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而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富有表现力,形象地描绘了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的巨大的响声,以及卷起无数雪一样的浪花的汹涌波涛。寥寥13字,绘声绘色地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而“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慨。但在词的最后,词人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4-20 01:43: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几何,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③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④之夜,飞鸣而过我,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巉岩:险峻的山石。②蒙茸:草木丛生。③冯(píng)夷:水神。④畴昔:昨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攀栖鹘之巢 正襟坐而问客曰
B.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
C.是岁十月之 壬戌之秋, 七月既
D.今者暮 儿已禄相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复游赤壁之下 渔樵江渚之上
B.飞鸣而过我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C.江山不可复识矣     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D.曾日月几何 凌万顷茫然
【小题3】对《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赤壁还是那个赤壁,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境界。
B.《赤壁赋》字字秋色,《后赤壁赋》句句冬景,两赋因季节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C.《后赤壁赋》登山情景可惊可怖,与《赤壁赋》风月水光的安谧幽静形成鲜明的对照。
D.《赤壁赋》是作者以主客对答的形式发表的一篇议论,《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写的都是舟中发生的实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裏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释:①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相聚,到长安后写此诗留赠董传。②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于是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③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中的“自”字揭示了读书与人的气质之间的必然联系,富有启迪意义,历来为人称颂。
B.颔联中“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他不愿再过烹瓠叶的日子,想和举子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游学。
C.董传是一个失意的读书人,诗中“粗缯大布”“烹瓠叶”“囊空不办”等词语表明了董传生活的贫困。
D.本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如“寻春马”“得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巧妙化用。
【小题2】纪晓岚在点评这首诗时说:“句句老健。结二句乃期许之词,言外有炎凉之感,非有所不足于董传也。”请结合尾联具体词句,简要说说“期许”“炎凉之感”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