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左迁湖广行省左丞,遣太医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之。初窘辱之,不遗余力,思诚不为动。抵武昌城下,语诸将曰:“贼据城与诸君相持经久,必不知吾为此来,出其不意,可以入城。”遂行。诸将不获已,随其后,竟不烦转斗而入。询其故,贼仓卒无备。尽惊走。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苗军暴横,侵辱省宪,思诚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杀吕左丞乎?”自是无敢复至。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

(《元史·吕思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B.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C.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D.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和其他长辈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
B.输作,因犯罪罚作劳役。
C.职田,亦称“职分田”或“食租田”。北魏以后政府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为俸禄的田地。即以租田收取的租粟为俸禄。
D.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思诚励农兴教,关注百姓事体。他在担任蓚县县尹时,奖赏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以农具,鼓励他们农业生产,在地方学校雕刻孔像进行祭祀。
B.吕思诚吏治有方,严格约束下属。办事的胥吏到乡社去,去多少人,饮食多少等都有一定标准,超过这个标准,要求胥吏照价自己付款,毫不含糊。
C.吕思诚刚直不阿,不受权贵利用。他刚到浙西任职,权贵达识帖睦迩因与江浙省臣有嫌怨,便唆使吕思诚弹劾他们,吕思诚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
D.吕思诚腹有谋略,制敌出其不意。抵达武昌城下后,在苗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率领诸将出其不意地轻松取城,苗军却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
(2)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9 07:55: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洪武八年,皇上以太子暨诸王久处宫掖,无以发抒精神,命西幸中都,沿道校猎,以讲武事。濂时奉诏扈从。十有二月戊午,次滁州驿,濂请游琅琊山,皇太子欢然可之,即约四长史同行。
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欧阳公修所发。泉上十余步即丰乐亭,亭东数百步,即醒心亭。由亭曲而西可入天宁寺。今皆废,惟凉烟白草而已。濂闻其语,为怅然者久之。
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夥,兵后焚炼为垩殆尽。亭后四贤堂,亦废。亭侧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手掬饮之,温。
是日天阴,雪花翩翩飘,伯靖亟倡曰:“雪作矣,不还将何为?”濂游兴方浓,掉头去弗顾。历石径一里所,至回马岭。伯友追而至,伯清继之。伯友曰:“二客足力弱,不能从矣。”二客,伯贤,伯恭也。
蛇行磬折黄茅白苇间,莽不知所之,幸有宋熙宁舍利塔遗址累累,径行无疑。其路若穷,又复轩豁,峰回路转,盖九锁而至开化禅寺。寺院在琅琊山最深处,惜乎山皆童,而无蔚然深秀之处。
寺僧绍宁为具饭。饭已,引观庶子泉。泉出山罅中,乃唐李幼卿所发,李阳冰所篆铭。铭已亡,张亿书三字碑亦断裂,卧泉下。石崖上多诸儒题名,自皇祐、淳熙以来皆有之。字或篆或隶或楷或可辨或不可辨,山之东西,在在皆然,不特此泉也。自幼卿博求胜迹,凿石引泉以为溪,作禅室、琴台,后人颇继其风,山中之亭几二十所。今荆榛弥望,虽遗迹亦无从求之,可叹哉!
夫亭台废兴乃物理之常,奚足慨?所可慨者,世间奇山川如琅琊者何限?第以处于偏州下邑,无名胜士若幼卿者黼黻之,故潜伏而无闻焉尔。且幼卿固能使琅琊闻于一方,自非欧阳公之文,安足以达于天下?或谓文辞无关于世,果定论耶?念元季绎骚,窜伏荒土,朝不能谋夕,今得以厕迹朝班,出陪帝子巡幸,而琅琊之胜遂获穷探,岂非圣德广被,廓清海寓之所致邪!是宜播之声歌,以侈上赐游观云乎哉。
(取材于明代宋濂《游琅琊山记》,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滁州驿 次:临时驻扎
B.可鉴毛发 鉴:照
C.其路若穷 穷:荒僻
D.寺僧绍宁为具饭 具:准备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沿道校猎,以讲武事 ②第以处于偏州下邑
B.①濂闻其语 ②后人颇继其风
C.①过平皋约三里所   ②莽不知所之
D.①为怅然者久之     ②兵后焚炼为垩殆尽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欧阳公修所发
宋朝时欧阳修先生主持挖掘的
B.惜乎山皆童
可惜,山都太小
C.世间奇山川如琅琊者何限
世间像琅琊山这样奇丽的山川哪能限量
D.念元季绎骚
想到元朝末年战乱连绵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出游原因及时间,作者随皇上、太子及诸王外出,路过滁州游琅琊山。
B.作者看到山下的紫微泉、丰乐亭、醒心亭、天宁寺等景点现在都已成为废墟。
C.六一泉在醉翁亭旁边,流出的泉水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一样“水尤清冽”。
D.作者感慨琅琊山因李幼卿、欧阳修得以闻达天下,结尾感念并宣扬皇上的圣德。
【小题5】将文中划波浪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字或篆或隶或楷,或可辨或不可辨,山之东西,在在皆然,不特此泉也。
【小题6】宋濂笔下的琅琊之景与《阿房宫赋》中曾经“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可怜焦土”的景象相同,面对同样的景象,两位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④缗;成串的钱。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B.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C.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D.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师,指古代帝王所在的京城,一般是一国的政治中心,但不定是经济中心。
B.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
C.辟,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缗,古代穿铜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一千文为一缗,又叫一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颇受百姓感戴。他调离堂邑十年后,当地百姓为他立碑颂德;他去世后,百姓十分悲哀。
B.张养浩廉洁轻财。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散尽家财给贫困的乡亲,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心系百姓。赴任途中,华山祷雨,“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大雨如注。虽带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系百姓。
