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早发竹下①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但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作者绍兴二十四(一一五四)中进士,次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内),当了六七州府下属的小官吏。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这首诗是这或之后二三内,离开竹下时写的。②吹:通“炊”。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破小寒”点出出行的时间,写“散皮顽”暗指赶路时间之久,旅途之劳累疲困。
B.颔联中轻雾、重山,与诗中炊烟、树、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山村图。
C.尾联“正在有情无思间”承上“迎客”而来,写鸟儿婉转的呜叫声,貌似“无思”实则“有情”。
D.全诗有情有诗,情与景会,生动的描写使景物情态毕现,透漏出诗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小题2】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写山非常巧妙,诗人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23 06:3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周密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共凄黯。问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注)①周密,南宋词人。南宋灭亡后,他坚决不仕元朝。这首词是宋亡后所作。雪香亭:南宋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景观。衬舞台、浣妆池也属于其中的池台景观。南宋亡后,园亭荒芜。②椒:梅花含苞,其状如椒。③吹梦:吹醒当年的繁华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红破数椒春浅”描绘了梅花凌寒初放的形态,这些红色的花朵给词人带来了一丝春天的希望。
B.“衬舞台荒,浣妆池冷”与下阕的“翠屏金辇”形成对比,突出了因“市朝轻换”而产生的凄凉。
C.下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梅花几度梦回前朝,在今昔对照中,抒发了词人对江山兴废的哀叹。
D.本词结尾描写了西泠桥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笛声,述说着春怨,这一情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
E.全词以凭吊梅花为切入点,把梅与园亭、与人巧妙融合,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亡国之痛。
【小题2】“共凄黯”一句在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秦楼月

向子諲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
B.“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借景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词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
C.子归啼血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山甫《闻子归》:“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此处为引用。
D.下阕“可堪”二字,是“不能堪”的意思。此乃词人着意用力之笔,正是这两字把上阕“故园目断伤心切”的感情向前深化了。
E.起首“芳菲歇”三字,写春光消逝的景象,词人吟咏节序变化,意在抒发伤春伤别情怀。
【小题2】“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几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情感内涵并对向词的情感加以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