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注]①负山居士:陈师道友人张仲连的别号。②指《晋书》中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事。戴公:本指戴逵,这里指友人张仲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为登高怀人之作,前六句写雪后黄楼所见,后两句带出忆友,契合诗题。
B.颔联写景彰显出作者烹字炼句的功力,“明”“进”二字令人如见雪景,如闻风声。
C.颈联写登楼所见之景,由鸟雀醉吟写到诗人自己,物我交汇,景中有人,景中有我。
D.尾联用典作者将王徽之访友之典故翻出新意,可见其与负山居士友情的诚笃。
【小题2】后人评论此诗,总觉“淡而有味”。请结合全诗来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31 11:59: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E. 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小题2】(小题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