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嗣尧,字子昆,山西猗氏人。康熙九年进士,授山东临淄知县。有惠政,以忧去。十九年,服阕,补直隶柏乡。兴水利,减火耗,禁差扰,民安之。县人大学士魏裔介为嗣尧会试座主,家人犯法,严治之,不少贷。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县论如法。值岁饥,或言勒积粟家出粟,嗣尧曰:“人惟不积栗,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已而蠲粟者众,岁不为灾。有言开滏阳河通舟楫者,巡抚于成龙使嗣尧往相度,期尧力持不可,谓:“此河旱潦不常,未可通舟楫。即或能通,恐舟楫之利归商贾,挑濬之害归穷民矣。”事遂寝。

盗杀人於县界,立捕至,置之法、或毁于上官,以酷刑夺职。尚书魏象枢奉命巡视畿辅,民为申诉,事得白。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鹭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三十年,出为直隶守道,持躬清介,苞苴杜绝。遇事霆发机激,势要惮之。所属州县,肃然奉法。

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圣祖谕曰:“学政关系人材,朕观陆陇其、邵嗣尧操守学问俱优,若以补授,必能秉公校士,革除积弊。”时陇其己卒,遂命期尧以参议督学江南。既莅事,虚衷衡校,论文宗尚简质,著四书讲义,传示学者。甫试三郡,以积劳遘疾卒。身无长物,同官敛赀致赙乃得归葬。士民思之,为立祠肖像以祀焉。

圣祖澄清吏治,拔擢廉明,近畿尤多贤吏,如彭鹏、陆陇其及嗣尧,当时皆循名上达,闻於天下。鹏及陇其自有传。又有卫立鼎、高廕爵、靳让,治绩亦足媲美。

(选自《清史·邵嗣尧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B.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C.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期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D.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父母死后,为人子者要服丧三年以报答养育之恩,服丧期满,叫释服、服阕。
B.火耗,封建社会里官府仓库因保管不善,常发生火灾,火灾造成的的损失叫火耗。
C.苞苴,原指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也指馈赠的礼物,文中指他人用来行贿的财物。
D.致赙,吊唁时赠送礼物给丧家以助人治丧,我国民间至今保留着这样的风俗习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嗣尧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旗人家丁仗势欺人,殴打借钱的穷苦百姓,气势嚣张,不可一世,邵嗣尧依法严惩。
B.邵嗣尧为民请命,敢于直言。有人建议开凿滏阳河来通航,巡抚于成龙派遣他前往考察,他分析利弊,最终阻止。
C.邵嗣尧学识渊博,操守坚正。圣祖乾隆正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拔他出任江南学政。任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邵嗣尧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出任直隶守道,拒绝一切馈赠贿赂,以至于身后的葬礼都是同僚集资帮助打理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杀人於县界,立捕至,置之法。或毁于上官,以酷刑夺职。
(2)人惟不积粟,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3 03:50: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唐仲言序

明钟惺

吾乡杨修龄侍御尝告我曰:“华亭有唐汝询字仲言者,五岁而瞽,今五十余矣。自五岁后至今,闻人诵辄记,记又能解。又能其所记且解者,自出而为诗文。又注古之为诗文者,各不下数十万言。计五岁以后所记且解者,皆人之口所授于其耳,其耳所授于其心者之积也;五岁以后所出为诗文及注古之为诗文者,皆其心所授于其口,其口所授于人之耳与手者之积也。其类既多,其体既备,其立意又皆以该且核为主。既已剖析疑义,欣货奇文,至字之音如东冬、清青之属,问其形,不识如故。”予闻而异之。

居二年,予过白门,适晤其人。之修龄先生所言,皆是。后仲言归华亭教月,复晤子,诵予《集俞园》诗“霜后关蓉犹有露,冬前杨柳暂为烟”之句,予凄然为通其全什,察其审听哀回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何者?凡仲言所为,终其身寄所不可必者也。数十年中,以其心听命于其耳,以其耳听命于人口。人之口一不至于其耳,则耳无聪,因而其耳不至于其心,则其心不灵。人之喜人诗文而自为诵者,为己也;转以诵于人者,为人也。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为人诵乎?故曰:伸言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也。寄于所不可必,其势宜不能多且久。然能使人之为仲言诵多且久于其自为诵,数十年中如一日、如一人者,仲言之诚所为也。夫其审听而哀问者,诚也。

呼!为仲言者,亦极难矣!凡得之难,守之坚。得之难,守之坚,则其口、耳出入之际,虽欲加择焉,而非惟不暇,且不敢。欲加择焉而有所不暇且不敢,故能积。是仲言所以该且核之故也。

(注)①该且核:广博又翔实。②什:篇。③寄于所不可必者:寄托在不是一定能办到的事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出而为诗文 自出:自己创作。
B.之修龄先生所言    质:质问。
C.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为人诵乎   :况且,何况。
D.而非惟不暇 不暇:来不及,没时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能其所记且解者   秦攻取之外
B.终其身寄所不可必者也 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
C.以其耳听命于人口   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也
D.凡得之难,守之坚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个人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唐仲言虽能写作各种类别、文体的文章,但碰到读音相同的字,他并不能作出区分。
B.唐伸言从小双目失明,但他不仅能诵记、写作,还笺注了大量诗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对他在文学上的天赋,作者既赞叹又羡慕。
C.这篇赠序叙议结合,叙述简练、议论精彩,特别是对仲言文章“该且核”的原因的分析,既合理,又饱含深深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D.唐仲言的事迹,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为学者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作者眼中,“诚”是使他获得他人帮助的关键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凄然为诵其全什,察其审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2)是仲言所以该且核之故也。
【小题5】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自明之亡,行且期矣。念之怛然痛恨如新不知向来所喻编次文字今已就渠所立自足以不朽然其议论曲折亦不可不使后人闻之也其家事复如何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注虓①(xiāo):怒吼。赙②: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之    奇:认为┅┅奇异
B.籍每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    坐:犯罪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B.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C.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D.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同类题3

古诗欣赏

鳲鸠①

《诗经·曹风》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②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③。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④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⑤。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⑥。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⑦。其仪不忒,正⑧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⑨。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⑩不万年?

