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之。

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易·系辞下》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於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

(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

[注释] ①媕婀(ān ē):指依违阿曲,毫无主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碌碌者  殆:大概,恐怕。
B.世共笑之  訾: 讥笑,讥讽。
C.予得而论之 序:序言,文序。
D.然存者不能什一 什一:十分之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经世为心 秦亦不城予赵
B.耗无用之地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天下有道,行有枝叶 于其身也,耻师焉
D.则文不期多自多     君子博学日三省乎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疣赘录》的文集序中,对雍里先生为官时不依违阿曲,不拘泥于流俗,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
B.作者认为文章的关键在于“道”,而“文”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会依据“道” 自然呈现出“多”与“少”的不同形态。
C.作者回顾了自己求学、致仕、创作的过程和经历,表达了对那种仅仅从形式与文字技巧上加以模拟雕饰的文风的否定态度。
D.作者的语言简洁凝练,古朴浑厚,以舒缓的语气和生活化的笔调阐发自己的观点,文章写得语浅情深,意蕴悠远,颇具深意。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
(2)录凡若千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5 09:45: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宝界山居记

归有光

①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①,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②,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②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早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父子并中年失偶,而皆不娶。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③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地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③之外,而天宝之末,顾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④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⑤,则其于一切世分若太空浮云,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选自《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作品选》)

注释:①卑稚:矮小。②漭淼澒洞(hòng  tóng):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③壒(ài):灰尘。④羯胡:匈奴人的别称,此处代指安禄山。⑤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小题1】归有光,是明代“__________”(文学流派名)的代表人物,我们在高一学过他的作品篇名是《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在第①段描写太湖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②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③段中的王右丞指的是诗人_________,作者写他的故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
【小题5】作者写王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感叹“何可及哉!何可及哉!”的意图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悠然亭记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娼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隩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选自《明清散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公于此山日亲     日:太阳
B.作亭其中  作:建造
C.公负杰特有为之才   负:自豪
D.况见见闻闻者也     见:看
【小题2】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B.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C.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D.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明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鞍山之阳、娄水之阴是指鞍山的南面,娄水的北面。
C.“靖节”是陶渊明的谥号,是他死后朝廷根据他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以盖棺论定。
D.“僭”指超越身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名义行事,在这里表示自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园田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
C.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与泰山的大石无异,因此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D.庄子认为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萆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 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
(2)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亦遂增 (__________)    (2)大母余曰  (__________)
(3)令人长号不自(__________)    (4)吾妻来    (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能足音辨人  当南日
B.呱呱泣   客逾庖
C.儿成,则可待乎    久,能以足音辨人
D.又杂植兰桂竹木庭     鸡栖
【小题3】与“东犬西吠”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家读书久不B.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C.二世D.垣墙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亦多可悲”之情的一组是( )
①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②后五年,吾妻来归
③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A.④⑤⑥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凭学书   几:茶几
B.诸小妹语曰  述:转述
C.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还有
D.今已亭亭如矣  盖:古称伞
【小题2】对下列句中的“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妻来   ②吾妻
A.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出嫁”
B.意思不同,①表示“出嫁”,②表示“回娘家”
C.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回娘家”
D.意思不同,①表示“回娘家”,②表示“出嫁”
【小题3】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后六年  ②后二年 ③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  ②室坏  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  ③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小题4】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
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已”字是关键。
D.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小题5】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 ,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 。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 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__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 ,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__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__。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
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头。⑤缗(mín):杂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游二十馀年 游:游玩
B.又于屋后构小园 构:建造
C.谓靖节不知道 道:天道
D.而僭为之记    僭:超越本分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耿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 为名
②而 妒媚者所不容
③公殆未能以忘 
④吾无从而问 
A.①以②为③于④也
B.①因②其③于④之
C.①因②其③乎④也
D.①以②为③乎④之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B.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C.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D.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小题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
①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②遥望山颈然如积灰
③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④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
⑤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 ⑥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认为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
B.淀山公有才能,所做官职,声名功绩显著,罢官后,朝廷谈论人才还推重他,但他自己却忘怀这些,纵情于山水之间
C.归有光说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悠然”的含义,只好向表兄淀山公请教,淀山公给他作了明确的回答。
D.淀山公曾经游览名山大川,但感觉悠然自得的能够寄托情感的却是马鞍山,所以感觉马鞍山的石头与泰山的石头没什么两样。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
(3)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