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咏花是自古以来文人的一大爱好。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咏的是什么花()
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③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④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⑤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①菊花   ②梅花 ③牡丹 ④桂花    ⑤荷花
A.①菊花   ②桂花 ③芍药 ④槐花    ⑤兰花
B.①黄花   ②梨花 ③牡丹 ④桂花    ⑤桃花
C.①菊花   ②梅花 ③芍药 ④兰花    ⑤荷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3-12-04 04:50: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康伯,字幼安,蜀之眉山人,故紫微舍人昌言之幼子也。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读书作诗以自娱而已,不求人知。独好法书名画,古器异物,遇有所见,脱衣辍食以求之,不问有无。居京师四十年,出入闾巷,未尝骑马。在稠人中,耳目谡谡然,专求其所好。长七尺,黑而髯,如世之所画道人剑客,而徒步尘埃中,若有所营,不知者以为异人也。又善滑稽,巧发微中,旁人扺掌绝倒,而幼安淡然不变色。与人,知其急难,甚于为己。有客于京师而病者,辄舁置其家,亲饮食之;死则敛之,无难色。凡识幼安者,皆知其如此。而余独深知之。幼安识虑甚远,独口不言耳。今年六十二,状貌如四十许人,须三尺,郁然无一茎白者,此岂徒然者哉。为亳州职官,与富郑公俱得罪者,其子夷庚也。

其家书画数百轴,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谓之“石氏画苑”。幼安与文与可游,如兄弟,故得其画为多。而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置之苑中。子由尝言:“所贵于画者,为其似也。似犹可贵,况其实者。吾行都邑田野,所见人物,皆吾画笥也。所不见者,独鬼神耳,当赖画而识,然人亦何用见鬼。”此言真有理。今幼安好画,乃其一病,无录者,独著其为人之大略云尔。元丰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赵郡苏轼书。

注:①紫微舍人:即起草皇帝诏令的官员。②谡谡然:精力充沛的样子。 ③舁:抬。④文与可: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与人(____________) (2)亲饮食之(____________)
(3)死则敛之(____________) (4)无录者(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读书作诗自娱而已  铸为金人十二
B.幼安淡然不变色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死棺敛之 临视,虫集冠上
D.其一病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进士不第,即弃去,当以荫得官,亦不就。
(2)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因以遗之,使置之苑中。
【小题4】根据第一段内容,用两个成语概括石康伯的性格特点?
【小题5】本文是苏轼为石康伯画苑作的题记,但苏轼行文却“独著其为人之大略”。其用意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小星》

选自《诗经·召南》

嘒彼小星,小小星儿闪着微微光,

三五在东。三颗五颗大星在东方。

肃肃宵征,急急忙忙半夜来赶路,

夙夜在公,为了管家早忙晚也忙。

寔命不同。人人有命人人不一样!

嘒彼小星,小小星儿闪着微微光,

维参与昻。参宿昴宿大星在东方。

肃肃宵征,急急忙忙半夜来赶路,

抱衾与裯,被子帐子都得自己扛。

寔命不犹。人人有命人人比我强!

(注释)① 嘒(huì)光芒微弱的样子。②参宿,属于猎户座,共有七颗星,其中明亮而接近的三颗称为参宿三星。上一章“三五在东”的“三”,即指参宿三星。昴(mǎo):昴宿,是一著名星团,属于金牛座,其中有较亮的星七颗。王人误以为昴宿只有五颗星。上一章“三五在东”的“五”,即指昴宿。③衾(qīn):被子。裯(chóu):帐子。④不犹:不如。
【小题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_______”。
【小题2】“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是写景,与下边“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叙事的联系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是对整个夜空的泛写,闲闲道来,但景色关情。
B.一、二句是夜行小官吏在自述所见,景中有事。
C.“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就似为赶路的小官吏画像。
D.“夙夜在公”是对“肃肃宵征”的补充说明。“夙夜”表明难得一夜如此。
【小题3】诗人由自己的苦辛到哀叹“实命不同”、“实命不犹”的原因是
【小题4】请用概括的语言,完成《小星》的内容提要。
【小题5】对《小星》一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章与第一章字句基本相同,采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赋、比、兴的手法。
B.《小星》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劳者之歌。
C.“抱衾与裯”与上一章的“夙夜在公”相比,不仅有实写与虚写之别,在感情的色调上更明显地流露出不满。
D.全诗风格质朴,写景、叙事、抒情联翩而下,明显地表现出即兴吟唱、为情造文的民歌创作特色。
E.《小星》以小见大、由远及近,由一人的苦辛引出对苦乐不均的社会现象的不平之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准、扬诸府。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余丈。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体。加太子太保,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B.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C.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D.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B.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明朝的员外郎已是闲职。
C.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则是其副职,后来这些只是荣誉称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琰才学过人,屡任要职。乡试第一,考中进士后先在刑部任职,后任户部、工部和兵部的尚书。
B.陶琰治政有方,政绩卓著。所到之处,物阜而民丰,兵强而粮足,盗贼为之归顺,社会因而太平。
C.陶琰体恤民情,造福百姓。临海地区遭遇飓风,他拿出私有钱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
D.陶琰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他虽居高官,但每餐只一个菜,每次上任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
(2)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