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上句扣“野泊对月”之事;下句点“野泊”之因:逋逃漂泊,故有“野泊”。
B.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之野,仰望北斗横斜,耳闻凄凉角声,意境苍凉。
C.颈联写杯酒增添羁旅之愁,浪花卷动归乡之心,不由得暗自惊叹,表现了“野泊”时的伤感。
D.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本诗颔联境界开阔,情感悲壮,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神似。
【小题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10 11:0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南宋〕 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注】①履斋先生:吴潜,号履斋,观文殿大学士,封庆国公,与词人过从甚密。②“战舰东风”句:指韩世忠黄天荡之捷,天不助人,让金兀术掘新河逃走一事。悭(qiān):吝惜的意思。③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④东君:春神为东君,此指履斋。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乔木”,大树。这里既写词人入园所见,又暗用东汉冯异“大树将军”的典故,表达词人对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景仰之情。
B.“旋小筑、吴宫闲地”紧承上句,写韩世忠被剥夺兵权之后,过的是“不再言兵”的退隐闲居生活,也点明了这次寻访的缘由。
C.下阕写“问梅”“唱曲”“催发”,不仅点题,而且语意双关,词人用催花开放,来隐喻对当政者寄予发愤图强的殷切期望。
D.词人与吴潜同游,由于二人身份地位的差距,游园看梅的感受自然不一样,吴潜在前呼后拥中,寻幽探胜。
E. 这首词用到“清泪”、“沧浪水”等意象,情感凄婉哀愁,表现出鲜明的婉约词风格。
【小题2】词的上阕中,“战舰东风”用到了三国时期的哪一个典故?简要分析词人写“东风”的意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  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①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②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客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④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⑤,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②骢,音cōng,青臼杂毛的马,今名菊花青马。③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④燕然:即燕然山。《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干余里,臀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⑤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起首三句表现了主人公精通韬略,武艺高强。“乌丝阑展,醉墨龙跳。”形容主人公展开绢素,任意挥毫,其书法矫健有力,有如蛟龙跳跃。
B.“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用典抒情。“请缨”语本《汉书·终军传》:“(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阕下。”这里借此典故,抒发了词人矢志报国,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
C.“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样都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在词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D.“怅”字统领后面四句,写出了词人未能出击强敌、勒石纪功而草草南归的歉疚之情和北望长安而不得见的怅惘之意。
E. 词的下片语气陡转,充满了时代悲凉与家国身世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
【小题2】刘克序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抒情方式、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相同相似之处,请你就三个方面谈一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