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过岭
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注]①作者被贬遇赦,自岭南北归途中过大庾岭,到达虔州作此诗,时年66岁。②毵毵(sān):毛发、枝条等細长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落花如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对比,揭示了人生苦痛多于甘甜的道理。
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中。
C.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表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
D.尾联中“谁遣山鸡忽惊起”的意思是:谁让山鸡忽然受惊飞起,扰乱了山间的宁静。这一句集中反映了自然的勃勃生机。
E.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又不乏瑰丽雄奇之美,如“生”“鸣”“绕”“滴”几个动词为山景增添了气势,富有激情磅礴之美。
【小题2】诗歌尾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01 01:19: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西江月

苏 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本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②障泥:马鞯,垂于马腹两侧以挡泥土。③玉骢:青白色的马。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喜悦的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指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如晶莹剔透的美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了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声春晓",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和豁达,而“杜宇声春晓”写出了春天早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E.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小题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