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B.词中“卷帘看”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形成复沓之势,表明词人急切望到故乡,以解思念之渴。
C.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
D.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
【小题2】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表达的情感不同,但手法运用上却有相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27 10:3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南宋】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①。
【注】①人日:指农历的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初创世时,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故名。后世为表达对人的尊重而保留了该节日。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正月,初阳发动,万物生长,所以词以“无边春色”起头。次句的“苦”字表达了人们寻觅春色的执著情感。
B.词中的“南山”,既指春光优美的地方,也是提刑官应懋之邀请词人游春的目的地。
C.词人用“箫鼓”“笛”写节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之广,表现了农村“人日”的风俗景象以及人们的欢乐情绪。
D.“祈麦祈蚕”点出人们对丰收的祈盼之情;“来趁元正七”中的“趁”,有“赶”的意思,详尽细腻地描写出人们争先恐后赶趁“人日”热闹的情景。
E. “翁前子后孙扶掖”一句采用镜头特写,传神表现出长幼有序、孝悌仁爱的和睦景象。
【小题2】有人评价道:“魏了翁善于以议论入词,却又不流于空泛,而是情由景出,论随情至,颇得自然之理。”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特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注释)①履斋先生:吴潜,字毅夫,号履斋。沧浪:沧浪亭,苏州名胜,曾为韩世忠的别墅。②中兴英雄:指韩世忠。③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④东君:春神为东君,此指履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乔木生云气”明写沧浪亭之古乔木,实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暗示韩世忠威武伟岸的英雄形象。
B.“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竹今如此”,词人想象自己若能变成仙鹤落在华表上,在月朗之夜去沧浪,定会有感慨。
C.“枝上露,溅清泪”,一语三关,既写露珠之清凉,又是假想韩世忠洒下的清泪,更是词人惺惺相惜伤心落下的泪。
D.下阕写沧浪别墅观梅。“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为下句“此心与、东君同意”作铺垫,突出了词人梅花一样高洁的情操。
E. 这首词通篇结构严密,上阙从看梅写起,沧浪结束;下阙从沧浪写起,看梅结束;章法严谨。
【小题2】本词“战舰东风悭借便”与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都写到“东风”,这两处“东风”各有什么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