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
刘基①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②,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③。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注】①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后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此词是其早期作品。②王粲:字仲宣,三国时人,曾依刘表,作有《登楼赋》。③天杪:犹天际。
【小题1】本词上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小题2】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20 05: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季氏湖山义塾

⑴青田之山,其上四十里有泉,是为高湖之源;其上多奇峰崖,献奇纳秀,故士多俊彦,室常殷阜,季氏其一也

⑵有名谦字伯益者,好学尚义,故其家日裕。乃谓乡人曰:“人孰不爱其子孙,而不知所以爱之者。今有良田美宅,绵亘阡陌,堆金聚帛,自以为用之不竭、享之无穷也。一旦光销影烁,而无纤芥之留者,何邪?骄淫生于富溢。而纵欲败度之子,常由不悟前人成败之迹,而自视侈然大也。及其颠连困厄于垂老之际,彷徨无所容其身,虽欲效织蒲补履以食其余年,且不可得。若是者虽其人之不肖,抑亦其父兄处之不得其道也。今余幸藉先人馀业以自免于冻馁,未尝不惴惴于吾身,况能保其子孙?故愿制产以肇建读书之所,延名儒为师,以训子弟以及姻族之人,咸使知学。大则修身齐家以用于时,小亦不失为乡里之善士,不亦可乎?”乃筑于其居之侧以为堂,设孔子像,旁列斋舍,翼以廊庑,缭以垣,买田若干亩给师弟子之食,萃其族之子弟悉入学焉。于是衿佩衣裳,肃肃有容;弦诵之音,蔼蔼旁达。入其乡者,莫不感叹而慕悦也。

⑶呜呼,若季氏者,真知爱其子孙哉!由是于一乡一邑,以播于天下,使人人闻而效其所为,则将见屋皆为贤士大夫,而愚不肖者寡矣。邑人洪应求道其事于余,且请为之记,予既乐乡里之有善人,而又嘉洪生之乐道人善也,故善而书之。

(选自刘基《诚意伯文集》卷六)

〔注〕义塾,旧时免费的私塾。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其上多奇峰崖   ②由是于一乡一邑
③翼以廊庑,缭以垣 ④则将见屋皆为贤士大夫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旦光销影烁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之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E.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A.①自以用之不竭、享之无穷也    ②冰,水之,而寒于水
B.①骄淫生富溢 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赵王
C.①而又嘉洪生乐道人善也 ②曾不知老将至
D.①使人人闻效其所为    ②汝姊在吾怀,呱呱
【小题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⑴故士多俊彦,室常殷阜,季氏其一也。
⑵及其颠连困厄于垂老之际,彷徨无所容其身。
【小题5】结合全文内容,概述季伯益创办“义塾”的意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松风阁记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①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
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jiū),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②,潇洒而扶疏,鬖髿(sān suō)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④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⑤?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注】①屃赑(xì bì):强壮有力的样子。②巃嵸(lóng zōng):聚集的样子。③鬖髿(sān suō):比喻草木枝叶散乱貌。④方舟上人:法号叫方舟的老和尚。⑤《高士传》:许由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史记》: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洒而扶疏 扶疏:枝叶残落貌
B.不壅不激 壅:堵塞,阻止
C.无外物以汩其心  汩:扰乱,干扰
D.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去:距离
【小题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B.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C.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D.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雨、露、雷是为了衬托风无形有声、附物为声。风的声音是一直附着于其它物体上的。
B.文章第二段至四段先写风吹它物之声令人“骇胆而惊心”,次写草木之声令人不快,最后写松风之声令人“旷神怡情”,层层推进,井然有序。
C.第五段连用四个比喻,笔墨简炼,形象真切地表现金鸡峰三松随风势由弱而强,其声亦随之变化万端的特征,令人如临其境。
D.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对山间美景的钟爱之情,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2)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德量

刘基

人之度量相越也,其犹江海之于瀸泉乎?瀸泉之微,积而至于海,无以尚之矣,而海亦不自知其大也,唯其不自知其大也,故其纳不已,而天下之大莫加焉。圣人之为德,亦若是而已。是故汧泉纳瀸泉,池纳汧泉,沟纳池,浍纳沟,溪纳浍,川纳溪,泽纳川,江河纳泽,而归诸海。故天子,海也;公、侯、卿、大夫,江河也,川泽也;庶官,溪浍之类,而万民皆瀸泉也。瀸泉之于海,其相去也不亦大县绝乎?而其势必趋焉,其志之感,情之远,如气至而虫鸣也,如雨来而础润也。君人者惟德与量俱,而后天下莫不归焉。德以收之,量以容之,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故量小而思纳大者,祸也。汋谷之蝇不可以陵洪涛,蒿樊之鴽不可以御飘风。大不如海而欲以纳江河,难哉!

