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连用三个动诃“压”“贴”“飞”,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B.次句将时空交互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晴,地点是池馆内外。
C.开头两句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D.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
E. “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
【小题2】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12 02:04: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余问养生于吴子。得二言 ∶曰和,曰安。

何谓和?曰∶子不见天地之为寒暑乎?寒暑之极,至为折胶流金而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也,寒暑之变。昼与日俱逝,夜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极也。使此二极者相寻而狎至,则人之死久矣。

何谓安?曰∶吾尝自牢山,浮赫达于淮,遇大风焉,舟中之人,如附于桔槔。而与之上下,如蹈车轮而行。反逆眩乱不可止,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异术也。惟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顾凡病我者举非物也。食中有蛆,人之见者必呕也。其不见而食者,未尝呕也。请察其所从生。论八珍者必咽言粪秽者必唾,二者未尝与我接也。唾与咽何从生哉?果生于我乎?知其生于我也。则虽与之接而不变安之至也。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吴子,古之静者也,其观于物也审矣,是以私识其言,而时省观焉!

【小题1】可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
A.矣B.焉C.也D.哉
【小题2】对第三段所论“安”的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不与外物相争,顺其自然,淡然自安
B.不受外物影响,听从内心的主观感受
C.不畏人生艰险,安于贫贱,超然物外
D.不因外物变化而改变自我,处变不惊。
【小题3】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对外物的感受轻微,内心和顺,因而养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B.在外事物变化轻微,在内心情顺畅,进而养生的道理就完备了。
C.在外对事物的感受细微,在内心情顺畅,进而养生的道理就完备了。
D.外物带来的感受细微,内心对外物的感应顺遂,因而养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小题4】吴子深得养生之道的根本原因在于
【小题5】本文在说理上颇具特色,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加以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B.洗盏酌重新
C.履巉岩,蒙茸拨开
D.掠予舟而西也向西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小题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小题4】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