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宋)郑思肖
其一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其二
有怀长不释, 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 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 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 荒城梅又春。
【注】(1)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南下占领苏州,时郑思肖正居于此处。德祐二年正月初一,作者感念时事,写了这两首诗。(2)下泉诗:《诗经·曹风》中的一篇,《下泉》诗描写了曹国诸侯共公时政治混乱,政令苛刻,人民痛苦不堪,因此渴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其一首联着一“空”字,表达了作者无力回天的悲痛心情,只能徒然落泪。
B.其一颔联的“中国梦”指的是希望南宋强大起来和收复失地的远大梦想。
C.其一尾联是说自己每天向着南方朝拜,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汉朝的旌旗。
D.其二“此地暂胡马”意思是元军并不想长期占领苏州城,只是暂时驻军。
E. 其二“终身只宋民”,“只”字分量很重,在抒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小题2】其二尾联中“荒城梅又春”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14 03:02: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柳梢青·春感
南宋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③。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④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此词写于此时。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愁城:南宋京师临安,与下文“辇下”义同。④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铁马蒙毡”一句,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氛围凄凉阴森可怖,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极不相合。
B.“银花洒泪”一句写得极为动情,它将客观景象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具有人的形象和感情,渲染了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
C.“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写故都临安元宵佳节鼓吹弹唱的情景,身为忠于南宋故国的遗民,根本听不懂这些外族歌声。
D.“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在词中既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明上阕所写的都是自己在故都的亲见亲闻。
E. 词人隐居家乡,心系故国,通过对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的今昔对比,流露出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小题2】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