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5 04:45: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赞字元辅,幽州蓟人。父延寿,尚兴平公主,至枢密使、忠武军节度。
赞仕周。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俄命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迢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时大军已解围,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饷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为流矢所中。
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及世宗移兵趣濠 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虽被重伤,犹力战,逐拔其羊马城。世宗诏褒美之。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
宋初,加检校太师,预平维扬。岁余,改镇廷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
乾德六年秋,以赞为邠州路部署。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
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赠侍中。
赞颇知书,喜为诗,容止闲雅,接士大夫以礼,驭众有方略。其为政虽无异迹,而吏民畏服,亦近代贤帅也。
(节选自《宋史•赵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B.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脾睨者/
C.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橡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脾睨者/
D.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本指仰攀婚姻,后来专指娶公主为妻。古代表示婚嫁的词还有“适”“归”“嫁”“娶”“聘” “妻”等。
B.胄,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装具,材质一般为铜、铁。“甲胄” 常作为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与此意相近的说法还有“知”“下车”“掌”“执事”等。
D.路,是宋代的最高行政区划名,略似唐代的“道”,仿唐代的道制而置。如姜夔词中有“烽火扬州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赞多次随主征讨,骁勇善战。赵赞先后在后周和北宋为官,他多次随君主出征,冲锋陷阵,斗志昂扬,勇猛无比。
B.赵赞为政注重宽简,善政安民。赵赞在朝廷做官时,以与民方便为宗旨,废除全部苛政,处理政务从宽从简,恩泽百姓。
C.赵赞建立赫赫战功,颇受器重。羊马城大捷后,周世宗下诏褒奖他;攻打晋阳,与并州军苦战负伤后,太祖多次慰劳问候他。
D.赵赞注重自身修养,儒雅有度。赵赞虽为武将,但读书很多,举止文雅有度,按照礼节接待士大夫,称得上一代儒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
(2)并人乘晦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觌,字明叟,泰州如皋人。第进士。为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不乐久居职,求润州推官。二浙旱,郡遣吏视苗伤,承监司风旨,不敢多除税。觌受檄覆按,叹曰:“旱势如是,民食已绝,倒廪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责以赋邪?”行数日,尽除之。监司怒,捃摭注百出。会朝廷遣使振贷,觌请见,为言民间利病。使者喜,归荐之,除司农寺主簿。
哲宗立,吕公著、范纯仁荐其可大任,擢右正言,进司谏。上疏言:“国家安危治乱,系于大臣。今执政八人,而奸邪居半,使一二元老,何以行其志哉?”因极论蔡确、章悖等朋邪害正。章数十上,相继斥去。又劾窜吕惠卿。朝论以大奸既黜,虑人情不安,将下诏慰释之,且戒止言者。觌言:“诚出于此,恐海内有识之士,得以轻议朝廷。诚为陛下惜之。”觌言虽切,然不能止也。
觌在言路,欲深破朋党之说。朱光庭讦苏轼试馆职策问,吕陶辩其不然,遂起洛、蜀二党之说。觌言:“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帝深然之,置不问。
知苏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觌穷其奸状,置于法,一郡肃然。民歌咏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镜心”之语。绍圣初,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蜀地膏腴,亩千金,无闲田以葬,觌索侵耕官地,表为墓田。江水贯城中为渠,岁久湮塞,积苦霖潦而多水灾,觌疏治复故,民德之,号“王公渠”。
日食四月朔,帝下诏责躬,觌当制。觌清修简澹,人莫见其喜愠。持正论始终,再罹谴逐,不少变。无疾而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王觌传》,有删改)
【注】捃摭(jùn zhí):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B.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C.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D.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文中指檄文。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言路,文中指谏官。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朔,文中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觌体恤民情,实事求是。二浙闹旱灾,有人迎合上司不敢过多减税,他去后免除全部赋税,得罪上司而被刁难,他向朝廷使者报告实情。
B.王觌忠于职守,敢于向权臣开刀。他上奏疏认为,主政的权臣中超过一半是奸臣,这样不行。几十个人和他同时上奏章支持他,但最终没有结果。
C.王觌兴利除弊,造福人民。他惩处苏州恶人获得尊敬,百姓歌颂他的政绩;他把要回的官府土地设为墓地,方便群众;他整治水利,百姓感激。
D.王觌敢于直言,坚持正确意见。有人揭发苏轼的问题,兴起朋党之争,他忧虑这种做法,皇帝支持他;他因坚持己见而屡遭贬谪却不后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倒廪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责以赋邪?
