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其父兄。平时呼召友朋,或费千钱,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子,方其少时,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人而聚 率:大抵
B.出门而其父兄 诳:欺骗
C.以新荐之品者 易:替换
D.通于《六经》之大 指:指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死者恐不得知 其身也,则耻师焉
B.归氏至于有光生 不知东方既白
C.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战败亡,诚不得巳
D.长而有室,其情已不类矣 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幼年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
B.归氏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甚至和禽兽无异。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古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羞耻,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利病,内心常有隐忧。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2 12:0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视无可置者   (2)以南日
(3)偃啸歌 (4)冥然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杜牧《阿房宫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3】下列关于两组句子的加点字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的是(   )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当南日。   此五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朝。
(2)三五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儿成,则可待乎!
A.(1)的两个“以”用法相同,(2)的两个“之”用法相同
B.(1)的两个“以”用法相同,(2)的两个“之”用法不同
C.(1)的两个“以”用法不同,(2)的两个“之”用法相同
D.(1)的两个“以”用法不同,(2)的两个“之”用法不同
【小题4】翻译句子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小题5】作者在本段的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选文中以动显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给人以美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常不自 释:宽解B.贫穷而不知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之也  责:责备D.不录有司 于:表被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的两种礼器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B.长老:文中指年德俱高的僧人。如白居易《闲意》诗“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中的“长老”即为此意。
C.世家:《史记》中把用来记述王侯的传记称为世家。文中指世代显贵的家族或大家。
D.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
【小题4】将课本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不自禁。
【小题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南日 当:挡
B.诸父异爨 迨:及,等待
C.吾家读书久不  效:收效
D.令人长不自禁  号:号令
【小题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B.鸡栖
C.然余居D.室西连中闺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尝居于此
C.先妣抚之甚厚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屋,伴随作者经历了成长中的一些人和事,见证了归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苍凉悲切,表现了作者的沉重慨叹。
B.对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来说,哪怕是母亲一个因爱而呵斥的眼神都是极可贵的,然而归有光却无法拥有,他只能在老乳母的追忆中睹物思母,聊以填补这片空缺的感情。
C.祖母对这个过早失去母爱的孙子十分疼爱,去轩中看望孙子,希望归家能在中道而衰的时候出现一个可以光耀门楣的人物,而这希望便落在了作者身上。
D.“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写“悲”时,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情调。如写祖母一节,“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写出了作者对祖母刻骨铭心的哀思。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诸父异爨  迨:________
(2)二世 乳:________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______
(4)大母余曰  过: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墙往往是  母立于兹
B.鸡栖厅     室西连中闺
C.娘指叩门扉曰 比去,手阖门
D.先妣抚甚厚 顷,持一象笏至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小题4】依据本段,“可悲”之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功名未就三件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儿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zhà)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①,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哽,如影历历,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ī ní)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犹尚殗殜②,无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袁枚《祭妹文》

注①九原:指九泉,黄泉等    ②殗殜(yè dié)病得不太厉害,但还没有痊愈。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迨诸父爨 (分开) 适先生(zhà)户入 (打开)
B.已为墙,凡变矣。 (两次) 如影历历,取便逝。(靠近)
C.后五年,吾妻来。 (回娘家)   后虽小(病愈)
D.吾家读书久不效   (奏效)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打听,探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某所,母立于兹。 一家瞠视
B.儿成,则可待乎! 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
C.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闻两童子音琅琅
D.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犹尚殗殜,无娱遣
【小题3】下面有关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中“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有过渡之用,“然”字转折,承前文“多可喜”引出下文可悲之事,诸如叔父分家、回忆已故母亲和祖母,均以“悲”贯串,但描述与妻子在轩中生活有欢喜之色。
B.选文一结尾作者睹物思人,以含蓄深情的笔法,结束全篇,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C.选文二中,作者回忆童年与妹妹一起生活的琐事时,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妹妹的遽然长逝时,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
D.两篇选文共同的特点是“寓真情于家常琐事的娓娓叙述之中”,两位作者都以白描式的笔法描述了最令自己感动的那些言语与细节,让自己的忆中人跃然纸上,赢得了读者的感情共鸣。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