(注)①瀸(jiān):泉水时流时止。②鴽(rú):古指鹌鹑类小鸟。
【小题1】依据文意,标题中“德”、“量”两字不能互换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
【小题2】对“其相去也不亦大县绝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不也相继流过所有的大县城吗?
B.它们相互之间的差距不也很悬殊吗?
C.它们先后离去,不就像大绳断绝吗?
D.小溪离开大海,不也是自寻绝路吗?
【小题3】从修辞手法角度,对文中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小题4】同是借大海说理,本文与庄子的《秋水》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小题5】综观全文,评析本文的思想内容。

同类题4

蜀贾卖药

刘 基

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成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日:“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选自《郁离子·千里马》第十一章)

(简注)①赢:余利。②限:门槛。③再期(jī):两周年。④肆:店铺。⑤郁离子:作者刘基在元末隐居时用的别名。⑥为士者:做官的人。士,同“仕”。⑦僦(jiù):租赁⑧纲纪之司:掌管法制的官署。
(阅读指要)

这则寓言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药商的对比叙述,揭露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恶劣。那为人行事厚道、专门收购上等好药、绝不弄虚作假的药商,获利微薄,顾客稀少;生活朝不得夕;那个好药次药都收购的药商,以顾客出价多少而决定给好药或次药,因此招来相应的买主,时间稍长,也就富了;而那个不卖好药的药商,把卖价定得很低,结果顾客盈门,财源广进,一年而成富翁。

三种药商的不同品格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侧面,作者将其延伸到官场也完全大同小异。文章同样列举了三种不同的县官。某一廉洁而无以讨好上司,结果卸任后连回家的旅费都拮据,还被人讥笑为呆痴;其二较乖巧,选择合适的机会捞几笔,世人竟不以为是贪求,反而称其为能干、贤明;其三是无所不贪,大肆搜括,但他手段高明之极,不仅用来进贡上司,也用来“子吏卒而宾富民”,结果不到三年便提拔要职,连老百姓也误认他为好官。

作者以商场比官场,对那种是非混淆奸诈作伪便能升官、善良廉洁反而不能立足的社会荒谬现象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文章警示世人,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被花言巧语或虚伪的假象所左右,而应该做到不贪小利小惠,这样才能使社会正气得到发扬,使歪风

邪气得到遏制。

文章记叙生动形象,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警示作用。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蜀三人,皆卖药于市(_________) (2)卖则贱其价,请则益之(_________)
(3)其门之限月一(_________)    (4)肆日中如(_________)
(5)昔楚三县之尹三(____) (6)而任诸纲纪之司(____)
【小题2】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食而昏不足。——吃了早饭就吃不上晚饭。
B.其去也,无以僦舟。——他去上任时,连租船的钱都没有。
C.子吏卒而宾富民。——把吏卒当作儿子,富民当作宾客。
D.虽百姓亦称其善。——即使老百姓也说他好。
【小题3】下列句中“其”与“一人专取良”句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B.庐陵文天祥自序诗,名曰《指南录》。
C.或以小,劣之。D.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卖则其价”中“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抚官大悦,以金笼进上,细其能。B.其直,居为奇货。
C.吏民,封府库。D.阿品远河南。
【小题5】下列句子中“以”之后没有省略“之”的一项是(   )。
A.人皆笑,以为痴。B.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小题6】请对那个“不取良,惟其多”的卖药人进行一番评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敌人之饷道,可分锐兵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击之则胜。法曰:“军无粮食则亡。”

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军运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说操曰:“今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矣。”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操。乃留曹洪守,自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后军,遣军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皆自若。既至,围屯,即放火,营中惊乱,大败之。绍弃甲而

(取材于刘基《百战奇略》)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兵必走:逃跑
B.自步骑五千人   将:率领
C.闻者信以为 然:对的
D.绍弃甲而遁:消失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粮胜     沛公置车骑
B.敌人之饷道 属皆且为所虏
C.可分锐兵绝之 若舍郑为东道主
D.说操曰     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文中“遣军以益备”中的“备”,与下列词语中的“备”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有备无患B.备尝辛苦C.文武兼备D.戒备森严
【小题4】请把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
【小题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两军交战,如果胜负还未决出,拥有粮草的军队会胜。
B.袁绍派遣军队运送粮草,虽然辎重甚多,但却缺乏严密的防守。
C.许攸背叛袁绍投靠曹操后,为其进献的计策,被曹操谋臣否定。
D.曹军前往劫烧袁绍粮草途中,虽被袁军查问,但被掩饰了过去。
【小题6】下列战役不是以少胜多的一项是
A.官渡之战B.街亭之战C.赤壁之战D.长勺之战
【小题7】下列故事与曹操有关的一项是
A.忌杀杨修B.败走麦城C.劝学吕蒙D.计收马超
【小题8】在两军对垒时,许攸和烛之武都进行了游说,请简要概括二者游说的异同。
【小题9】有同学为本次战争撰写了下联,请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本初疏于防范,惨败更见寡谋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