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对第4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段与第1自然段记仆碑文字和订正读音相照应。
B.先由所见的仆碑引出感慨,指出由于“古书之不存”,致使后人以讹传讹。
C.“何可胜道也哉”,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华山”的“音谬”概括出社会上辗转讹传,相沿失实的普遍情况。
D.针对社会上以讹传讹的情况,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是从抽象到具体,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04 06:3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兴贤

王安石

①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②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小题1】高中教材中,我们学过王安石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之间的关系,也都是相同的。
B.然而这中间由盛世到末世的转变,也都是一致的。
C.然而这中间盛世到末世的道理,也都是一样的。
D.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的情况,也都是相同的。
【小题3】鉴赏第2小节画线句的句式特点。
【小题4】文章运用了许多史实,来观照现实。从写法上看,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