也获得了丰收。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
(2)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3 07: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兴,字功起,蔡州人。少慷慨,多大节,力挽二石弓。至元十年,挟八骑适黄州,谒宋制置陈奕。奕使隶麾下,奇兴相貌,以甥女妻之。从奕出降,世祖命将军以取郡县未下者,平福、建、漳三州,以招讨使行右副都元帅。十六年,召入朝,侍燕大明殿,悉献江南所得珍宝,世祖曰:“卿何不少留以自奉?”对曰:“臣素贫贱,今幸富贵,皆陛下所赐,何敢隐俘获之物!”帝悦曰:“直臣也。”因奏所部士卒功,乞官之,命自定其秩,颁赏有差。漳州盗数万据高安寨,二年不下。兴命挟束薪蔽身,进至山半,弃薪而退,如是六日,诱其矢石殆尽,朔日夜燃薪焚其栅,遂平之。廿八年,除江西行省左丞,门无私谒。州民李怀继尚任侠,武断乡曲。某日至府有所嘱,兴执之,尽得其罪状,里中受其抑者咸诉焉,乃杖而徒之。卅年,世祖欲征爪哇,会爪哇黥使者,诏平章政事史弼帅师征之,兴副之。过七洲洋、历交趾界,造小舟浮海抵爪哇。初,爪哇与邻国葛郎构怨,爪哇王为葛郎王所杀。闻师至,遣使以其国山川、户口及葛郎国地图迎降求救。进击葛郎兵,大破之。兴还至答哈城,弼既遣使护爪哇王继者返,具入贡礼。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爪哇王继者果杀使以叛,合众而攻,兴等死战,却三百里得登舟。行六十又八日归国。诏治纵爪哇者,弼等皆获罪,兴独以不预议,赐金五十。成宗践祚,拜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州同知阿里挟怨告兴不法,召入对,尽得其诬状,阿里伏诛。武宗拜左丞相。卒,年六十九,谥武宣。

(节选自《元史·高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B.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C.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D.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一些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也给予此庙号。
B.“朔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古代对农历一个月某些特殊日子有特定称谓。如每月初为“晦”,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C.“黥”,又称墨刑,指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也指在人体上刺字或图并涂上颜色文中“黥”与“黥首”“黥面”的“黥”意同。
D.“贡礼”,进贡的礼品。指古代藩属国或少数民族为谋求某种依托与援助而进献给中国皇帝的土产方物,也指臣民向君主呈献的礼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兴征战有勇有功。投诚后被世祖授为将军一职,攻取福、建、漳三州,升任右副都元帅:历经艰难抵爪哇,受降爪哇后,又大破葛郎国。
B.高兴耿直受帝喜爱。皇帝在大明殿设宴会招待群臣,当问及何不少留以自奉时,高兴回答皇帝的话使皇帝很是满意,直接称他是耿直之臣。
C.高兴平叛有谋有术。漳州盗占据高安寨,二年都未平定,高兴连续六日让军士背负薪柴进至半山,点火焚烧山寨栅栏,最终平定了高安寨。
D.高兴治境执法守法。有州民以威势擅自决断乡里是非,高兴弄清其犯罪事实后施以杖刑并判他徒刑;高兴被告违法,朝廷经查证实为诬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奏所部士卒功,乞官之,命自定其秩,颁赏有差。
(2)诏治纵爪哇者,弼等皆获罪,兴独以不预议,赐金五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徒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附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从子,这一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于“侄”。
C.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
D.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到军中立功赎罪。
D.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察罕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泸江 次:驻扎B.除武昌 竟:最终
C.吾独其责   当:承担D.昆弟贫来者   归:回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问,元代各行中书省所属有理问所理问与副理问,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
B.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又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的是佛教徒。
C.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参与政事,秦始皇始设此职。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识。他读书多记忆好,通晓多国文字,奥鲁赤让孩子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王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妖术惑众之人。
D.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
(2)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父椿,避乱往依济南张荣,因家焉。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
中统二年,彧与荣孙宏入朝,因言益都李璮反状已露,宜先其未发制之,未报。明年春,璮果反。时诸郡不为兵备,璮即袭据济南。彧弃家从荣,招集散亡,迎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之。秋七月,捕得生口,言城中粮尽势蹙,彧乃昏夜请见王曰:“闻王陛辞时,面受诏曰:‘发兵诛璮耳,毋及无辜。’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王曰:“汝言城破,解阴阳耶?” 彧曰:“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王悟。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彧以功授大都督府参议,改知滨州。
时行营军士多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彧言于中书,遗官分画疆畔,捕其强猾不法者置之法。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至无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六。子迪吉。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四》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B.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C.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D.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C.“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D.“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彧幼年即聪明好学,因避乱随父亲移居济南,济南太守张荣对他非常欣赏,征召他担任自己官署的属员。
B.姜彧政治观察力很敏锐,曾与张荣的孙子张宏一道向朝廷进言益都李璮有谋反的迹象,后来李璮果然谋反。
C.哈必赤进兵讨代李璮时,姜彧及时提醒他记住皇帝不要伤及无辜百姓的告诫,使济南百姓避免了一场灾难。
D.担任滨州知府时,因为督促农民种植桑树,一年多以后新成活的桑树漫山遍野,姜彧被当地人称为“太守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
(2)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B.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C.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D.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田地收益作为祭祀、教师薪俸及补助读书人士的开支。
B.御史,西周时设置的官职,起初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隋以后兼负记录历史之责。
C.榷茶,旧时对茶叶的种植、交易等所实施的征税、管制、专卖等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D.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上等称“最”,下等称“殿”,文中泛指等级的高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施政得法,百姓因此得以安定。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又释放了因持兵器自卫而被误认为谋反的十七人。
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治弹劾他不守法的郄显等人死罪,皇帝不闻不问,致远不惧怕威胁,亲自解开刑具,释放他们。
D.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求前往,到任之后,屡次上书极力为陈天祥争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