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赏小园牡丹有感

陆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②驱群胡。

(注)①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诗中借指长安一带。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棰:鞭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不为题目所拘去写“小园牡丹”,而是从“赏”“花”“有感”生发开去,写到远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
B.洛阳牡丹花面大,长安牡丹花茎高,诗歌首联突出牡丹的特点,使人感到洛阳、长安的可羡。
C.颈联将赏花的感想和平时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富有哲理意味。着一“苦”字,一“辄”字,可见出无限的感慨。
D.尾联点明“有感”的中心,诗人以更深沉的感慨,为全诗留下沉痛激昂的尾声。
【小题2】请简要分析全诗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6 10:5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烟艇记

陆游

①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名之曰烟艇”。客曰:“弄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而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

②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

③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荻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④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注)①烟艇:烟波中的小舟。
【小题1】第①段的甲乙两处中应填入的虚词是(  )
A.也  乎B.焉   也C.然  邪D.者  哉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客人对主人把小屋命名为“烟艇”,虽有不同看法,但也十分赞赏。
B.作者反对“因名课实”,认为诗意的想象可以超越外物的限制。
C.文章以主客对话与引发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写作手法。
D.这篇文章表面作旷达语,实际寓有陆游“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
【小题4】分析作者将自己的居所取名为“烟艇”的原因。
【小题5】文章第③段在语言上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请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前年脍鲸东海上, 白浪如山寄豪壮 。
去年射虎南山秋, 夜归急雪满貂裘 。
今年摧颓最堪笑③,华发苍颜羞自照 。
谁知得酒尚能狂, 脱帽向人时大叫 。
逆胡未灭心未平, 孤剑床头铿有声 。
破驿梦回灯欲死, 打窗风雨正三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的五六句中“最堪笑”“羞自照”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无限的不平与感伤,是对颓唐失意,容颜苍老的自我解嘲,
B.“谁知得酒尚能狂” 一句,作者表面上惊诧自己居然酒后失态,实际上透视内心,这是借酒后狂态来宣泄难以抑制的愤慨。
C.“逆胡未灭”是作者“心未平”的根源,也是其醉思的核心,由此产生的抑郁悲凉之感贯穿全诗。
D.“孤剑床头铿有声”移情于物,通过床头孤剑发出铿然响声把作者的内心情感形象地表现出来。“打窗风雨正三晚”以景做结,景中含情,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又含蓄抒发了内心的悲痛之情。
E. 陆游的这首七言律诗充分反映了诗人胸中所存的一段不可磨灭的杀敌锐气,以及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伤悲,写得跌宕奇崛,似狂似悲。
【小题2】诗歌鉴赏通常要求我们置身诗境,体悟其中的精妙和意蕴,得到审美享受。请置身诗境,结合全诗,对此诗的前四句进行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