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衣曲三首

罗与之

其一

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若无鸿雁飞,生离即死别。

其二

愁肠结欲断,边衣犹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剑环声。

其三

此身傥长在,敢恨归无日!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

【小题1】下列对这组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的前两句用平铺直叙的语言交代寄衣者的身份和寄衣的缘由:丈夫赴边御敌,已经好几个年头了,现在秋风又起,又要为他准备寒衣了。
B.其二的后两句写主人公在窗下为丈夫赶制寒衣,不慎剪刀落地,发出的响声让她一下子联想到丈夫剑环的铿锵声,情味含蓄蕴藉。
C.三首诗在技巧的运用上也很特别:其一中的“鸿雁”代指丈夫的书信,其二中的“剑环”是谐音双关“见还”,其三中的“敢恨”是反语,应是“不恨”的意思。
D.这三首小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借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之口,抓住缝制和寄送寒衣这一特定情景,表现了她复杂而深沉的心理。
【小题2】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所侧重,请分别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12 11:0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语言和手法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润”字非常传神,既细致地描绘出霖雨带来的清凉舒适之感,又形象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B.颔联不愁屋漏无干处,只喜旱情得缓解。侧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关心民生、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C.“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的 “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化用杜甫 “春流岸岸深”。
D.本诗不用奇字僻韵,语言流爽轻快,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突出诗人喜雨爱民的心情。
【小题2】对本诗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久晴不雨,秋禾枯焦;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诗歌准确地表达了诗人愿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心情。
B.首联写诗人在闷热的天气中入睡,忽然梦见天降甘霖,一扫白天烈日的余威,变“一夕骄阳”为“梦回凉冷”。
C.秋雨梧桐,常表达愁思,作者却说它是最佳音,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突出了对人民的关切心情。
D.尾联先写诗人自己没有田地仍然因为下雨欢欣鼓舞的心情,又进一步写出了农民盼望好收成的急切心情。
【小题3】诗歌写出了秋雨哪些特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这些特点?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