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呼延赞,并州太原人。父琮,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赞少为骁骑卒,太祖以其材勇,补东班长,入承旨,迁骁雄军使。从王全斌讨西川,身当前锋,中数创,以功补副指挥使。太平兴国初,太宗亲选军校,以赞为铁骑军指挥使。从征太原,先登乘城,及堞而坠者数四,面赐金帛奖之。七年,从崔翰戍定州,翰言其勇,擢为马军副都军头,稍迁内员寮直都虞候。
雍熙四年,加马步军副都军头。尝献阵图、兵要及树营砦之策,求领边任。召见令之作武艺赞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又引其四子以入迭舞剑盘槊赐白金数百两及四子衣带
端拱二年,领富州刺史。俄与辅超并加都军头。淳化三年,出为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至屯所,以无统御材,改辽州刺史。又以不能治民,复为都军头、领扶州刺史,加康州团练使。咸平二年,从幸大名,为行宫内外都巡检。真宗尝补军校,皆叙己功,或至喧哗,赞独进曰:“臣月奉百千,所用不及半,忝幸多矣。自念无以报国,不敢更求迁擢,将恐福过灾生。”拜而退,众嘉其知分。三年,元德皇太后园陵,命掌护仪卫,及还而卒。
赞有胆勇,鸷悍轻率,常言愿死于敌。遍文其体为“赤心杀贼”字,至于妻孥仆使皆然,诸子耳后别刺字曰:“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及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绛帕首,乘骓马,服饰诡异。性复鄙诞不近理,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长能寒而劲健。其子尝病,赞刲股为羹疗之。赞卒后,擢其子必显为军副都军头。
(选自《宋史·呼延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见/令之作武艺/赞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又引其四子以入/迭舞剑盘槊/赐白金数百两及四子衣带
B.召见/令之作武艺/赞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又引其四子以入/迭舞剑盘槊/赐白金数百两及四子衣带
C.召见/令之作武艺/赞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又引其四子/以入迭舞剑盘槊/赐白金数百两及四子衣带
D.召见/令之作武艺/赞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又引其四子/以入迭舞剑盘槊/赐白金数百两及四子衣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为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B.堞,指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从孔隙中可观察敌情,对敌人射箭发炮。
C.行宫,指古代帝王在京城以外居住的宫室和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D.忝,有愧于,谦辞。古文常用谦词还有“鄙”“敝”“垂”“屈”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延赞作战勇猛,敢于冲锋在前。呼延赞初为骁骑卒,便以勇,得到太祖的赏识与提拔;后来跟随太祖征伐西川和太原,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英勇无畏。
B.呼延赞出京任官,但无治理能力。呼延赞出京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到军队驻点后,因没有统领才能,改任辽州刺史;又因为没有治理能力,再任都军头等。
C.呼延赞恬淡自守,受到大家夸奖。皇帝增补军校时,众人都争相表功,有的人甚至争执起来,唯独呼延赞置身其外,对自己所任官职所得俸禄颇为知足,受到赞赏。
D.呼延赞生性率直,对国忠心耿耿。呼延赞勇猛强悍、随和率直,常常言说希望能够与敌拼杀,死而无憾;并且在身上纹上“赤心杀贼”这几个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念无以报国,不敢更求迁擢,将恐福过灾生。
(2)性复鄙诞不近理,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长能寒而劲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21 07:02: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世杰,范阳人。少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阮思聪见而奇之,言之吕文德,文德召为小校。累功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安东州,战疾力,与高达援鄂州有功,转十官。

咸淳四年,大军筑鹿门堡,吕文德请益兵于朝,调世杰与夏贵赴之。及吕文焕以襄阳降,命世杰将五千人守鄂州。世杰以铁索锁两城,夹以炮弩,设攻具。大军破新城,长驱而下,世杰力战,不得前,遣人招之,不听。

时方危急,征诸将勤王多不至,独世杰来,上下叹异。自和州防御使不数月累加至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遣将四出,取浙西诸郡,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兵势颇振。二年正月,大军迫临安,世杰请移三宫入海,而与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兵至皋亭山,世杰乃提兵入定海。石国英遣都统卞彪说之使降,世杰以为彪来从己俱南也,椎牛享之,酒半,彪从容为言,世杰大怒,断其舌,磔之巾子山。

明年,元帅张弘范等兵至崖山,世杰悉焚行朝草市,结大舶千余作水寨,为死守计,人皆危之。已而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二月癸未,弘范等攻崖山,世杰败,走卫王舟。大军薄中军,世杰乃断维,以十余舰夺港去。后还收兵崖山,刘自立击败之,降其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余人。世杰复欲奉杨太妃求赵氏后而立之,俄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