D.张养浩仁德宽厚。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等暴戾之人皆能以宽容感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小题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曾祖檐,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祖岩,知福州闽县事,卓行危论,奇文瑰句,士大夫皆自以为不可及。父居仁,知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亦绝出于四方。至长孺,其学益大振。咸淳中,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至元二十五年,诏下求贤,有司强起之,至京师,待诏集贤院。既而召见内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薰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其树外门,侵官道,长孺亟命撤之。至大元年,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群妪聚浮屠庵,诵佛书为禳祈,一妪失其衣,适长孺出乡,妪讼之。长孺以牟麦置群妪合掌中,命绕佛诵书如初,长孺闭目叩齿,作集神状,且曰:“吾使神监之矣,盗衣者行数周,麦当芽。”一妪屡开掌视,长孺指缚之,还所窃衣。延祐元年,转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场盐司丞,阶将仕郎,未上,以病辞,不复仕,隐杭之虎林山以终。长孺初师青田佘学古,学古师王梦松,梦松亦青田人,传龙泉叶味道之学,味道则朱熹弟子也。渊源既正,长孺益行四方,访求其旨趣。其为人,光明宏伟,专务明本心之学,慨然以孟子自许,唯恐斯道之失其传,诱引不倦,一时学者慕之,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为辞章有精魄金舂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终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列传七十七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B.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C.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D.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某影视作品中屈原自称“灵均”,这是极不妥当的。
B.修撰,古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C.浮屠,亦作浮图,皆为佛陀之异译。后来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称“佛”。文中的“浮屠庵”即尼姑庵。
D.乡闱,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亦代指乡试。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会试、乡试、殿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长孺出身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从曾祖到胡长孺这一代,世代为官,且都因文章出众而闻名,胡长孺的文章更是被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宝物。
B.胡长孺为官刚直不阿,敢于碰硬。显贵程文海,气焰炽盛,他家即使犯法,也无人敢责问。他修建外门,侵占了官道,长孺就命令他拆除掉。
C.胡长孺断案足智多谋,善用妙计。他巧设妙计,帮无辜被打的农民找到犯事者,并责令其赔偿;又假扮神灵,帮老妪找回了丢失的衣服。
D.胡长孺学术思想渊源纯正,勇担传承之责。长孺之学,渊源于朱学。他感慨自己就像孟子,又担心儒学失传,常讲解经义,诲人不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
(2)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大德十一年,以结为典牧太监,阶太中大夫。近侍以俳优进,结言:“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春宫,视听宜谨。”仁宗优纳之。仁宗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迁扬州,又迁宁国,以从弟绅佥江东廉访司事,辞不赴。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时拜柱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殷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职官坐罪者,多从重科,结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贪墨虽多,然士之廉耻,不可以不养也。”闻者谓其得体。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

(节选自《元史·王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B.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C.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胜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D.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胜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俳优,指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载自司马迁《滑稽列传》中著名的俳优有优孟、优旃、郭舍人。俳优和相声有许多相似之处。
B.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汉朝始设中书令。
C.中宫,君主时代大多将皇后的宫室建于子午线上,位于后宫的中心,因而称之中宫。中宫,或称皇后,也象征皇后居住的宫室。
D.元史是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宋濂等主编,记述从女真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的历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把艺人带进宫里,王结认为从前唐庄宗为此招来灾祸而失败,殿下在春宫育德养性,应谨慎为要。仁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B.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
C.僧尼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病情危急,他的家人要求释放重囚来消灾,王结极力反对。
D.王结认为官员犯罪虽然要重罚,但是古时候刑不上大夫,士人的廉耻之心不能不培养,人们都觉得他说的话得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
(2)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