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县令捕蝗

钱勰①任如皋②县令,岁旱蝗发,而泰兴③令独绐郡将④:“县界无蝗。”已而蝗大起。郡将之,令辞穷,乃言县本无蝗,盖自如皋飞来。乃檄如皋请严捕蝗,无使侵邻境。穆甫得檄,辄书其纸尾报之曰:“蝗虫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注)①钱勰:宋朝人,字穆甫。②如皋:古地名,今江苏如皋市。③泰兴:古地名,今江苏泰兴市。④郡将:郡的长官。
(文化常识)

谦称与尊称。在社会交际中,既有尊卑长幼的区别,又有人情礼貌的讲究,所以古今都存在谦称与尊称,而古人特别讲究这一套。上文末了说到“敝邑”与“贵县”,虽带戏谑,但用词上前者是谦称,后者属尊称。又,“鄙人”“寒舍”“陋室”“犬子”等属谦称,而“阁下”“令尊”“令郎”“贵府”等属尊称。

(思考与练习)
【小题1】解释。
①会:_______;②独:________;③绐:___________;④云:________;⑤已而:_________;
⑥诘:_________;⑦盖:_________;⑧檄:_________;⑨不才:_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令辞穷。
②辄书其纸尾报之曰。
【小题3】这两个县令的共同点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0 11:4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滴滴金·梅
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①孙道绚,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飘零遂与流人伍”,流徒江南,只身寄居一室。②夷门,夷门是战国魏都城的东门,也是大梁(开封)的别称,后泛指城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作上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作者身处的环境,借景抒情,间接表现作者的心情;下片直接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B.“飞”字从视觉方面着笔,词人透过窗棂,只见月光飞过林梢,穿入小屋,从不眠者眼中反映出月光的动态,形象生动、深沉在情。
C.“策策”,拟声词,写风穿越竹林的声音,与击柝声、栖鸟动寒梢的声音一起,以动衬静,表现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
D.结尾二句卒章显志,点明题旨。不管月光如何照人无寐,不管风声、击柝声如何扰人清睡,词人在梦中回到家乡,得到片刻的安慰。
E. 此词上片以“栖鸟惊躁”结束,下片以“好梦惊回”收尾,一实一虚,前后对比,有力突出了离乱中词人的形象。
【小题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

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注)①渡江:指宋高宗建炎元年渡过长江,在杭州建都。②中流击楫:《晋书·祖逖传》中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磻(pán)溪:指姜太公在磻溪垂钓,遇周文王而拜相的故事。④傅岩:相传傅说原是傅岩地方的一个筑墙的奴隶,后成了商王武丁重用的大臣。⑤林处士:林逋,北宋人,隐居西湖孤山三十年,养鹤种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用夸张的手法,极言西湖范围之小,容量之浅。可就是这么一弯湖水,南渡以来,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安乐窝。
B.该词为游览西湖时所作,以文为词,讥嘲时政,抒发了词人自身的愤遨之情和对国事的深深忧愁。整首词的风格婉约,含蓄隽永。
C.在表现手法上,上片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慨淋漓的情怀;下片紧承“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议论国事。
D.这首词的主旨是通过近乎议论散文的笔法,一系列的设问、感叹,以及纵、横两个方面的反复对比,一层递进一层地表现出来的。
【小题2】后人评价此词道出了南宋灭亡的原因,请结合词句加以概括,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