(摘自《宋史·张世杰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B.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C.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D.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未:是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0个。“二月癸未”即农历二月二十日。
B.行朝:指皇帝临时驻在之处。南宋兵败迁都崖山,这里成了临时朝廷。
C.勤王:勤王的本意在救驾,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保护君王。
D.咸淳:是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年号纪年,自汉武帝始,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世杰少有奇才,受到重用。他少时曾有犯法的行为,但他有奇才,受到重用,并多次立功,其官阶连续升迁。
B.张世杰忠于朝廷,勤王有功。元军攻破新城,他奋力战斗;朝廷危急,他独自率部勤王。
C.张世杰果决英勇,敢于死守。卞彪劝降,他断其舌裂其身;退守崖山,他烧毁行在集市,连船作寨死守。
D.张世杰忠贞不渝,可歌可泣。他至死不移忠于南宋之志,准备侍奉杨太妃请求赵皇后立位掌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
(2)已而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

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改秘书丞、监折中御史台推直官。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①。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帝以其东宫旧臣,加刑部尚书、知江宁府,解通犀带赐之。后领定国军节度使,知许州。

明道初,复入相,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群臣上章懿谥册,退而入慰,士逊与同列过杨崇勋园饮,日中不至。御史中丞范讽劾士逊,以尚书左仆射判河南府,崇勋亦以使相判许州。翌日入谢,班崇勋下。帝问其故,士逊曰:“崇勋为使相,臣官仆射,位当下。”遂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以崇勋知陈州。时士逊罢已累日,制犹用宰相衔,有司但奉行制书,不复追改。徙河南府。宝元初,复以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入相,封郢国公。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帝曰:“法令必行,邪正有别,则朝纲举矣。”康定初,朝廷多事,士逊亡所建明,谏官韩琦论曰:“政事府岂养病之地邪。”士逊不自安,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帝临奠,赠太师、中书令,谥文懿,御篆其墓碑曰“旧德之碑”。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

[注]① 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B.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C.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D.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指古代科举考试通过会试被录取的人。其最早的意思是指进受爵禄之士。
B.“檄移”是檄文和移文两种文体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谕或责备。
C.“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主要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别称“宪台”。
D.“请老”之意是“还禄位于君”,也即“告老”“致仕”,是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士逊为政有方,颇有官声。射洪令任上,不仅深得民心,同时也深得知州张雍好评。听说他要转任郪县,射洪百姓拦道遮马不让走,足见他深受百姓爱戴。
B.张士逊处事知变,公私兼顾。当黄河侵蚀棣州时,他接受朝廷诏令迁往阳信州,并适时果断地将多余的粮食放贷给贫苦百姓,政府和百姓都从中得到了方便。
C.张士逊心不藏私,正直敢言。曹利用受到其侄子曹汭的牵连而被宦官诬陷时,面对皇帝问询,在其他执政大臣都不敢说话的情况下,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D.张士逊率直善言,应对有方。兵部尚书任上,他从公心出发,盛赞仁宗发还宫女之举为“盛德事”,坦然回答仁宗说君子也有结党现象,指出君子结党是为公。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
(2)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宗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从周祖镇邺。广顺初,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二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三年,加户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世宗将讨秦、凤,求帅于溥,溥荐向拱。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从平寿春,制加阶爵。显德四年,丁外艰。起复,表四上,乞终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六年夏,命参知枢密院事。恭帝嗣位,加右仆射。是冬,表请修《世宗实录》,遂奏吏馆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右司员外郎、知制诰张淡,左拾遗王格,直史馆、左拾遗董淳,同加修纂,从之。宋初,进位司空,罢参知枢密院。乾德二年,罢为太子太保。旧制,一品班于台省之后,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即令分台省班东西,遂为定制。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曰,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溥好学,手不释卷。尝集苏冕《会要》及崔铉《续会要》,补其阙漏,为百卷,曰《唐会要》。

(选自《宋史·王溥传》,有删改)

