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1】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
【小题2】比较两诗结尾二句,说说两者写作手法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0-05-13 11:2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南宋)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神州沉陆:语出《世说新语》,指国土沦丧。②一范一韩:指范仲淹和韩琦,北宋时他们曾为巩固西北边防起了重要作用。③百二山河:《语出史记·高祖本纪》,指二人扼守,可敌百人,形容地势险固。④拜将台:刘邦拜韩信为将处。怀贤阁:纪念诸葛亮北伐处。

【小题1】词牌“酹江月”,又名(   )
A.沁园春B.念奴娇C.水调歌头D.水龙吟
【小题2】对词中文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望长安”句展现了都城沦陷,山河破碎的场景,语带讥嘲,情感沉痛。
B.“塞马晨嘶”句描写了西北战场特有的边塞氛围,表现作者壮志难酬的忧愤。
C.“阃外何人”句描绘曾经的辉煌战斗经历,表达作者再赴沙场杀敌的强烈愿望。
D.“阑干拍遍”句以景语作结,以明月证心,展露作者孤独,悲壮,激愤之情。
【小题3】结合作品,赏析本词用典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杜鹃花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