〖注释〗
①鳲鸠:布谷鸟。此鸟催春耕,喂养小鸟偏私。②仪:蓉藴仪氡。③心如结:比喻用心专一。④伊:是。⑤弁:帽。一种玉饰品。⑥棘:酸枣树。⑦仪:精神仪态。忒:差错。⑧正:法则、榜样。正走四国,为比四之法则、榜样。⑨榛:树丛。⑩胡:何。
【小题1】下列有关《鳲鸠》及《诗经》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鳲鸠》歌颂的淑人君子身份尊贵品行高洁,可见本诗应该出自《雅》。
B.这首诗以“鳲鸠”为题,是因为鳲鸠处处催春耕,裨益人间,又喂养众多小鸟,无偏无私这样的鸟值得人们尊重与赞美,这样的命题方式别具匠心。
C.《诗经》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与人民生活。比如《氓》反映了人们婚恋生活的全貌,《鳲鸠》则表现了人们即使身处野外也不放弃对美好人格的追求。
D.《鳲鸠》共四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反复咏叹。这种手法一唱三叹,往往可以形成回旋往复的音韵旋律,是《诗经》篇章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E.本诗每章前两句都写到鳲鸠及其子,这是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中把淑人君子比作鳲鸠,每一章都用鳲鸠及其子引出后文的淑人君子,读来生动感人。
【小题2】本诗是赞美淑人君子之作,请结合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谈谈这种赞美之情是怎样具体表达出来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琅仲子。康熙二十四年,以荫生授江南泰州知州。世纶廉惠勤民,州大治。淮安被水,上遣使督堤工,从者数十辈,驿骚扰民,世纶白其不法者治之。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挺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后擢扬州知府,又移江宁知府。三十五年,琅卒,总督范成勋疏以世轮舆情爱戴,请在任守制,御史胡德迈疏论,世纶乃得去官,复居母丧。岁馀,授苏州知府,仍请终制,辞不赴。三十八年,既终制,授江南淮徐道。

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员缺,九卿举世纶,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榖之事则相宜耳授湖南布政使。世纶至,尽革徭费,民立石颂之。四十三年,移安徽布政使。四十九年,迁户部侍郎,督理钱法。五十四年,授云南巡抚,未行,调漕运总督。世纶察漕运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蠡役,以严明为治。岁督漕船,应限全完,无稍愆误。

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文亭,步军统领托合齐方贵幸,出必拥驺从。世纶与相值,拱立道旁俟。托合齐下舆惊问,世纶抗声曰:“国制,诸王始县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据立以俟,不意为汝也!”将疏劾,托合齐谢之乃已。赈陕西,陕西积储多虚耗,将疏劾。总督鄂海以世纶子廷祥知会宁,语徵及之,世纶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於子?”卒疏言之。鄂海坐罢去。

(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B.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C.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D.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生:指凭借上代余荫取得监生资格的人,自汉至清,名目各有不同,名义上是入国子监读书,实则只需经一次考试,即可授官。
B.守制:即丁忧,唐以后国家将居丧制度化,故称“守制”,居丧守孝共27个月,为父服丧叫“丁内艰”,为母服丧叫“丁外艰”。
C.布政使:即承宣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长官,与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分管一省的民政、司法、军事。清时为督、扰的属官。
D.驺从:驺,古代指养马兼管驾车的人。“驺从”指贵族官僚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与排场,出门时所带的骑马侍从,也叫驺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世纶为官有方,尽心于民。在他治理之下,泰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不论是治水使者的随从,还是赴援过境的士兵,只要扰民他都设法使之受到制裁。
B.施世纶遇事偏执,得罪他人。总督范成勋请求朝廷,希望他能留任江宁府,但在御史胡德迈的弹劾下,他被迫免职,离官三年之后,才得以重新起用。
C.施世纶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他在任上做了革徭费、察积弊、劾贪弁、除蠡役等实事;他的惠政得到百姓的感激,治下百姓为之或立碑,或建亭,以表敬意。
D.施世纶不惧权贵,不徇私情。托合齐违制,他不顾对方正得宠幸,要上书弹劾;陕西总督鄂海以其子在会宁任职相威胁,他不为所动,终使鄂海获罪免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
(2)世纶抗声上:“国制,诸王始具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拱立以俟,不意为汝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资酒具,于半道栗里①之间要之。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
注:①栗里,地方名。
【小题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躬:亲自
B.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白:禀告
C.而蓄素琴一张 素:古老的
D.毕,还复著之 著:穿,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拔剑切而啖之
B.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C.辄抚弄以寄其意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郡将候潜值其酒熟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B.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C.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D.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自幼志向高远,但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迈,不得不去做官;又因无法容忍官府的束缚,所以不久便又辞官。
B.陶潜有志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怎奈身体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C.陶潜先后多次出仕,分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来兮辞》。
D.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陶潜,但陶潜却不予理会。在陶潜前往庐山的途中,王弘便让陶潜的老朋友庞通之在半道上邀请他。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