注周祖:后周太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B.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C.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D.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们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实录,文中指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如《世宗实录》等。
C.我国古代的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服丧期满,除去丧服,称为“服阕”。
D.文中指官员的等级。古代把主要官职分为九等,从最高的九品到最低的一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溥才华突出,富有智慧。他考中进士甲科,走上仕途;他跟从周太祖征战,巧妙用比喻手法,劝阻周太祖焚烧信件,得到周太祖的认同。
B.王溥支持皇帝,深得信任。周世宗打算征讨泽、潞,有人反对,王溥支持皇帝,被赠官;周世宗向王溥求征讨秦、凤的统帅,事成后周世宗称赞王溥。
C.王溥曾被冷落,重获信任。宋朝初年,作为前朝旧臣,王溥失去了朝廷的信任,被冷落。后来他又得以升职,宋太祖说他官福之盛,近世无人能比。
D.王溥提携后生喜欢学习。他喜欢提拔后生,经他推荐的人,后来官位显达的很多;他喜欢学习,编修过《世宗实录X唐会要》等书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2)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周,字纯之,冯翊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尉。岁饥,官为粥以食饿者,民坌集不可禁,县以属周,周设梐枑,间老少男女,无一乱者。转洪洞令。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郡吏咎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县之南有涧,支流溢入, 岁赋菑楗,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病。通判施州。州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往。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对曰:“不识也。”“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访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中国以勤远略,致百姓穷困,聚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神宗颔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执政意其异己,请试以事。除提点京西刑狱。时方兴水利,或请酾湍河为六渠,以益钳卢陂③水,度用工八十万。周曰:“湍河原高委下,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乃疏言:“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渠卒无功。明年,河溢,邓城几没,始思其议。竟以直道罢,判西京国子监。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今唃氏破灭,若弃之,必归夏人。彼以区区河南,百年为勍敌,苟益以河湟,是尽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遂不果弃。累迁至工部侍郎,旋以集贤院学士知邠州。卒,年八十。周自为小官,沉晦自匿,未尝私谒执政,有公事,公诣中书白之。薛向使三司,欲辟为属,及相见,卒不敢言,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卷》)

(注)①梐枑(bì hù):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②菑楗(zī jiàn):此处泛指抗洪用的柱桩、草石。③钳卢陂;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B.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C.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D.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御史:秦以后置御史大夫,是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
C.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为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D.三司:不同朝代所指具体官职不同。宋代三司指二府三司制里的盐铁、度支、户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周善于理政,治下井然有序。任长安尉时,很快解决了施粥时灾民混乱的局面,筑新堤也得到百姓的支持。
B.李周熟悉边事,能够抓住关键。在论及边境防御时,建议皇帝先处理好内部问题,避免乱自内生,得到皇帝赞赏。
C.李周关心国事,积极进言。关于治理湍河的问题,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不主张疏导,事后发生水灾,大家才想起他的建议。
D.李周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从不因私利或公事私下拜访官员。曾因直言被罢官,也因不易屈服,不被当世人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
(2)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罐,字用之。父羽奏补秘书省校书郎、监广积仓,知开封府仓曹参军。持法精审,明吏事。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瓘门人魏纲上疏诋天书,流海岛,罐亦坐是停官。复监邓州税、鄂州茶,以大理寺丞知衡山县,就除转运使。刘铱时计口以税,虽舟居皆不免,至是而雷、化、钦、廉、高州犹未除,罐为除之。减柳州无名役四百人。寻以罪降知洪州。自主客郎中迁太常少卿,知广州。史沆性险诐,尝为瓘所劾免。会广州封送贡余椰子煎等饷京师,辄邀留之,飞奏指以为珍货,诏遣内侍发验无有,沆坐不实废,罐亦降知鄂州。未逾年,复为陕西转运使,徙河北。以给事中知开封府,政事严明,吏民惮之。侬智高寇广东、西,独广州城坚守不能下。于是论筑城功,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知厂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给禁卒五千,听以便宜从事。属狄青已破贼,召还,纠察在京刑狱。议者请开六塔河,塞商胡北流,宰相主其说,命罐按视,还奏以为不可塞。下溪州蛮彭士羲叛,将发兵讨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罐以为“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因条上三策,以招徕为上,守御为下,功取为失。不报。后卒如罐议。徙澶州、滑州。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卒。
(《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有删节)
(注)险诐(bi):邪恶不正,阴险诡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B.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C.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D.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上元”,即元宵节,有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故又称灯节。现已成为中国、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传统的重要年俗节日之一。
C.“奏”“疏”,和“章”“议”“表”“说”一样,均属古代常用文体,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
D.“补”“除”“迁”是古代官职授任或变动的术语。文中的“补”“除”与“授””拜”一样都是任职授官,“迁”与“徙”一样都是调动职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瑾任职,蒙父推举。由于他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他得以补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开封府仓曹参军等职。
B.魏瑾在任,为民着想。当时雷州、化州、钦州、廉州、高州沿用刘铱当时按人口收税的办法,即使船民也难以幸免,魏瑾替他们废除了这一苛税。
C.魏瓘为官,精审守正。他曾揭发肆意妄为的宦官,后因株连停职;弹劾阴险诡诈的史沆,遭到报复,被陷害诬告私自截留了上供的宝物。
D.魏瓘为政,敢于建言。在京刑狱担任纠察时,曾经对开凿六塔河以及镇压彭士羲叛乱的两个朝议提出反对意见,朝廷都马上予以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
(2)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