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注: ①遗像:遗留下来的式样。②使酒:因酒使性。③怒马:鞭马奋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敬重、尊崇
B.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 ……的原因
C.使从事于其间  使:让
D.往往阳狂垢污  阳:同“佯”,假装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了传主方山子与常人迥异的生活道路。少时,仰慕一生侠气的侠士;壮年,折节读书,有志于世,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晚年,遁于光、黄之间。其中重点记叙了晚年的情况。
B.第二段,得知作者被贬原因,作为故人的方山子竟然没有一点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表现得极为陌生,这既体现了方山子对友情的冷漠,也表现了方山子看透世道的超然。
C.第三段,倒叙了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这么一位英才俊杰却遭到社会的遗弃,世道的黑暗可见一斑。
D.最后一段,突出一支奇兵,写了光、黄间的奇异人士,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余味无穷。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晚乃遁于光、黄间。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⑵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小题4】作者邂逅方山子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1 03:0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梅直讲

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然,不容何病?不容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非亲旧为请属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苏轼参加礼部考试时,梅尧臣任参评官。②请属:请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窃周公之不遇 悲:同情
B.其后益 壮:强壮
C.非左右为之先   容:介绍,推荐
D.人不可以富贵   苟:苟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不容何病   夫天下不能容
B.执事爱文 闻名而不得见者
C.非亲旧为请属   苟其侥一时
D.不容后见君子   意其飘脱去世俗之乐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2)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小题4】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证明苏轼获得第二名是实力所致,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B.月明星稀,乌鹊
C.舞幽壑之潜蛟D.鱼虾而友糜鹿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荆州,江陵 下:攻占
B.顺流而也   东:向东
C.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一会儿,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竟然。
【小题2】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农历每月十六。纪日的用字还有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月末)。
B.苏子:即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
C.孟,古人以伯、仲、叔、季或孟、仲、季为兄弟排行,“孟”与“伯”均说明排行老大。
D.槊,长矛。“横槊赋诗”即横执长矛昑《短歌行》,这是描写曹操的“雄壮”形象。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而又何羡乎D.固一世之雄也。
【小题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