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河市歌者
范成大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①。
(注)①《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说春天黄莺叫个不停,是为了寻伴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作中的“歌者”是一位民间的演唱艺人,他在街头卖唱,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B.诗歌开头以问句形式起笔,为下一句作了铺垫,第二句自己回答,写出歌者的心声。
C.三、四句进一步阐述歌者的歌声中为何有不平的音符,从对音乐的感受转到对人的描述。
D.作者用“日晏”“忍饥”“强作”三个词,把歌者内心的惨痛与生活的艰难表现了出来。
E. 从对歌者的细致刻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这位歌者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小题2】请赏析结句“强作春深求友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21 11:0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鹃花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小题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