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父椿,避乱往依济南张荣,因家焉。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
中统二年,彧与荣孙宏入朝,因言益都李璮反状已露,宜先其未发制之,未报。明年春,璮果反。时诸郡不为兵备,璮即袭据济南。彧弃家从荣,招集散亡,迎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之。秋七月,捕得生口,言城中粮尽势蹙,彧乃昏夜请见王曰:“闻王陛辞时,面受诏曰:‘发兵诛璮耳,毋及无辜。’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王曰:“汝言城破,解阴阳耶?” 彧曰:“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王悟。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彧以功授大都督府参议,改知滨州。
时行营军士多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彧言于中书,遗官分画疆畔,捕其强猾不法者置之法。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至无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六。子迪吉。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四》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B.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C.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D.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C.“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D.“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彧幼年即聪明好学,因避乱随父亲移居济南,济南太守张荣对他非常欣赏,征召他担任自己官署的属员。
B.姜彧政治观察力很敏锐,曾与张荣的孙子张宏一道向朝廷进言益都李璮有谋反的迹象,后来李璮果然谋反。
C.哈必赤进兵讨代李璮时,姜彧及时提醒他记住皇帝不要伤及无辜百姓的告诫,使济南百姓避免了一场灾难。
D.担任滨州知府时,因为督促农民种植桑树,一年多以后新成活的桑树漫山遍野,姜彧被当地人称为“太守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
(2)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9 10:0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左迁湖广行省左丞,遣太医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之。初窘辱之,不遗余力,思诚不为动。抵武昌城下,语诸将曰:“贼据城与诸君相持经久,必不知吾为此来,出其不意,可以入城。”遂行。诸将不获已,随其后,竟不烦转斗而入。询其故,贼仓卒无备。尽惊走。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苗军暴横,侵辱省宪,思诚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杀吕左丞乎?”自是无敢复至。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

(《元史·吕思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B.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C.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D.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和其他长辈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
B.输作,因犯罪罚作劳役。
C.职田,亦称“职分田”或“食租田”。北魏以后政府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为俸禄的田地。即以租田收取的租粟为俸禄。
D.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思诚励农兴教,关注百姓事体。他在担任蓚县县尹时,奖赏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以农具,鼓励他们农业生产,在地方学校雕刻孔像进行祭祀。
B.吕思诚吏治有方,严格约束下属。办事的胥吏到乡社去,去多少人,饮食多少等都有一定标准,超过这个标准,要求胥吏照价自己付款,毫不含糊。
C.吕思诚刚直不阿,不受权贵利用。他刚到浙西任职,权贵达识帖睦迩因与江浙省臣有嫌怨,便唆使吕思诚弹劾他们,吕思诚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
D.吕思诚腹有谋略,制敌出其不意。抵达武昌城下后,在苗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率领诸将出其不意地轻松取城,苗军却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
(2)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进,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戊午,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二年,宣授总把,赐银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痒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纤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丨”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阙是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令时,发现当时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宗泽高瞻远瞩,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势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宗泽精明能干,富于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朝廷返都东京;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兴,字功起,蔡州人。少慷慨,多大节,力挽二石弓。至元十年,挟八骑适黄州,谒宋制置陈奕。奕使隶麾下,奇兴相貌,以甥女妻之。从奕出降,世祖命将军以取郡县未下者,平福、建、漳三州,以招讨使行右副都元帅。十六年,召入朝,侍燕大明殿,悉献江南所得珍宝,世祖曰:“卿何不少留以自奉?”对曰:“臣素贫贱,今幸富贵,皆陛下所赐,何敢隐俘获之物!”帝悦曰:“直臣也。”因奏所部士卒功,乞官之,命自定其秩,颁赏有差。漳州盗数万据高安寨,二年不下。兴命挟束薪蔽身,进至山半,弃薪而退,如是六日,诱其矢石殆尽,朔日夜燃薪焚其栅,遂平之。廿八年,除江西行省左丞,门无私谒。州民李怀继尚任侠,武断乡曲。某日至府有所嘱,兴执之,尽得其罪状,里中受其抑者咸诉焉,乃杖而徒之。卅年,世祖欲征爪哇,会爪哇黥使者,诏平章政事史弼帅师征之,兴副之。过七洲洋、历交趾界,造小舟浮海抵爪哇。初,爪哇与邻国葛郎构怨,爪哇王为葛郎王所杀。闻师至,遣使以其国山川、户口及葛郎国地图迎降求救。进击葛郎兵,大破之。兴还至答哈城,弼既遣使护爪哇王继者返,具入贡礼。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爪哇王继者果杀使以叛,合众而攻,兴等死战,却三百里得登舟。行六十又八日归国。诏治纵爪哇者,弼等皆获罪,兴独以不预议,赐金五十。成宗践祚,拜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州同知阿里挟怨告兴不法,召入对,尽得其诬状,阿里伏诛。武宗拜左丞相。卒,年六十九,谥武宣。

(节选自《元史·高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B.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C.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D.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一些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也给予此庙号。
B.“朔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古代对农历一个月某些特殊日子有特定称谓。如每月初为“晦”,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C.“黥”,又称墨刑,指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也指在人体上刺字或图并涂上颜色文中“黥”与“黥首”“黥面”的“黥”意同。
D.“贡礼”,进贡的礼品。指古代藩属国或少数民族为谋求某种依托与援助而进献给中国皇帝的土产方物,也指臣民向君主呈献的礼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兴征战有勇有功。投诚后被世祖授为将军一职,攻取福、建、漳三州,升任右副都元帅:历经艰难抵爪哇,受降爪哇后,又大破葛郎国。
B.高兴耿直受帝喜爱。皇帝在大明殿设宴会招待群臣,当问及何不少留以自奉时,高兴回答皇帝的话使皇帝很是满意,直接称他是耿直之臣。
C.高兴平叛有谋有术。漳州盗占据高安寨,二年都未平定,高兴连续六日让军士背负薪柴进至半山,点火焚烧山寨栅栏,最终平定了高安寨。
D.高兴治境执法守法。有州民以威势擅自决断乡里是非,高兴弄清其犯罪事实后施以杖刑并判他徒刑;高兴被告违法,朝廷经查证实为诬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奏所部士卒功,乞官之,命自定其秩,颁赏有差。
(2)诏治纵爪哇者,弼等皆获罪,兴独以不预议,赐金五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

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马》、《书》、《讲》、《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最其问答,凡数千言。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日:“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擢应奉翰林文字。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诏澄为序,澄曰:“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佳、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澄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

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天历四年六月,澄卒,年八十五。

(摘编自《元史.吴澄传》)

注释:①福田:佛教以为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回亩,故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有司急/于行事竞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B.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C.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D.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经传,多是指偶家经典和注疏的合称,经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传是对这些经文的解释。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设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供奉皇帝的先祖,夏称“世室”,股商称“重屋”,周称“明堂”,秦汉时称“太庙”。
D.中书即中书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负责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元中书省还有地方派出机构称行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澄博学有才能,尤长儒学经典。朝廷开经筵聘其为讲官,被儒家学子所推崇,左丞董士选曾邀请吴澄到家中并亲自侍奉其起居。
B.吴澄性格耿直,敢于直言。世宗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面,刻印佛教《藏经》,令吴澄作序。吴澄据理反驳,后因群臣齐谏而止。
C.吴澄要求遵守礼制办事,朝廷修建太庙,官员对皇帝的位次排列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吴澄依古制力争,但最终无效。
D.吴澄是元代杰出的理学大师,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成一家,对后世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澄至,且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
(2)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