(2)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转殿中侍御史。介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介嫌于右宰相,请外,以知荆南。神宗立,以三司使召。先时,宰相省阅所进文书于待漏舍,同列不得闻。介谓曾公亮曰:“身在政府而文书弗与知,上或有所问,何辞以对?”乃与同视,后遂为常。帝欲用王安石,公亮因荐之,介言其难大任。安石既执政,介自是数与安石争论。安石强辩,而帝主其说。介不胜愤,疽发于背,薨,年六十。

(选自《宋史・唐介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B.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日/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C.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D.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驿,文中指驿站,古代传递文书人员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
B.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因其出自宫中,所以称作“中使”。
C.请外,请求“外放”或“放外任”,即京官到地方任职。
D.神宗,庙号。庙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介义正词严。唐介任县令时,针对辽使勒索驿吏的现实,下令说:“不是法令规定应该供给,一概不给。稍微损毁我方器物的,一定追捕他。”
B.唐介为民谋利。边界上塘水漫溢侵害农田,唐介筑堤拦水,百姓因此得利;转运使崔峄将库绢提高价格分配给百姓,唐介扣住公文没有下达。
C.唐介刚直敢言。唐介弹劾宰相文彦博通过宦官侍从结交后宫,因此才得到执政的职位,请求皇上罢黜文彦博宰相之职。
D.唐介遭受排挤。皇帝想要任用王安石,遭到唐介的反对,王安石执掌政事后,得到皇帝的支持,对唐介打击报复,唐介含愤而死。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峄怒,数弛檄按诘,介不为动。
(2)由是直声动天下,土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田,字公载,澶渊人。登进士第,知应天府司录。欧阳修荐其才,通判广信军。夏竦、杨怀敏建策增七郡塘水,诏通判集议,田曰:“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因奏疏极论,谪监郢州税。
久之,通判冀州。内侍张宗礼使经郡,酣酒自恣,守贰无敢白者,田发其事,诏配西陵洒扫。摄度支判官。袷享太庙,又请自执政下差减赉费,唐介论其亏损上恩,出知蕲州。俄提点湖南刑狱,介与司马光又状其倾险,改知湖州,徙庐州,治有善迹。
移桂州。异时蛮使朝贡假道,与方伯抗礼,田独坐堂上,使引入拜于庭,而犒贿加腆。土豪刘纪、庐豹素为边患,讫田去,不敢肆。京师禁兵来戍,不习风土,往往病于瘴疠,田以兵法训峒丁而奏罢戍。或告交耻李日尊兵九万,谋袭特磨道,诸将请益兵,田曰:“交耻兵不满三万,必其国有故,张虚声以吓我耳。”谍既得实,果其兄弟内相残,惧边将乘之也。宜州人魏利安负罪亡命西南龙蕃,从其使入贡,凡十反,至是龙以烈来,复从之。田因其入谒,诘责之,枭其首,欲并斩以烈,叩头流血请命。田曰:“汝罪当死,然事幸在新天子即位赦前,汝自从朝廷乞恩。”乃密请贷其死。
熙宁初,加直龙图阁、知广州。广旧无外郭,民悉野处,田始筑东城,环七里,赋功五十万,两旬而成。初,役人相惊以白虎夜出,田迹知其伪,召戒逻者曰:“今夕有白衣人出入林间者,谨捕之。”如言而获。城既就,东南微陷,往视之,暴卒,年五十四。
田为人伉直自喜,临政以清,女弟聘马军帅王凯,欲售珠犀于广,顾曰:“南海富诸物,但身为市舶使,不欲自污尔。”作钦贤堂,绘古昔清刺史像,日夕师拜之。苏轼尝读其书,以侔古廉吏。
(选自《宋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九十二,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贰无敢白者,田发其事 发:揭露,揭发
B.讫田去,不敢肆 讫:到,至
C.乃密请贷其死  贷:代替
D.田迹知其伪  迹:考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久之,通判冀州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B.①往往病于瘴疠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今夕有白衣人出入林间者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①苏轼尝读其书,以侔古廉吏 ②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B.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C.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D.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田在担任冀州通判期间,有一位叫张宗礼的内侍在冀州纵酒放肆,张田告发了这件事,结果得罪了执政大臣,被唐介和司马光弹劾,改为湖州知州。
B.张田分析问题常有独到见解,有人报告说交耻国将要袭击特磨道,许多将领认为应该增加兵力以防不测,张田认为他们是因为国内有变故在故意虚张声势。
C.张田在修筑广州东城的时候,有人传言说有白虎在夜间出现,张田经过一番查证,认为这一定是有人假扮,让巡逻的人按照自己的话在树林中抓到了白衣人。
D.张田的妹妹许给马军将领王凯,南海特产丰富,张田又担任市舶使,有着便利条件,他们打算去广州卖珠子和犀角,可是张田不想玷污自己,没有参加。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时蛮使朝贡假道,与方伯抗礼,田独坐堂上,使引入拜于庭。
(2)谍既得实,果其兄弟内相残,惧边将乘之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乎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 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罩,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射, 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B.文中“治平二年” 是以帝王年号纪年 ,这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也是这种纪年法的体现。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面对鄜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