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③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船。《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庄子·天运》中说,轩辕(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参”“斗”均为星宿名,“参横斗转”点出渡海的时间,照应了题目。
B.“苦雨终风也解晴”表面上写风停雨住天色转晴,暗写凄苦的经历终于结束。
C.颔联运用设问,以云散月明、青天碧海的澄澈抒写自己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D.全诗巧妙地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格调明朗,意境深远,蕴含着感人的力量。
【小题2】简要分析诗歌后两联的抒情方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9 10:5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墨君堂记

宋·苏轼

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又能以墨象(翠写)君之形容(外貌),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颂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夕磨治洗濯,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气焰亦未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不是)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嶙峋貌)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

(注)①王子猷:王徽之,生性爱竹。②与可:苏轼的表兄弟文同,字与可。③疏简抗劲:萧疏挺拔,刚劲有力。④寒燠:“寒”义。⑤气焰:指寒冷之气的强度。⑥欣戚:指忧成。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作堂以君(______________)(2)则与可之于君,厚矣(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中的“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园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B.天下云集应,贏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C.长饞,为除不洁者(《左忠教公逸事》)D.则直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余为文(《墨君堂记》) 至夜月明(《石钟山记》)
B.自物而言之(《墨君堂记》) 秦者秦也《阿房宫赋》》
C.后之视今,亦今之视昔(《兰亭集序》) 浩浩乎如虚御风(《前赤壁赋》)
D.早而绪(《种树郭橐驼传》》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鸿门宴》)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微(不是)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
(2)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而尽其性矣。
【小题5】从第①段看,苏轼写作《墨君堂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阅读第②段,概括文与可画笔下的“竹君”具有怎样的特性。

同类题2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字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尊奉,尊崇。
B.矍然:吃惊地注视的样子。
C.独:单独。
D.倘见:偶然相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工所戴的帽子,用彩縠(縠hú,阳平。有皱纹的纱。)做成,既高又方。
B.谪,指贬官,同样指贬官的意思的用词还有罢、免、解、迁、贬、革、褫、开缺。
C.勋阀,功臣门第。阀,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立左右两柱,常用来标志功勋,左柱叫“阀”,右柱叫“阅”。
D.河北:当时指黄河以北。
【小题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其丰富形象。
C.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